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读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品书团# 读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瘖究可衰!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公元1729一一1841年,清乾隆五十七年至道光二十一年)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者,淅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僚士大夫家庭,当过清朝的礼部主事。他不滿当时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黑暗,要求改革现状。他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首诗,就是揭露现实、要求改革的著名作品。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对晚清思想和文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的著作,后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读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1)

他处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叶的大动荡时期,社会各个基本矛盾都曰趋尖锐。整个封建社会如同《红楼梦》一首曲子中所描绘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白莲教、天理教的农民起义军高举造反大旗,反清的革命洪流席卷全国,势不可挡;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社会萌芽和发展,使要求变革前进和维护黑暗守旧两种力量的交锋更加激剧。龚自珍面对这种“山雨欲来风滿楼”的革命前景,以深邃明锐的观察,意识到中国封建社会己陷入不可救药、摇摇欲坠的困境。他在离京返乡途中,遇到众人求雨,应邀提辞时,便挥笔写了这首《九州生气恃风雷》。在诗中,他以饱满的笔墨,蓬勃的气势,倾吐了自己渴望社会大变革的强烈愿望,呼唤“风雷”早日来到人间。但是,历史上的反动阶级都是花岗岩的脑袋,顽固不化,他们自然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读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2)

清王朝虽然已呈现出“四海变秋气“的“衰世“迹浆,但清王朝封建统治者还在拼命作垂死挣扎。诗人目睹了腐朽封建势力专制残暴的黑暗统治,愤概无比,用滿腔怒火,一肚怨言,凝聚成四个字:“万马齐瘖”。真是形容贴切,鞭挞有力。

诗人感到这种沉闷的社会现象是“可衰”的,但他情绪并没有低落,而是笔锋一转,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一个“重”字,是诗人对历史上前进革新人物的热情追溯。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中,有多少进步改革家抖擞精神,与保守势力展开生死博斗,勇敢交锋。

诗的末句:“不拘一格降人才。”体现了诗人革新家思想,龚自珍指出“自古至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所恃者,人材必不绝于世而已。”因此,他所盼望“不拘一格”的“人材”,和我国杰出韩非、曹操“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破格提拔的用人准则是一至的。龚自珍不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亲亲”之说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而且能够看到长江后推前浪的历史发展趋势,把希望寄托于变革社会的新生力量。

这是一种进步的政治见解。龚自珍曾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有其特色。如这首七绝小诗,通篇文字筒洁,笔力毫放,音节响亮。读其诗,诗人的疾呼之音犹在耳畔,诗人的愤慨之情宛绕胸间。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读龚自珍诗九州生气恃风雷)(3)

龚自珍在诗中穿透空间的呼唤“雷声”,热切希望雷声的出现,迎接大变革的到来。这个他希望的雷声是谁呢?社会又象何处去,他思想里是一团疑云,无数猜测。“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这是阶级和时代给诗人的局限性。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龚自珍去世十年后,太平天国的革命“风雷”震撼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揭开历史的新篇章。他的这首小诗,毕竟是“怒吼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旧事物的憎恨,对新生活的渴望。读这样激情四益的战斗篇章,精神为之一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