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子女过分的奢望(不要对子女过分的奢望)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经讲过一句有大智慧的话:“我再三的建议,不要对你的子女过分地奢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不要对子女过分的奢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要对子女过分的奢望(不要对子女过分的奢望)

不要对子女过分的奢望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经讲过一句有大智慧的话:“我再三的建议,不要对你的子女过分地奢望!”

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万物都有它生长,形成的道理,花有花的娇艳,草地有草地的青郁。蝴蝶有翩翩的翅膀,燕雀也有它小小的志向。天下万物,沐浴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有的高,有的矮,有的丑陋,有的美丽,就如同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资源竞争时代,学业成绩成了衡量这个孩子是不是优秀?智商是不是很出众?的手段。强大的优胜劣汰的社会属性,让形态各异的孩子变成了商业流水的考试机器。家长对学业的焦虑,对孩子考试的排名,对学校的选择关心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对他们真正兴趣爱好的东西,我们飞速飘过,如果不是对学习有利的,我们通常会做出功利性选择直接PS,因为会占据孩子的学习时间。

明里的,暗里的。做为为孩子的将来,时刻准备着的家长,让孩子快乐,无从下手,因为连我们自己都尚且做不到单纯的,不为什么而快乐。书包沉重不是不知道,可是,真让孩子随心所欲的想干嘛就干嘛,完全不管成绩,我想也没几个家长可以乐观的做到。

于是为难了他,也为难了自己。

多少次看见孩子玩游戏快乐得不亦乐乎时,心头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如果学习能有这么专注和用心,该有多么好啊。多少次看见孩子一次次拖延,听着歌,翻着动漫,就是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心里也会百爪挠心啊。

只要他一直不在学习的状态,只要他心思不在学习上,我们就特焦虑。特别烦恼,我们的魂,我们的魄,都随着:“学习”两个字牵肠挂肚。最后扑在孩子的头上形成一道无形的紧箍咒。只要孩子们不在学习状态,这道咒语便排山倒海化为心底的怒气和怨气喷在孩子的头上胸前脸上,大脑里。我们的爱,承受不住他们不学习的任性。也一次次摆脱不了对孩子学习的控制,仿佛掌握住了爱学习的孩子,就是有力掌握住了他光彩夺目的明天。可是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识的机器。他们做累了作业试题会疲倦,对于不喜欢的功课总是会有怠慢之心,我们自以为是的建议和学习规划。在他们眼里,都只是父母的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

对于学习,他们很少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与驱动力。就如同要把马达里满满填满油,他们心不在焉地走起,填满油也好,填满空气也好,任务都是父母,家庭,学校下达的。

可能 ,他们最在乎的只是,这一时刻,他们是不是真的轻松快乐,可是没人在乎。因为他们从来是身不由已。

人出生之后智慧都是不一样的。他有上智,中智,和下智。他有上中下的区别,小孩子身高不一样,体格不一样,智力不一样。情绪不一样,可是作为家长为什么要强求高分,要比较。要勉强每个孩子都是优秀与有才华的呢?

住在我楼上的邻居,她家的孩子是个自闭症女孩子,天天一起床就很开心地往楼梯口扔皮球。再捡再扔,天天都是一样的习惯,做为邻居我忍了她的自闭。这可能是唯一她的快乐。可她妈妈忍不了,每天早晨,甚至才天刚刚亮的时候,就传来这个女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还能听见她妈妈同样震动整楼的吼叫声。她每天都有学习计划,估计妈妈的耐心已经耗尽了,可是还是又不想放弃,于是边毒打边教学习,

每天周而复始,孩子哭喊声,跺脚声·····多少次因噪音太大,忍受不住的时候我都想跑上楼,告诉她妈妈:"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你打骂,教她识字做事是没有用的,教要用特殊的教育方法才能起到作用。"但是,多少次我又按捺住了。我能理解她的母亲的良苦用心,对于孩子不能轻易成为一个正常人的焦虑。摧毁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温柔。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的。

在看《梦想改造家》的节目时,有一期是关于自闭症孩子家庭环境的改造,孩子妈妈是个单亲母亲,在一所大学教音乐,她的孩子病情发作时和我邻居孩子一样歇斯底里,而母亲总是不急不慢轻轻哄着孩子,甚至会让孩子跟她一起弹弹钢琴,缓解下心情的焦躁。节目组更是精心地设计了自闭症儿童的室内装修,把整面墙都变成可涂写可擦的特殊材料。随写随教。还把母亲带还上海的自闭症儿童中心,让上海教师教了她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业的自闭儿童学习方法。

没有不爱孩子们只重视学习的父母。我们对孩子学习的担忧,正是源于我们对于昨天自己的不满,与现在的恐惧。是对今天可得的学习,一种重视与修正。曾经的我们在学习上因不重视而在生活里走了好长好多的弯路。所以希望孩子不重走我们的老路,可是,孩子,今天的孩子,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个产品。对于说教的无力。他早烂熟于心。我们颠倒知识的力量,只求学习名列前矛,却忘记了有因必有果。一个真正喜欢学习的孩子,是不需要我们如此的奢望的。他内心的渴望和兴趣会让他自发自动地去研究,探查知识的神秘与美妙。

而并非是现在这样,讲起学习二字对学生而言,就是如魔音入耳。

孔夫子老早就说了,因材施教!

要是把学习比做一种武器,那它就有五花八门的功能和见长之处,刀,箭,双节棍的威力是不一样的。而长处与短处,也是各有所能的。真正的宗师,可以把万物变成他想用的武器,任旁人千变万化,他的心法不变。却能应万变。

我们楼下也不安宁,妈妈通常煎熬于自己孩子,写作业的拖延。有一次晚上一点了,楼下传来如日本相扑般的巨响声和母亲的痛哭声。一开始还以为发生了刑事案件,后来跑到楼下才知道,孩子把一张试卷从回家一直拖延到了零点,还没写完。此时,孩子妈妈崩溃了,痛骂痛打孩子之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孩子很镇定,任母亲怎么骂都不吭声,仿佛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一样。而母亲已经情绪失控,我们好几个人都劝不住,她非得让孩子做到天亮也要把试卷做完。其实,那孩子才小学二年级。

老是把孩子跟别的孩子比,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事情。你鼓励这个孩子使劲读书读书,他实在什么都不及格 ,你就不从读书切入,从别的方面切入也是可以的啊。有什么不行的,不能让儿子女儿自由发展,也不能勉强他,你一定要走这条路他有他的特长,要他这辈子来发挥的。那个就叫天命了。

不喜欢读书的,偏偏绘画画得好呢!人际关系特别好呢!做手工做得特别精彩呢!

哪怕是妖魔化了的游戏,让家长与学习成为对立面的,人神共憎的游戏,你想好了切入点。他也一样有优势可以发挥啊。

孩子爱玩游戏,证明他脑子够用,他不好好学习,只是证明自制力差。这类孩子适合学习什么专业呢?

通过表象看本质。

爱玩游戏的孩子证明孩子对喜欢的事情有恒心,只要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了就可以一直钻研下去,为什么他对学习就没有一丝毫的专注和关注呢,因为对学习内容实在是觉得枯燥无味啊。

就象我们成年人,天天做报表做PPT,天天开会一样,谁会对自己每天相同的工作内容充满新鲜与好奇呢。但,是打麻将就不一样啊。成年人天天打麻将没有一个人会觉得不能持之以恒的。爱玩游戏的孩子既然对钻研探索类的事情感兴趣,那就证明游戏就是一种尝试过程。他们可以在游戏里接触到各种英文字母,也能跟比他们大的孩子打成一片,这说明他们的沟通和语言能力都是不差的。

现实生活中。不爱学习只喜欢打游戏的孩子是被生活压制住了,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找到或得到自主权,找到自我。

有以下专业可供家长们参考:

1、跟游戏直接相关的专业或技术,电子竞技、游戏开发、软件开发。

大数据、网络攻防、动漫设计、游戏关卡设计、黑白盒设计等等

2、非游戏专业但有相关联的行业:

计算机编程,U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视觉传达,美术设计,网络工程,3D打印,后期制作

3、摄影、摄像、无人机、编剧,采编、自媒体、市场营销等与游戏思维有关,但和电脑不相关的专业和技术。

小学和初中一定要把学习习惯培养好。但如果是到了玩游戏沉迷,或是学习实在是木以成舟的情况下,家长就要转换赛道,转换思路,提早从他的兴趣爱好下手,为他的人生早早做好规划。

没有一无是处的孩子,学习不仅仅只包括文化和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知识与应变知识也很重要,就像电脑一样,软件硬件都具备,电脑才能正常运行。

比赛的赛道不一样,结果当然不尽相同!我们做为家长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视真实情况而定方针,我们一定要有,随时更换赛道的行动和好心态。

就象滑雪比赛,有的以最快为赢的标准,有的以稳中求变为标准。

不要对子女过份的奢望,因为赛道不一样。跑到最后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输,象马拉松,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