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

奉和,奉命写的和韵诗。蓬莱,即唐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即唐长安的兴庆宫。阁道,用木架成的空中通道,又称复道。应制,皇帝作诗后,大臣奉命依韵和诗称为应制。秦塞,这里指唐京城长安。黄山,陕西兴平的黄麓山。汉宫,汉时建黄山宫。銮舆,皇帝的车驾。迥,高出。上苑,上林苑,皇家苑囿,在长安北。双凤阙,长安有凤凰双阙。阙是古代宫殿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称双阙。后作为宫门的代称。阳气,大地回春的阳和之气。时令,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的政令。宸游,皇帝出游。物华,美好的景物。

译:

渭水曲曲又弯弯,环绕着京城长安。

黄山迤逦起伏,沿着山顶宫殿盘旋。

阁道中天子车马,高出宫门城柳上边。

回首遥望,上林苑中百花竞开同争艳。

云雾缥缈,京城的凤凰双阙若隐若现,

春雨迷濛,万家屋宇掩映在绿树之间。

此次天子出行,本是顺天应时行时令,

并不是追求逸乐贪图享受把美景赏玩。

评:

这首应制之作描写京城的繁华气派以及皇帝出游的盛况。当时,宫城东北的蓬莱宫与宫城东南的兴庆宫之间筑有阁道。唐玄宗一次春游遇雨滞留阁道,作《春望》一诗,令随从侍臣应和,王维因作此诗。

首联先从背景写起:渭水,黄山是京城的自然背景;秦塞,汉宫是京城的历史背景。依山傍水,盛朝旧址,以这样恢宏的气魄来映衬明皇春游,可见王维确实是大手笔。

颔联实写天子出游。阁道建在半空,所以天子的车驾高出门柳之上,因而在阁道遥看,就连远在郊外的上林苑花木也尽在眼中,历历在目。这就写出了阁道巡游与平地出行的不同之处。另外,柳与花,又点明了出游的时令。

颈联突出一个“望”字。由于唐玄宗诗作叫做《春望》,王维的和诗也就在“望”字上大做文章:京城凤凰双阙耸入云端,极言其高,这是仰望;春雨绿树之中,参差十万人家,极言其多,这是俯瞰。一联道尽京城的气派与繁华。

尾联歌德颂圣,为皇帝唱赞歌,说好话,这也是应制诗的通例,王维自然未能免俗。他说,此次天子出游,乃是顺天应时的盛举,决非一般的留连山水,赏现风景。

这首诗是应制诗中少见的佳作,全篇八句皆用对仗,雄秀整丽,清雅流动。前六句写景,后两句颂中不忘微讽。曲终奏雅,婉顺成章,历来广受诗论家的好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三曰:应制诗应以此篇为第一。

清黄生《增订唐诗摘抄》卷三曰:风格秀整,气象清明,一脱初唐板滞之习。

附录:《全唐诗》中,收有唐玄宗的原作,另外还有李憕的同题“奉和”之作,今摘录于此:

1,唐玄宗《春日出苑游瞩》

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

梅花百树障去路,垂柳千条暗回津。

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

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2,李憕《奉和圣制》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云飞北阙轻烟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开。

已知圣泽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附图八幅,王维诗意图: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1)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2)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3)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4)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5)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6)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7)

应制诗四首(应制诗此篇为第一)(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