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旅开进南泥湾(名扬天下的359旅兵出南泥湾)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高立英,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359旅开进南泥湾?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359旅开进南泥湾(名扬天下的359旅兵出南泥湾)

359旅开进南泥湾

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高立英

在“时代楷模”张富清老人的记忆里,许多往事或许渐渐模糊,但他将自己入伍时的部队番号一直铭记在心——

“我是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这是老英雄最引以为傲的身份。

因为一位老兵,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那支曾经名扬天下的部队——359旅。

说起359旅,人们很容易想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后来,这支部队似乎神秘地消失了。

兵出南泥湾,他们去哪儿了?

搜索历史资料后,这支部队的足迹从封存的历史中渐渐清晰——

78年前,这支部队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一边练兵打仗,一边开展大生产运动,将延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70年前,这支部队解放大西北、进驻新疆,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在天山南北开始了又一次大生产运动。

66年前,这支部队的将士大多集体转业,曾经的战斗英雄脱下军装,变成了田间地头的劳动模范。

50多年前,这支部队在塔里木河两岸,开垦出数百万亩良田,将天山以南的荒原变成了新的“南泥湾”。

17年前,这支部队在天山南麓的沙漠绿洲中,建成一座名叫阿拉尔的魅力新城。这座2002年才挂牌的年轻城市有个很长的名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这座城市有很多名片:中国离沙漠最近的城市、世界最大的现代农业体系、中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但它最闪亮的精神名片依然是“359旅传承地”。

阿拉尔市的359旅屯垦纪念馆,像家谱相册一样记录着这支部队官兵的传奇履历——“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

“让沙漠退步,把江河驯服,将山川变绿,使百业繁庶。”这是这支部队进疆时的壮志,也是这支部队留在边疆的初心。

“兵出南泥湾,威猛不可挡。身经千百战,高歌进新疆。”

一声令下,这支部队把脚落在了新疆,把最能吃苦、最能战斗的部队,留在了最艰苦的地方。

世界上还没有一支部队像他们这样,承担着如此特殊的使命:扛枪打仗,是为人民;生产建设,也是为人民。

兵出南泥湾之后,他们一边护卫边疆安宁,一边进行建设开发,用全部的心血把边疆建成了故乡,为塔里木带来了繁荣富裕。

跌跌涨涨的股市晴雨表上,许多股民都知道600359这个数字,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串数字背后的含义。

追寻这支传奇部队的足迹之后,人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直属企业向359旅的深情致敬。

多年后,一位359旅的老战士回忆道:“我们的前半生为解放大西北,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我们的后半生为开发塔里木,披荆斩棘,死而后已。”

70多年前,毛主席在延安为359旅烈士纪念碑题写下了这样的碑文: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民军队用坚决听从号令的行动,写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这串充满艰辛与荣耀的历史足迹,属于359旅的每一名将士和359旅的每一个传人,也印证着一支部队的初心。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