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归纳整理技巧(职场成功术小总结)

古代贤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总结。回顾过去,检点工作和生活,明白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在成功与失败中寻找到规律,就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人们把这种经验称之为智慧。小总结,小收获;大总结,大收获;不总结,没收获。

职场归纳整理技巧(职场成功术小总结)(1)

“华为”总裁任正非在一次公司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的确是这样。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你可能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你可能会体会到事情的本质;你可能找到了一条捷径;你可能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总结经验,可以学习并积累正确行事的思维与方法;总结教训,可以规避错误的发生,引以为戒,杜绝后患。

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和得失成败,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保持强劲动力、确保进步、避免失败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就成功的人。只有那些时时刻刻都能自我反省、自我监视的人,才能成为赢家。每个人在这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挫折、失败。聪明人能够从失败中寻找教训、总结经验,所以他们才能够成功。

“联想”集团成立之初,是由几个人凑了20万建立的一个小公司。可就是这么点钱,在开始做生意不久,就被一个骗子骗走了14万,公司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虽然后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度过了困境,可其中有一个副总却落下了心脏病的毛病,到现在仍然受不得惊吓。这件事对“联想”的教训非常大,柳传志进行了深深地反思。正是因为柳传志善于总结教训和经验,后来的“联想”虽然又遇到过许多被骗的事情,但在柳传志的带领下,不断“复盘”总结,危机都一一化解掉了。

职场归纳整理技巧(职场成功术小总结)(2)

柳传志在复旦大学作演讲时所说:创业是一件好事情,但必须要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不然总会遇到问题的。

如果你有足够的毅力和信心,你就能够对所有的问题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不一定要走捷径,但却必须找到那个最能体现效率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学会总结。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公司的显像管零件U型绝缘体的订单。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的意义非同一般。

但是,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电子公司甚至有这样的评价:“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对待京都陶瓷这样新创办的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才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却一点都不含糊,且年年都要求降价。

对此,京都陶瓷的一些人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潜力可挖。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但是,稻盛和夫认为:“松下”出的难题,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屈服于困难,也许是在给自己未足够挖潜力找借口。

于是,大家群策群力,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式新鲜出炉了。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即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也都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的苛刻条件下,利润也甚为可观。这就是后来风靡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临近年底,许多公司总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总结。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也有许多公司,或者许多个人,在做总结时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好处尽量夸大,缺陷则尽量掩盖,完全抹杀了总结本身的含义。

有位董事长一大早就到公司上班,看到新来的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就笑着对他说:“只要你好好做,总有一天,你也能像我一样,拥有一番事业的。”

清洁工也笑着回答董事长:“董事长!您也要好好地妥善经营公司,否则,有一天,您也会像我一样,成为清洁工的。”

这位董事长就是那种眼睛只盯着前方,而不懂回头看一下自己所走过的路的人。生活中,不要因为你只是个普通职员就可以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也不要因为你是董事长就可以不认真做事、马马虎虎。有时候,成功和失败之间的转换,其实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职场归纳整理技巧(职场成功术小总结)(3)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取得成绩都是遵循规律的结果。总结,也就是对规律的总结。对规律的探索是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思考的过程。

我们在做总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总结要全面,经验、教训都要总结。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经验是工作成功的启示,教训是对失误的反思。成功时,不要沾沾自喜,而应坐下来认真思考,把成功的启示总结出来,用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实践;失败时,不要沮丧,要把失败的教训查找出来,作为今后工作的警示,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要实事求是,不要“注水”。总结是事实成果的汇总、归类和条理化,要注意用事实和数字说话。既不能人为拔高,“注水”膨胀,也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共享。

三、不能回避问题。总结的目的是为了修正和提高,在于应用。我们经常讲“成绩不讲跑不掉,问题不讲不得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客观地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

作者:

朱新月: 超级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策划人、出版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南开大学商学院EMBA;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公司高级培训师;日中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企业管理专委会副秘书长;前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主讲课程《领袖的智慧—向毛泽东学领导力》、《如何成为组织的骨干》、《组织如何培养骨干》《工匠精神》、《中层领导力与执行力》、《零缺陷工作》《精细化管理持续改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