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的历史由来和故事(青读共青团历史上的那些由来)

共青团的历史由来和故事(青读共青团历史上的那些由来)(1)

· 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于1922年1月出版了团的刊物《先驱》。这份刊物后来转为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刊

本期朗读者:研,北京市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编导、主持人,曾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华十大“孝心大使”、十大“北京榜样”、 国家一级播音员等荣誉或称号。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革命先驱李大钊热情地参加和支持知识青年和学生们的革命活动,在五四时期,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组织都曾接受过李大钊的指导。同时,李大钊也不放过任何机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据不完全统计,李大钊参与编辑指导或发表文章的刊物就有《每周评论》《新青年》《晨钟》《新潮》《国民》《甲寅日刊》等许多种。他通过这些宣传和组织工作,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和学生,从而为在北京筹备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早期组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1920年初,李大钊就曾和邓中夏等酝酿过组织共产党的问题,在李大钊送陈独秀避居上海的途中,他们也讨论过建立政党的问题。1920年3月,又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来华抵达北京后,首先访晤的就是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然后才在李大钊的安排下会见了参加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同学,其中有:刘仁静、邓中夏、李梅羹、张国焘、罗章龙等。

在跟这些学生座谈中,维金斯基介绍了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各项政策、法令,使他们耳目一新,对苏联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后来,参加座谈的人几乎都成了北京党和团的早期组织的第一批成员。

在此期间,李大钊等人积极联络北京、天津等地的先进分子,努力促成进步团体的联合,并号召和组织北京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进行调查,深入北京郊区长辛店,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

经过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共产党小组”,其最初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后来又陆续发展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等人。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鉴于北京已经成长起一批经过斗争实践锻炼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学生,如邓中夏、高君宇等,为适应青年和学生工作的需要,便立即委托罗章龙、刘仁静负责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11月初,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有李大钊、高尚德、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何孟雄、缪伯英、朱务善、黄日葵、李骏、范鸿暲、张国焘等。会议通过了团的章程,确定团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学生会与各方面社团和人员联络并且注意在学生中发展团员。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高君宇被推举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首任书记。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以后,组织发展较快,除了北京大学有团组织外,其它学校也开始有了团的小组。1921年初在邓中夏的帮助下,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也组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成员有杨开智、乐天宇、蒋文孝,杨开智是小组长。

到1921年4月初,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有成员五十五人,他们是: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刘仁静、张国焘、宋价、顾文萃、王伯时,郑振铎、徐六几、张作陶、陈德荣、李一志、顾文仪、徐文义、郭文华、何孟雄、缪伯英、范鸿暲、朱务善、黄日葵、陈廷璠、谌小岑、王永禄、易道尊、王复生、祁大鹏、杨人杞、陈为人、李骏、李实、罗汉、黄绍谷、王有德、高崇焕、吴汝铭、周达文、刘维汉、李梅羹、杨开智、乐天宇、蒋文孝等。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以后,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下,接连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解决组织内部的问题。1921年3月16日,青年团在北大二院召开会议,李大钊、何孟雄等24人出席,会上介绍了青年共产国际代表格林(Green)来华在京活动情况,并以投票的方式选举何孟雄为出席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3月30日下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大二院召开第四次大会。会上讨论筹集活动经费和加强组织建设等问题,李大钊出席了会议并当选为出版委员。4月24日,北京青年团又集中于北大二院召开第五次大会,首由书记报告前三次执行委员会所决议的五项议案,次由会计刘仁静报告收支情况,随后讨论援救赴俄途中被拘的何孟雄,以及“五一”举行纪念活动事项。

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所进行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考虑,经过多次讨论,认为应当建立一个接触工人阶级的机构,并派人到长辛店、南口、唐山等地与当地工人建立初步关系。

在这个时期,邓中夏、何孟雄、罗章龙、张国焘等分途到各地活动,结识了当地工人中的领袖,并于1921年元旦,成立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北京青年团在长辛店的长期固定据点建立起来了,邓中夏、杨人杞、何孟雄、朱务善等团员经常给工人上课,传授革命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在工人中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1921年5月1日,长辛店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庆祝劳动节的盛会。北京大学各种派别的人都闻风而至,《晨报》和《京报》的记者也到会采访。会上还宣布了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立的消息,广大工人兴高彩烈地呼口号、散传单、整队游行。这次大会是中国工人纪念“五一”节的第一次大会,第一次“五一”游行,并且在纪念大会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

这一举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当时的党内刊物《共产党》还专门为此发了消息,称赞长辛店“组成了一个工会,办得很有条理”。这次成功的纪念活动完全是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由青年团一手筹划组织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但在北京地区开展工人运动,还以长辛店为据点派人帮助北方各地发展工人运动。

为扩大影响,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北京青年团非常重视宣传出版工作,在组织分工上专门设立宣传部和出版部,还给每个团员规定了宣传民众的任务,北京地区革命活动声势大、影响范围广与青年团有声有色的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

共青团的历史由来和故事(青读共青团历史上的那些由来)(2)

· 由北京青年团早期成员邓中夏创办的《劳动音》周刊

他们印发传单,刊行小册子,每逢集会、游行等活动日,这项工作做得尤为出色。《劳动音》周刊就是由北京青年团的早期成员邓中夏在1920年11月创办。这份早期工人刊物,在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工人的团结、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的进行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极受工人欢迎。

由于李大钊的卓越领导,北京成了当时北方革命的中心,北京党和团的早期组织还担负着支援北方各地革命活动,帮助各地建立组织,输送骨干等任务。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在李大钊指导下多次派出团员赴各地帮助建立青年团组织,推动各地的革命活动。由李大钊指导和北京青年团帮助建立团组织的地方有天津、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北京团组织先后向这些地方派出了能力较强的干部,有力地支援了各地的斗争。

1921年5月以后,由于团内成份复杂,组织内部成员的信仰不同,加上经费、人事变动、北京政府当局加强控制等原因,北京青年团的活动相应减少。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加强了对青年团工作的领导。同年12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恢复了活动,并依照新的章程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邓中夏任书记。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吸取了建团初期的经验,加强了内部的思想建设,明确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并展开与无政府主义和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的斗争。

为了加强团内的思想教育,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于1922年1月出版了团的刊物《先驱》。这份刊物后来转为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刊物。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经过统一信仰的思想整顿和加强组织建设的工作以后,组织得到了发展。1922年3月,青年团北京地方委员会召开大会时,共有团员64人,北京青年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共青团的历史由来和故事(青读共青团历史上的那些由来)(3)

朗读者风采


文字内容参考李玉琦老师著作《共青团历史上100个由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已获授权。如有转载,请联系中国共青团杂志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