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

2018年5月14日早上7点7分,从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3U8633刚刚起飞不到一个小时,机长刘传健突然在9800米的高空向成都区域管制中心(简称区管)申请返航降落。此时飞机上共有119名乘客大多沉浸在甜美的回笼觉中,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毫不知情。

3分钟后,空管雷达显示飞机上的应答机挂出了“7700”的代码,而管制中心的连续呼叫却一直得不到机组的任何回应。

接下来的34分钟内,机长刘传健在近万米的高空争分夺秒地展开了紧急危机挽救行动,让机上的128人全部安全落地,他是怎么做到的?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1)

刘传健

飞机应答机上“7700”的代码表示“Emergency”,意味着飞机出现了紧急情况,如机械故障或机上人员突发疾病等等,需要向地面区域控制中心申请降落。

这个代码的挂出并不代表着极度的危险,正如三分钟前,机长刘传健向区管申请返航时镇定的语气。

7点7分19秒,刘传健报告飞机出现故障,申请下高度,得到下8400米的回复。随后刘传健就申请了返航成都,因为飞机右座的前挡风玻璃已经出现了大范围的裂痕,整片玻璃都裂成了花。

刘传健尚未等到区管的回复,右侧共内中外三层、每层抗压能力都是普通玻璃的3000倍的挡风玻璃就在一瞬间发生了破碎爆炸当玻璃碎片在万米高空中炸裂开的时候,驾驶舱内的物品都飞了起来,右侧的副驾驶员直接被巨大的压力差吸出了舱外,半个身子都悬在外面。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2)

民航调查报告中公布的风挡示意图

驾驶舱内瞬间失压,气温也瞬间降到了零下40度以下,低压环境中的仪表出现混乱,自动驾驶完全失灵而飞机仍然保持着800公里的时速。

刘传健想把挂在舱外的副驾驶员拉回来,却被巨大的风力死死地压制在座椅上。7级风力吹得刘传健的眼睛睁不开,甚至脸部都发生了变形,高空失压、缺氧的环境让他痛苦万分,感觉身体和灵魂都一起被拉扯着变了形,痛苦到身体都已经不再是自己的。

挡风玻璃的破碎和直接处在高噪音中的情况让刘传健根本听不见任何声音,但他能想象到此刻的机舱内可能会发生什么。

骤然的意外让飞机的坡度和速度都超过了设计的极限,最大下降速率达到每分钟300多米,飞机下方则是崇山峻岭。刘传健大脑本能产生的反映就是恐惧,但他迅速以理智压过了恐惧,所有的想法都是:只要飞机没有摔,就一定要想办法控制住它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3)

在四川民航开飞机之前,刘传健是中国解放军空军第二飞行学院的飞行教员,常年驾驶军用飞机中的老式轰炸机,总飞行时间达到13666小时。刘传健在部队经历过多次恶劣环境的飞行训练,能够在低温、大风等环境中手动驾驶飞机,将其开到安全的地方。

2006年来到四川航空后,仅从重庆到拉萨的这条川藏线他已经飞过上百次,对所有的操作都熟记于心。

但飞行员所接受的故障训练中,基本没有刘传健现在所面临的高空失温、失压、缺氧、高噪音、仪表混乱等多种状态混合的情况。一个人在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的地方尚且会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状况,身在9800米高空的刘传健没有办法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面临着失压、缺氧45秒后窒息而死的危机。

即便不清楚机舱内已经有乘客出现尖叫和抽搐的危险情况,刘传健明白,自己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以乘客身体能够忍受的程度、在最短时间内把飞机下降到有氧层。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4)

戴着氧气面罩的乘客

身体被撕扯的极度难受中,刘传健穿着短袖衬衣,艰难地操纵着飞机下降高度,同时稳住飞机翻滚、骤降的危险,有条不紊地实施36个复杂的步骤,小心翼翼地将操纵飞机降低高度、飞出山区。

在几近麻木的身体状态下,刘传健坚持了20多分钟,终于完成飞机下降5000米、飞出连绵山区的操作。

刘传健终于从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回过神来,看到应答机上一直显示着“A7700”的代码,但是没有得到区管的任何回应,川航3U8633和地面失联了……

刘传健听不到地面区管一直传来的呼叫和询问,整个机组人员都不清楚区管是否接收到了他们反馈的信号,安排其他飞机的航线和机场为3U8633的降落进行避让。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5)

飞机画面

已经脱离了身在万米高空中最危险的状态,从不可知的黑暗中看到了希望,刘传健的心也不再茫然无底,他坚持向区管发出呼叫,终于和不停呼叫8633的程度终端管制室恢复了联系。

7点30分的时候,区管还在盲发“3U8633,现在使用跑道……左转02R落地”的指令,七分钟后,机组给出落地02R的回复,沟通与联系的恢复让机组和塔台的心都瞬间落了下来,等待机长刘传健继续操纵着飞机安全回到地面。

7点44分,经过34分钟的紧急危机处理、在极度危险的高空中稳住了飞机下降飞行150多公里的刘传健驾驶着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02R跑道成功落地创造了民航客运史上在极其艰难的紧急突发情况下成功处置险情的奇迹。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6)

川航飞机

那一瞬间,整个客舱中的119名乘客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欢呼声、情不自禁地奋力鼓掌,为自己的劫后余生而庆幸,也为机场和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安排操作的专业而赞叹。

副驾驶员的半截身子已经回到了机舱内的座位上,一直在身后为刘传健按摩肩膀后背、告诉他要放松的第二机长也安全无虞,三个人面面相觑,彼此的嗓子眼都紧紧地卡住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沉默了大约有三分钟的时间,刘传健才选择了一句特别的、能最大安抚人心的话:“我们都还活着”,这也是刘传健内心最深切的一个想法。

刘传健能在34分钟救下全机的128个人,靠的不是要把他们带回的地面的信念,而是他的专业与冷静。119名乘客毫发无伤,离不开机组全体9名人员的敬业和责任感。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7)

川航8633机组

毕业于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有着27年飞行经验的机场刘传健,退役转入民航工作后也没有间断过自己的体育锻炼。在飞行学院驾驶轰炸机时,刘传健经常面对的就是驾驶室零下的气温,而坚持一年四季在冷水中洗澡、在零下二三十度穿着短裤背心进行跑步训练,成为刘传健在驾驶舱零下四十度气温下仍能操作飞机的重要原因。

除了抗寒训练,模拟轰炸机的驾驶舱被击中、在盲航的状况下驾驶飞机,对刘传健来说也是训练中的家常便饭。包括在没有自动驾驶技术的条件下模拟训练,都是刘传健远超一般民航驾驶员的巨大优势。

川航3U8633航班安全备降并不是刘传健一个人的功劳,我国民航中设置的第二机长制度发挥了很大功劳。刘传健说第二机长从意外发生后来到自己身边按摩肩膀的安抚动作为他提供了很多心理慰藉。

而五名乘务员临危不乱,迅速把乘客安抚好,让他们全部进入紧急避险的状态,无疑是119名乘客安全的重要保障。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8)

成都区域管制中心的人在3U8633降落后第一时间对飞机进行检测,看到飞行数据一五一十地记载着刘传健手动备降时准确无误的36个动作,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你太牛了!”

川航3U8633上的一名乘客回忆,飞机上的灯在7点十分左右突然就黑了,而推着手推车的空姐也被甩到了半空中再跌落下来。这名乘客和另一名挨着过道的乘客连忙把她们拉起来,而受了伤的空姐反应迅速地坐在了旁边的空位上,和其他几位空姐一起喊着让所有乘客戴好氧气面罩,稳定乘客的情绪,最大程度地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有一名乘务员把自己的氧气面罩让给了乘客,自己则紧紧地抱住乘客,直到飞机落地,才发现自己的背后一片湿凉,都是被她抱住的那名乘客眼泪所打湿的。

6月8日,四川省、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了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奖励给他500万元。川航3U8633航班机组则被授予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荣誉称号,第二机长得到200万元的奖励,其余七名机组人员也得到了100万的奖金。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9)

川航8633机组成员全体

当选为“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后,刘传健更多地是感激第二机长、乘务长等机组人员对自己的配合。危机过后,他最大的感想是自己的工作和责任是关乎人命安全的,以后需要更加踏实地工作,服务好更多旅客。

2014年3月8日失踪的马航MH370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各国对民航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关注度迅速提高,其中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发生事故的比例分别是42%和50%

1992年11月24日,南方航空广州飞桂林的波音737飞机在飞行中骤降,撞山爆炸,机上141名人员全部遇难;1994年西北航空一架客机从西安飞广州的途中失控坠毁,机上160人无一生还;1999年,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突然从高空坠落,机上61人全部罹难……

刘传建现在(刘传建34分钟拯救128人)(10)

飞机失事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数据证明了飞机失事的可怕,从而也反映出刘传健机长在此次川航3U8633航班中面对极度复杂和特殊的情况时作出的安全备降操作,为什么能被称为世界航空界的一个奇迹。

感动中国对刘传健的事迹评价为“当表盘失灵时,你会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也就越重”。从出事到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刘传建用34分钟的坚守护住了全机128人的生命,成为后来民航安全飞行史上的成功表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