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神话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甘肃人这样过青龙节

过了二月二,才算是真正过完年了!该种地的要去种地了,该打工要出门打工了,该经商做买卖的要全身心投入了,因为马上就到了3·15了。

二月二,究竟是个什么节日?民间有多种说法,大概有四个方面,其一,和农耕有关。过了二月二,天气回暖,降雨多了,大地消融了,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耕田种地人家就要忙碌了。故而,这个节日又被人们称之为春耕节、农事节。其二,二月二,龙抬头,是青龙节。这是,祭祀青龙的节日,在不少地方,有不少活动和龙有关。比如,饺子称之为龙耳,馄饨称之为龙牙,大米称之为龙子等等。其三,二月二,和土地公公有关。相传这一天还是土地公公的生日,人们专门给土地公公暖寿,不少地方,人们还要举办土地会,人们还要在土地庙,举行规模很大祭祀土地公公的活动。从天文上说,“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神话传说(二月二龙抬头)(1)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习俗起源于三皇时期。传说在伏羲时期,就有伏羲发展原始农业故事。此后,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武则天时期,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最终将这个节日称为龙抬头。

传说,武则天登基,代唐建周,称为大周皇帝。结果,引发了玉皇大帝的不满,下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就偷偷降雨。结果,引发玉皇大帝的不满,玉帝下旨,将龙王压在大山之下。黎明百姓,感谢龙王的恩德,于是天天焚香祈祷,便将龙王释放了。于是,民间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二月二这天,甘肃各地都有各不相同的习俗。普遍上有四大民俗:其一是理发,民间传说”正月里理发死舅舅“,故而在很多人,在正月里不理发。其二,要吃炒豆子,意思为崩龙眼。意思是,让龙王惊醒,早日上天,为老百姓说好话,早日将下甘霖。民谣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崩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其三,禁止家里动针线,以防扎瞎龙眼。其四,祭拜龙王和土地公公。

这些民俗中,各地都有所不同。“磨为虎,碾为龙”,在陇东的一些地方,到了二月二这天,人们不能动碾子,不能出动大车。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中碾子是青龙的化身,为了让青龙早日升天,有的人家还把碾子立起来,以妨把龙腰压断。同时这一天,也禁止赶着大车行走,害怕碾压了龙。

同时,这一天陇东人还要吃一种,“鼓撅”的食品,这种食品类似手工搓制的面条,俗称顶门棍,言下之意,就是把门顶住,以防邪祟作怪。另外,庆阳人还要吃搅团。民间传说,这种搅团是糊住龙鳞片,以便让龙早已飞天,早降甘霖。

二月二龙抬头神话传说(二月二龙抬头)(2)

在武威一些地方,人们要摊煎饼,以此来祭拜土地爷。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天就是土地爷修行圆满,得道成仙的日子。故而,在这一天,人们要摊煎饼,祭献给土地爷。这种煎饼用白面制作而成,制作的时候,在面粉中,徐徐加入水,并不停地搅拌,成为黏糊状,然后打入鸡蛋,撒入葱花、盐等。在平底锅中,抹油,然后放入面糊,涂抹均匀。然后,送到田间地头,献给土地爷,并焚香、祭拜、叩头、祈祷。最后,家人将祭祀过煎饼分而食之。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时令的反映,“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广泛流传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明代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记载。

故而,这一天人们还对很多讲究,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吃春饼为“吃龙鳞”,吃面条为“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人们提壶汲井水为‘引龙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忌讳磨面会榨到龙头。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

过了二月二,天气变暖,就可以外出踏青,登高望远了。春天也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神话传说(二月二龙抬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