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

中国有这么一座皇陵,里面珍宝无数。前有黄巢的40万大军挖掉半个山,后有孙连仲率一个师炸墓道,迄今为止,上千年间,有不下百次盗挖,但盗墓者都未能得手,不仅如此,还有盗墓时,天生异象,震惊世人,它就是--乾陵

乾陵“因山为陵”,这里埋着唐朝的两位皇帝,一位是唐高宗李治,另一位是女皇武则天。是唯一一处两位皇帝合葬在同一陵寝之中,又是夫妻合葬。乾陵格局跟长安城相似,占地240万平方米,专家预测宫内的空间在2700~5500立方米之间,总有378间屋子,39层防护墙,中间还有铁汁浇筑。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1)

传说武则天命袁天罡和李淳风去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一块风水宝地建造帝陵,两人接到命令后着手选择,袁天罡是星象家,开始的时候他在黄河两岸寻找,但都不中意,后来到了关中,半夜子时,他到外面看星象,发现有一座山上紫气冲天,与北斗相交,于是他立马就来到这座山上,找准了方位后,因为手边没有东西可以作为记录,就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铜钱放在地上,并用土覆盖,之后他就下了山。

李淳风是风水大师,他沿渭水往东寻找风水宝地,某天中午,太阳高挂在天空,他看到了一座奇怪的石山,像一位少妇躺在大地上:“少妇”不仅有五官、乳房、肚脐,“两腿之间”还流淌着一股清泉,于是他就赶紧上山摆了八卦阵,找了一处最合适的地方,为了标记,他拿头上的簪子插到地上。两人回朝后,武则天听说他们都选好了地方,又是同一个方位,就赶紧派人去找,结果寻找的大臣发现,李淳风的发簪正好穿过了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位置在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2)

但也有人说这个地方是李治选的,李治初登王位不久,让长孙无忌和李淳风一起给他挑选一处适合安葬的地方,二人都觉得梁山是个好地方,是块龙脉宝地。但袁天罡却觉得这里作为陵墓有很多不足,最重要的而是山后有两座峰,好像女子的双乳,预示将来女子有可能掌权,李治听了袁天罡的说法后不知如何是好,既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又怕袁天罡一语中的,到最后还是武则天说服李治,选了这里作为陵寝。

乾陵684年动工,同年,李治下葬。唐高宗李治之前,所有的皇帝墓前都不立碑,墓内也没有墓志铭,而唐高宗墓前立的碑,上面的文字有5600多个,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因为字的凹槽有金屑,闪闪发光,所以又叫“金子碑”,但因为年代太久远,再加上人为破坏的因素,现在只有1600多个字。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3)

706年5月,武则天下葬,乾陵基本完工,此时距离李治下葬有23年之久,而到了唐睿宗执政初期,乾陵的建造才全部完成,总共57年的时间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一生传奇,死后也有很多未解之谜,她的墓前立着一块无字碑,碑上有9条龙的图案,又叫做九龙碑,无字碑与唐高宗李治的金子碑中间隔着司马道。为何墓前立一块无字之碑,究竟是想要后人来评说,还是武则天狂妄自大,认为没有文字可以记录自己的丰功伟绩,我们不得而知。

还有人说是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赶下皇位,怀恨在心,所以故意不写碑文。不管怎么说,可以肯定的是,武则天在位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但“无字碑”后来也成了“有字碑”,因为从宋金开始,不少人到这里游玩,在碑上写了一些东西,上面还有已经绝迹的女真文字。因为乾陵恰似女子躺在蓝天白云之下,有人说,这处建造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武则天是头枕梁山,脚蹬渭水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4)

除了两处墓碑之外,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也颇为引人注意,这些石头人跟真人身高大小差不多,一说是唐高宗李治下葬时,蕃国官员和使节前来参加葬礼,武则天为显大唐盛世,便将这些人的雕像立在了乾陵,这些人的姿势甚是恭敬,好像站在那里列队等着皇帝。

这些石像全都没有脑袋,这在之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1974年,两个农民去种地,他们拿着锄头在田地里耕种,挖出了一块大石头,把上面的土去掉,发现是一颗石质的人头,他们把这件事报告给当地的考古部门,随后专家赶去现场,并在附近继续寻找,又发现了其他的石质人头,跟六十一蕃臣像吻合。为什么这些石像的头会掉呢?

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这些石像的石料中有杂质,质量不好,一旦遭受重创,头部就容易被损坏。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附近发生了8~11级的大地震,乾陵所处的位置也是震中地带,正是这次地震导致部分石像头部被毁。另外一部分可能被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5)

而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脑袋是被老百姓砍掉的。明朝初期有国外使节来到乾陵,他发现先祖竟然在这里给唐朝皇帝守墓,心里过意不去,觉得有损本国形象,他特别想把这些石像毁掉,可是又怕当地的百姓不同意,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

每天晚上月黑风高之时,他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进乾陵附近的村庄里,损坏地里的植被,糟蹋粮食,第2天跟老百姓说,是那些石像复活了做的事,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砍了,庄稼就可以不再遭破坏了,百姓特别相信,于是就来到乾陵把石像的脑袋砍了。

还有传说六十一蕃臣像是女皇武则天下葬时才建造的,象征着万国来朝的繁盛局面,但因为武则天树敌颇多,所以有人为了报复武则天,就泄愤于石像上,把这些石像破坏了。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6)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做工考究,气势逼人,地宫内的东西更是十分珍贵。专家预测,乾陵地宫内藏品的体积应该在700立方米以上,文物至少有500吨。唐朝时,我国处于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有万国来朝的繁盛局面,唐朝的GDP占当时世界比重的58%,唐高宗李治下葬时,武则天命令陪葬国家收入1/3的金银财宝,而武则天下葬时又陪葬了国家收入的1/3,所以乾陵中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

李世民的昭陵被挖之前,传闻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在李世民的陪葬物之中。因为史书上有记载,李世民在遗诏里说,《兰亭序》要枕在他脑袋下,但是五代十国的节度使温韬挖了昭陵之后,列了宝物清单,上面没有《兰亭序》。

所以如今乾陵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埋着《兰亭序》的陵寝。李治病重的时候,颁布遗诏,说要把他喜欢的字画都带到墓里,所以有人猜测,可能被埋在了李治的墓里,但乾陵附近的民间早有传闻,《兰亭序》是武则天的陪葬品之一。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7)

郭沫若曾说过,乾陵里一定有不少字画和古籍,也许有武则天或者上官婉儿的画像,也可能有他们的手迹,一旦被挖掘,肯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正是因为乾陵中宝物不计其数,所以很多盗墓贼都将目光放在了这里,有名有姓的乾陵盗墓记载共有17次,最有名的是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五代十国节度使温韬以及民国时期孙连仲的三次盗挖。

盗墓者

第一次是黄巢的40万大军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盐商出身,小时候就对文字颇为精通,科举未中之后留下一首诗《不第后赋菊》,如今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这首诗中的那句“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所率领的兵马以流动作战为主,传说中黄巢杀了800多万人,军队粮饷不足时,甚至吃人充饥,而这也是黄巢要挖乾陵的原因之一,有了钱,兵马就有了供给。

攻进长安之后,他命部下王璠去挖乾陵,王璠带了40万大军,硬生生挖出了40米深的大沟,山被挖去了大半,而这条深沟就被命名为“黄巢沟”。之所以没进入地宫,有人说是因为挖错了方向,没找到地宫,后来唐朝大军反攻长安,黄巢只能派出大军去应战,再无暇顾及挖乾陵一事。也有一说,王璠带的40万大军已经找到了乾陵的入口,但就在即将打开乾陵时天气大变,雷电交加,士兵以为武则天显灵,害怕得不得了,丢下工具跑下山去。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8)

第二次是温韬盗墓

温韬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据说温韬出生时有匪星降落在昭陵所在地,所以温韬天生就是给唐皇陵带来灾难的人物,五代十国时,他任关中地区节度使。五代十国本就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那时候的节度使相当于这个地区的土皇帝,基本不受别人的管辖。

唐朝历经289年,总共有21位皇帝,除了唐昭宗的陵墓在河南,唐哀宗的陵墓在山东,剩下19个皇帝的陵墓都在关中,因为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是合葬的,所以关中地区一共有唐皇陵18座,温韬在位7年时间,打开了唐朝十八皇陵中的十七个,最后剩下的就是乾陵。

据说温韬带五万人挖乾陵,每次上山之前都选好了日子,他一共上山三次,一到乾陵附近就开始电闪雷鸣,次次都是如此,吓得温韬不敢再觊觎乾陵。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9)

第三次是抗日名将孙连仲率一个师炸山

孙连仲后来死守台儿庄,跟日军浴血奋战。他曾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带了一个师来到乾陵,还对周围地区进行封锁,他想用炸药炸开乾陵,进入地宫盗取里面的财宝。

传闻炸开第3层之后,发现里面是深不见底的黑洞,又过了一会,刮了一股龙卷风,四周被刮的天昏地暗,炸开墓门的那4名士兵被龙卷风卷到了天上,吐血而死。

也有说孙连仲的兵炸到了第4层,炸开了武则天墓的三道顶门的石条后,孙连仲立马派了一个团进入墓道,可是这些人刚进去,地面上就冒起了青烟,当时就毒死7个人,被毒死的这7个人祖籍都是山西的,而武则天祖籍也是山西,后来还有好几名进了墓道的士兵染了怪病。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很诡异,总之孙连仲不敢再炸了,封上了墓门,还亲自焚香祷告,磕头认错。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10)

大部分专家认为乾陵没有被盗过,不仅因为几次大规模的盗墓都没有成功的记录,更是因为乾陵的构造。

乾陵的占地面积特别大,墓道隐蔽,墓道又是外界进入地宫的唯一通道,地宫修完之后封闭了大门,无法打开,为了防止盗墓,墓道蜿蜒曲折,墓道口被隐藏起来,极难发现。

1958年,陕西乾县农民开山修路修梯田,他们在山上炸山取石料,无意中发现了几个石条,这些石条一看就是人工制造的,他们把这事报告给了政府,随后陕西考古队派人前往查看,由此才发现了乾陵墓道。考古人员曾对墓道进行过清理,发现从墓道口到地宫大门,都没有人进入的痕迹。

有专家认为,地宫的确切地点到现在为止都无法确定,想要拿到陪葬的金银珠宝必须要到地宫里去,在这么大一座山上仅凭运气摸到乾陵的地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且乾陵特别坚固,整个山就是墓室的防护,如果找不到地宫的入口,想要进到地宫里,除非把山全部炸了。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11)

但也有有多年考古经验的专业人员说,虽然乾陵墓道没有人涉足的痕迹,但这不能说明乾陵没有被盗过。有些盗墓者会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到地宫当中,偷窃里面的金银财宝,对很多古墓进行考古时,也许进行到99%时都觉得陵墓从没被盗过,非常完整,但到最后才发现早已被人洗劫一空。盗墓者通常不会走正常的墓道,不仅因为那样容易被人发现,更是因为墓道可能隐藏机关。

另外,乾陵其实并不牢固,从以往的考古经验来看,汉代采用沙层防护,挖掉了下面的沙子,上面的沙子就会流下来,这是一种比较保险的保护方式,除此之外,其他的方式都不安全。

为了进一步对乾陵进行考古,了解情况,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文化部将这件事报告给国务院,就在考古队即将大力动工时,北京来了电报,周恩来总理批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12)

也正因如此,暂停对乾陵地宫的挖掘,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都笼罩着神秘面纱,是否真的被盗,也有待考量。

除此之外,乾陵的神秘还体现在一些诡异的圆环上。

2006年,一位考古专家在1984年的乾陵航拍照片中发现神秘圆环,后来又查看了1968年的航拍照片,也能见到大小不一的圆环,被发现的圆环有10多个,大多三米宽,高度跟一个成年人差不多,没有明显的规律,大小不一样,位置也不同,集中在陪葬墓区,有一些圆环因为水流冲刷而不清晰。这些圆环究竟是什么?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13)

经过探查,这些圆环地下没有古迹,而到实地观察地面,圆环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的地面看不出来任何差别,既没有高低差也没有颜色上的分别,土质亦是相同的。

考古专家曾对周围村庄的村民进行过走访,有些老人说,民国时期打仗,这里挖过壕沟,所以也有人怀疑这些圆环有可能是挖的战壕,但专家对于这一说法予以否定,因为战壕不可能是圆的,圆形战壕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后经过长期探测观察,发现这些圆环呈带状分布,围绕着乾陵排列,最大的一个圆环以李谨行陪葬墓为圆心。李谨行墓早就被盗了,所以专家分析,圆环有可能是盗墓者留下的痕迹,因为被挖过的土地即使土壤回填,土壤的密度和含水量跟周围也是不同的,有太阳照射时,会有不同的反光。另一种猜测,李谨行是少数民族将领,受重用,封燕国公,后陪葬乾陵,唐皇陵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有可能是少数民族的信仰,所以他的墓地有圆环。

武则天墓60年代开挖了一次吗(40万人和一个整编师)(14)

现在能确定的是,这些圆环是人为制造的,存在了好多年,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还无法给出确切的判断,是在乾陵建造之前就有,还是乾陵建造时故意设置的机关,亦或者是盗墓时留下的痕迹,还不得而知。考古学家将和地质学家一同,对这些圆环进行研究。

乾陵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希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文物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谜团能被一一解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