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

诗经之兰,溱洧之兰,屈原佩兰,不是今天的兰花

君子如兰。

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1)

说起兰草,大家有个固定的概念,就是叶片修长,花气芬芳的优雅兰草。虽然品种不一样,但是整体的感觉就是草中的极品,秀丽繁茂,仿佛最儒雅清丽的君子佳人。

但实际兰草最初可不是这个样子。

上古之人,实用价值先于观赏价值,这就是梅花直到宋朝才提升到高贵的视觉审美。而兰草最初得人喜欢,只是它独特的芬芳。古人很早就知道植物香气的药用价值,可以驱邪,防病。而这种芳香在草本中只有菊科植物可以提供。

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2)

兰在诗经里出现的次数很多,有名的是: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兰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郑风溱洧

那么这是写的先秦邓国春天的风俗,在上巳节男女踏青,手里拿着兰草,纷纷去河边洗沐。这里的兰草。用的是菊科的佩兰,泽兰,佩兰草本有天然的浓郁的香气,芳香醒脑。古代的人,将佩兰放在身上,又或者煎水沐浴,又或者拿它填充香囊或者枕头,可以化浊辟秽,预防多种呼吸道的疾病。

佩兰也很漂亮,但是人们对它的需求,集中在芬芳。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楚国的屈原在湘江流域,釆摘水边芬芳的花草,其中就有这种秋天开花的佩兰。也正是兰草固有的浓郁的芬芳,加上屈原的加持,佩兰成为高洁迥然的花草。

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3)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汉朝无名氏《古乐府》

那么可以看到这种兰草连片而蓬勃,生长在野外道路两边,砍材的人顺手就将它和材木树枝绑在一起了。这说明佩兰虽然芬芳,但是并不娇贵。而这首诗强调的是兰草独特的芳香,它本不应该如此被轻薄对待。

但是要怎么对待呢,正是这种自然野生,而又芳香特别,所以很多文人感怀,认为自己像佩兰一样有特殊的香气。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陶渊明《幽兰》

那么可以想到庭院里的兰草长的和萧艾一样的茂盛,属于那种摇曳群生的状态,只有清风吹过来时,才发现它们区别于萧草和艾草。

这就是佩兰。野生,稠密,蓬勃。

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4)

那么宋朝之后,被提升了档次的兰草实际不是佩兰,而是生长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的兰花。它们从生,叶子细长,晚冬萌花芽,早春开花,姿态优美,且对水和自然条件要求较高。适合盆栽和观赏。

这个时期的兰草不是诗经和屈原的兰草,但是文人在精神意境上努力贴合屈原那种高洁和陶渊明的幽。这是人们人文精神活动在植物上的反射。

而南方森林的兰花,更加馥郁。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山谷。

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苏轼《咏幽兰》

可以看到苏东坡的兰花和陶渊明的兰花的区别,这是南方深山里的花草,香气如同王者,在春天之前就开花,那叶子青青如同刚刚沐浴出来。有形体之美和花香之郁。而陶渊明的兰就是种在庭院里,和艾草一样蓬勃,且陶渊明的兰是秋天开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将兰花列为第五种花草,应对晚冬大寒节气的第二种花信,就是看到了这种南方兰花报春的特点。往往大雪大寒时节,却是兰草茁生新芽的时候。

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5)

“雪霁墙阴,偏觉兰芽。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朝晏殊《蝶恋花》

那么可以看到宋朝以后,兰花就是指的冬春发芽开花的南方系兰花,而不是古代屈原和陶渊明的佩兰了。

虽然没有佩兰那种野生原始蓬勃之美,但是兰草姿态清幽,更适合盆养和观赏。高洁清雅,有形态和花香的两种动人,叶片潇洒,香气清冽,被誉为花中君子。

但是这种兰草对土壤,水分,温度的要求相对挑剔,水分充足却不能有积水,空气干净还要通风。所以是名贵的花草。文人墨客喜欢用兰草做诗,要的就是这种洁癖。

但是我们回到先秦,才发现,最早的兰花并不是如此的娇气和娇贵,那才是最天然最有生命力的花草和香气。

而宋朝之后文人笔下的兰花,就矫情多了!

有关兰草的自然笔记(晚冬花信风之兰草)(6)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