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讲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好处)

讲一讲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好处)(1)

6月5日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 今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一天,很多人都在用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活动,做好垃圾分类无疑是举手之劳的善行。

有数据显示,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已经超过四亿吨,我国600多座大城市有三分之二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垃圾成了影响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但是,垃圾并不意味着无用。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做好垃圾分类有助于让垃圾变废为宝。垃圾分类不是新名词,早在2000年6月,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就被确定为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遗憾的是,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究其根源,比较突出的原因在于很多居民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加上一些地方对此工作重视不够,以至于垃圾分类“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017年,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 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制垃圾分类的好处就是容易立竿见影。生态环境保护,等不起拖不起。既然长期的教育和引导都没有培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那么以制度强制推行,也是必要的。“不分类不回收”确实可以倒逼居民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

推行垃圾分类能否形成长效机制,关键还是要看居民能否养成习惯,只有居民完成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垃圾分类才能持之以恒。

这些年,有关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社会层面应该基本普及了。一些居民不能主动参与的重要原因缺少利益驱动。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生活经历,小时候家里所有的废品,比如旧书报、酒瓶、纸箱,甚至破铜烂铁,都被父母分门别类地规整好,只等着收废品的吆喝声传来,我们就可以搬出废品变卖了。现在回想,那种处理方式也是垃圾分类,而且是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的垃圾分类。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但是因为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以前被分类变卖的垃圾越来越不值钱了。很多人辛辛苦苦把每天的生活垃圾分类归置,其实也看不到什么经济效益,天长日久觉得腻烦,也就放弃了。此外,因为城市管理越来越严格和精细,走街串巷的“破烂王”也逐渐消失了,很多居民只好把生活垃圾一扔了之。

所以,我们有必要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可回收的垃圾不仅免费清运而且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不可回收的垃圾则提高清运算用。以经济杠杆撬动居民主动实施垃圾分类,这应该比单纯地宣讲垃圾分类的好处更容易见效。

让人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之后,一些城市已经认识到经济杠杆的作用,比如一些地方安装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居民只需把废纸、旧衣物、塑料瓶等可利用的垃圾按照提示投放,就能收到相应的环保奖励金。这样的垃圾分类让居民乐在其中,有利可图,自然不会遇到阻力。

垃圾分类工作由试点到强制,是因为这项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强制分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以法治为基础,由政府以利益杠杆来撬动,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沙元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