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师活动纪实(从袋袋有新意到校校有课题)

在奉贤区解放路幼儿园,每位老师都有一个“教师成长档案袋”。老师如何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个人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近日,上海普教科研40年系列学术活动奉贤专场展示在奉贤区教育学院举行,现场分享的“教师成长档案袋”带来启示,科研不仅要从一线中来,带着“泥土”的味道,还要在“泥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探索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

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师活动纪实(从袋袋有新意到校校有课题)(1)

陈丁思是解放路幼儿园一名职初教师。在幼儿园,她身边随身带着便利贴。陈丁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会随时用便利贴做记录,记下幼儿和教学的精彩瞬间。此后,看着便利贴再做梳理时,就形成一个个学习故事。”在“教师成长档案袋”中,有的老师收录了自己的三年规划、阶段小结、评价和收获等,有的老师将一些能够观察幼儿兴趣、对孩子发展有推动作用的教育案例放入其中,还有的老师将对孩子持续追踪的案例放入档案袋,更好帮助老师看到孩子的成长,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持续追踪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从‘不愿意’到‘喜欢’,幼儿的想法不断转变,在此过程中,我看见了孩子,也看见了自己。”幼儿教师周萍说。

余晓斌是解放路幼儿园一名男幼教,承担全园的运动活动,擅长拍摄视频和照片,这也是他呈现“教师成长档案袋”的一种方式。在更多老师看来,“教师成长档案袋”帮助个人回顾教学经历,记录个人对教育教学的思考,通过案例看清孩子的真实想法,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做一个有研究力的教师活动纪实(从袋袋有新意到校校有课题)(2)

“袋袋”有新意,评价促成长。作为首批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解放路幼儿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且“人人有课题”,园所科研氛围日渐浓厚。解放路幼儿园园长顾春华说,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科研兴园”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以科学化管理、专业化发展提升园所师资队伍高品质的内涵建设。课题《基于评价的幼儿园教师发展培养机制适宜性实践研究》创新融入评价的方式,实践并优化了三大更适宜教师发展的培养机制,焕发每位教师的成长活力。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特级校长何哲慧展示了学校在“点燃教育”理念指引下,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撬动学校育人方式变革,开展“五育并举”在学校层面落实的实践研究,系统架构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校本评价体系,通过数字赋能评价,点燃学生的成长梦想。奉贤区实验中学特级校长陈琳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介绍近20年学校以教育科研的思维与方法,实现垂直式管理向多元主体交互式治理转变。奉贤中学校长林春辉以三个“办学之问”——激发潜能的模式在哪里、如何构建激发潜能的环境、潜能教育怎样系统构建,阐释学校通过市、区龙头课题进行系统探索,发现、唤醒、激发学生潜能,逐步凝练潜能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引领教师智慧成长。

高品质的教育科研是教育高品质发展的引擎。以科研引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奉贤区教育学院积极发挥“智库”“引擎”作用,培养科研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研究、需求有指导、研究有保障”的区域良好科研生态,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提升区域教育品质。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竹林说,通过奉贤区教育局局长领衔的重大课题带动系列子课题,形成课题群,开展联动研究,以基地学校为载体,遍布幼、小、初、高4个学段和教育专业机构,涵盖教育内涵发展各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形成立足区情、校情凸显学校评价的治理经验。在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看来,围绕前沿和热点开展研究,探索学校改革发展新范式,提升教师教育科研“卷入力”,增加“粘合力”,增强“成长力”,扩大普教科研“影响力”,优化区域科研生态。

奉贤区将继续聚焦新成长教育研究,着重突出新成长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新成长教育课堂教学研究、新成长教育班级建设研究、家校合力育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评价激励和学校管理的创新研究,激发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力。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奉贤教育 图片编辑:朱瓅

本文图片来源:奉贤教育

来源:作者:许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