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学校海口(还能飞多远--靖远县若笠乡)

麻雀学校海口(还能飞多远--靖远县若笠乡)(1)

若笠乡田咀教学点的老师为三个学生上课

麻雀学校海口(还能飞多远--靖远县若笠乡)(2)

石门乡老崖小学路老师和该校唯一的学生上体育课

记者 武志强 郝环宇 简富睿

走进靖远县石门乡裴堡小学,放眼望去,碧空如洗的蓝天下鲜红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走进教室,一个小桌前孤零零的学生刘生涛正在默默地写着作业。

裴堡小学配有两个老师,他们的吃住都在这里,只有周末才回一趟家。两个老师一个学生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该校1925年建设,九十年来,学校人数最多时达到了180多人。

一场简单的升旗仪式:两个老师、一个学生,三个人庄重地站在杂草丛生的校园,唯一的学生刘生涛和旁边的老师升起了国旗,这也许将是他们在这个校园举行的次数不多的升旗仪式。

因为,也许随着明年上半学期的结束,刘生涛的离开,这所偏远山区的学校有可能结束90年的办学历程。这是一所最“小”的学校,也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快速“萎缩”的缩影。这些“空壳学校”“麻雀学校”在“风雨飘摇”中还能坚持多久?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12月9日,我们驱车前往靖远县若笠乡,路途并不遥远,但是,高山上盘旋的山路让我们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惊心动魄、心有余悸。

靖远县若笠乡郭湾小学始建1958年,占地8000平方米,学校多次被评为“靖远县文明单位”“若笠乡先进集体”等,学校人数最多时达到了180人。近年来,由于生源紧张,出现了二年级断层的尴尬局面。

若笠乡是白银市一个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的乡镇,郭湾小学30个学生中,有7个在学前班就读,其中有5个孩子的母亲改嫁到了条件好的地方。郭湾小学校址不在村中心,使得许多学生早上天不亮就要往学校走,由于路途遥远,致使部分学生转学就读。

走进郭湾小学会议室,各种荣誉奖状、奖牌等挂满了墙壁。学校生源虽然不足,但是作为这里的老师,他们还是“用爱启迪智慧,用心润泽心灵”,让每个学生快乐全面发展。

面对条件艰苦、生源不足的困境,该校老师告诉记者,虽然人数少,但是,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老师们因材施教,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哪怕是一块石头,我们也要用一颗火热的爱心将他们一个个焐热。

该校老师告诉记者,导致学生人数近年来减少因素有多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家庭到中心集镇或县城里买房,子女就随迁到集镇或县城学校就读,也是学生人数锐减原因之一。

若笠乡田咀教学点更让我们失落的是,这个学校只有3个学生,一个老师。其中,一年级1个、二年级1个、三年级1个。

记者走进教室,三张桌子中间架着一个火炉子,三个学生孤单地在做着作业。而且,老师在为一年级上课时,二、三年级的两个学生做作业,二年级上课时,一、三年级的学生做作业。这样的场景让人看了心酸。

该校田老师1996年参加工作,在这里教了19年的书,面对生源日益减少的局面,他欣慰地说:“明年估计有两个学前班要在我们学校上。”

“学校学生多了还是好教一些,大家视野开阔,学生之间也有竞争,学生少,让我们当老师的在课堂上教学时也很失落。”田老师无奈地说。

当我们谈到学生人数锐减的问题时,田老师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他们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读当地学校,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有的家长宁愿到集镇或县城租房也要将孩子转到较为大型的学校就读。”

“虽然有人嫌农村学校条件差,但在农村,没有这些‘麻雀学校’,没有这些坚守的乡村教师,农村娃求学之路会更加艰难。”陪同我们采访的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石门乡裴堡小学两个老师,一个学生。铃声响起,这个二十多平方米的教室里开始传出授课声。一人讲一人听、一人问一人答,两位老师和刘生涛就这么完成每天的课程。当了一辈子农村小学教师的高老师感叹:“孩子越少,书反倒越难教了,学生多的时候,提一个问题下面举一片小手抢着回答问题。现在提一个问题,下面冷冷清清,老师学生大眼瞪小眼。”

那么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希望去环境好一点、师资优一点的城里学校念书,所以学生一个接一个走了。”高老师说。而唯一留下的刘生涛,是因为家里没条件给他上更好的学校,刘生涛和他弟弟的身体都有疾病,四口之家,两个孩子有病,使得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这个学校共有六间教室,面积3330平方米。偌大的校院荒草丛生。两个老师和一个学生在升国旗时,整个校园显得冷冷清清、空空荡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走进裴堡小学老师的办公室,墙壁课程表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美术、科学、体育等课程一样不少。两位老师在这里除了看电视外,再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村里面也是60多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什么可交流的。

石门乡老崖小学两个老师,一个学前班学生刘悦行。这个学校去年有6年级学生两个。预计到明年还是刘悦行一个,后年可能有两个。在老师送我们出校门时,顽皮的刘悦行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跑回了家。

“我们两人每天围着这一个孩子转,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爱护他。”路老师告诉记者。

石门乡老崖小学虽然一个学生,但是收费公示、课程表、老师政治学习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业务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活动安排表、石门乡教育管理中心通知、群众路线心得体会等整齐有序地挂在墙上。

靖远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农村生育高峰期已过和靖远县部分偏远贫困地区搬迁也是造成生源紧张的一个因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因上述原因导致生源困难的不仅仅是地处农村偏远的小学,位于条件稍好的石门中心小学也同样未能“幸免”。

靖远县石门乡教育管理中心所辖9所学校,其中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2个。小学教学班34个,在校学生323人,一年级68人,二年级59人,三年级53人,四年级53人,五年级43人,六年级45人。该校人数最多时达到了600多人。

而石门和若笠一所所小学面临的问题,远非个案。据人民网消息,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许多农村小学面临关门局面。

最让人心痛的是该乡的路庄小学今年彻底关门了,一个学生都没有了。破旧的教室没有了一点生机与活力。校门上“尊师爱生风尚美,勤劳苦学意志坚”的对联在萧瑟的冷风中已经黯然失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在脱落的墙上也是残缺不全。

“校园空荡荡的,心里也空荡荡的。”倍感凄凉。“我们愿继续教书育人,哪怕有一个学生也要教下去。”路老师、高老师表达了同一愿望。

记者透过校门看到,路庄小学各项设施可谓一应俱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学生啊!

我们也盼望着有一天这个学校能重新打开大门,让落寞的校园再显活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