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水袋对虾养殖(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效益高)

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效益高

基金项目:宁波市重大科技项目(2021ZDYF020081);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50)

_龚小敏等

国内外学者一直在探索新型高效养殖凡纳滨对虾模式。美国在跑道式循环水养殖凡纳滨对虾上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操作规范,还有聚焦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而进行的养殖设施及配套技术经营模式的探索,包括高位池、全封闭陆基、人工湿地等类型中试及示范,这些研究促进了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的升级。目前还未有适合一定规模的集约化、规范化、高密度、高值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探索。大棚的构建促进了养殖温度的调控,有利于防止病虫害暴发;50米3 左右的养殖水体,在投苗、投饵、清污、换水采捕等管理上具有快捷、简易等优势,本文就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的一种小型化设施及配套的养殖技术进行研究。

大棚水袋对虾养殖(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效益高)(1)

一、地点

以浙江省象山县鹤浦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试验示范点,其位置是在象山县鹤浦镇岳四村,构建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的设施,开展养殖实践和效益分析。

二、养殖设施

1.大棚

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设施采用厂房式大棚,顶棚采用钢结构支架,覆盖透明塑料布,四周采用透明塑料布,其中有1/2为开放式,以便调节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地基为软土基,保留直径8米、深度1.5米圆锥形的凹陷,走道上覆盖沙土结构并铺彩条布。车间长、宽、高分别为180、34、3.5米。

2.养殖桶

养殖桶是双层PP材质的圆桶,底部为0.3米深的圆锥形,养殖有效体积为50米3 。配置孔径3厘米聚乙烯防逃网,防逃网的布设包括在桶口平行水面方向,长度40厘米,在圆桶外侧垂直水面方向布设高度 20 厘米。底部倾斜,坡度 10°左右,在圆心处连接出水管,铺双层孔径为1厘米聚乙烯防逃网。设置1个溢水管(高80厘米),进水管位于养殖桶口。

每个养殖桶的周边分别用长度2米的纳米管增氧,在近中心处布放4个增氧盘,养殖桶增氧功率按20瓦/米

2 进行配置。

将养殖桶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排列形成一个平行布局的养殖系统,横向4行分两组,每行布设50个养殖桶,4行20列共200个养殖桶。进排水管平行布设在两组的外侧。相邻两组养殖桶之间设置1米宽的通道,以便进行养殖管理。

3.沉淀池及尾水处理

沉淀池分两个塘,各 10 亩,深度 2 米以上,有效水体1 200米3 ,沉淀池采用黑膜护坡。沙滤系统建立沙滤池,位置高于地面2.5米,再配套约200米3 的蓄水池。

养殖尾水处理采用“微滤反冲固液分离-曝气-生物过滤-贝、藻类人工湿地”模式。微滤反冲固液分离器处理能力150吨/小时,不间断开启过滤。连续曝气形成生物絮团,进入占地3/4的贝藻类人工湿地,主要种类有菲律宾蛤仔、龙须菜、菊花心江蓠等种类,后二者采用长、宽、高分别为90、60、20厘米、孔径为1厘米的聚乙烯小浮床培育。

4.循环水系统

循环水系统的构建包括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区、溢水收集池、生物滤池(底面积20米×2米、深度1.8 米)、尾水处理池(底面积30米×20米、平均深度2米)和连接管道。通过水泵将蓄水池中的海水泵入沙滤池,再进入进水管,通过进水管表面的喷射孔进入养殖桶,养殖桶的海水通过溢水口经管道流入尾水处理池,最后汇入蓄水池。收集养殖桶中溢出来的海水,表面的絮团及颗粒状残渣优先被排出,底部铺设通气管,通过底充氧,有助于硝化菌的生长及生物絮团的形成;在蓄水池的进水口,安装紫外灯管,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

三、主要养殖过程及管理

1.养殖桶清洗与消毒

虾苗放养前15天,用高压水枪对养殖桶和桶的四周反复冲洗,按照水体的体积用高浓度的漂白粉(50克/米3 )对桶底、管道及生产工具进行喷洒 消 毒 。 沉 淀 池 一 次 性 进 满 水 , 用 漂 白 粉(100克/米3 )消毒水体,曝气6小时,备用。

2.苗种放养前选择与检测

选择信誉度好、大公司的品牌苗种,放苗前,再委托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对苗种常见病原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投放苗种。

3.多茬养殖

在 2021 年 4 月 18 日投放,每个养殖桶投放40 000~42 000尾,密度为800~900尾/米2 ,7月20 日采捕。7 月 22 日放苗密度为 800~840 尾/米2 ,9 月 25 日采捕。9 月 26 日放苗密度约为880尾/米2 ,虾长势良好,12月5日采捕。

4.饲料投喂

投喂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前期每天投喂4次,中后期每天投喂3次。投喂量为对虾体重的 5%~10%。同时, 每天用“乳酸菌+钙镁离子+多维”拌料投喂1次,改善对虾肠道健康状况。试验期间海区盐度25~27,温度15~28℃。

5.换水

温度在22~28℃,每天换水30%;温度在15~21℃,每天换水20%。通过大棚内养殖桶之间的梯级变化和水位变化,实现智能化小池循环水养殖,使换水以缓慢流水的方式进行,溶氧达到6毫克/升以上。每天按时检测pH、氨氮、亚硝酸盐、弧菌等。

6.底充氧

溶氧低于 5.0 毫克/升,必须开启底充氧装置,观察透明度、底质情况、废弃物在水面结生物絮团等现象,确定底充氧开启时期。一般水体的溶氧为6~8毫克/升、pH为7.9~8.5,并记录。

7.适时起捕

采用网捕,捕大留小以提高产能。第一茬对虾养殖93天后起捕上市,对虾规格约60~80尾/千克。之后均采取一次性全部起捕的方式进行。

8.分桶分批次高密度培育

按照生物量进行,区分大小规格,按照15天的培育时间间隔的批次,将高密度的大苗通过无损伤的方式转移到空桶,以控制一定的生物量及规格,保证同步化蜕壳。实现高效培育,同时在水量上实现高效利用。

四、结果及效益分析

每年3次放养虾苗。4月18日投放,7月20日采捕;7月22日放苗,9月25日采捕;9月26日放苗,在 12 月 5 日前后采捕。饲料用对虾配合饲料,饲料系数1∶1.1。

养殖试验表明,该模式的养殖对虾基本上是同步化蜕壳。在充气的作用下,废弃的虾壳聚集在水面,方便收集,不会影响水质,不会影响个体的摄食、运动。否则,没有蜕壳的个体将刺穿已经蜕壳的个体,引起死亡。

应用深色的养殖桶能够提高虾色,色泽好,卖相好,市场畅销。78亩塘租费23万元;一期养殖投入 30 个养殖桶。第一茬直接养殖成本为25.074 万元,包括饲料 13.974 元,苗种 3.6 万元,水电 2.5 万元,人工费用 5 万元。产量为15 000千克,平均价格40元/千克,产值达60万元。第二茬养殖成本为 30.4 万元,其中饲料费15.3万元,苗种4.6万元,水电3.5万元,人工费7 万元。产量为 11 250 千克,活虾平均价格达50元/千克,产值达56.25万元。第三茬养殖成本为 33.16 万元,其中饲料费 16.66 万元,苗种费4.7万元,水电费3.8万元,人工费8万元。产出12 000 千克,活虾平均价达 60 元/千克,产值达72万元。

总产值为188.25万元,总成本为111.634万元,总利润为76.616万元,亩利润为9823元。

五、小结

我们在浙江省象山县建立了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设施,及其配套的养殖技术的探索,并进行了精细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实践。结果表明,大棚多茬桶养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较高,采捕的凡纳滨对虾规格一致、色泽佳、个体健壮,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销售竞争力及价格优势。该养殖模式并不改变农业设施用地的结构,能够及时修复。整个操作简明、经济效益显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海水养殖技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