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

冬奥会的比赛用雪是自然雪吗?

其实,冬季比赛用雪并不完全依赖自然,

而是借助人工造雪技术

实现高质量的“用雪自由”。

人造雪是什么?

又为什么要人工造雪呢?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1)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在开展造雪工作 l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自给自足 vs 靠天吃饭

人工造雪通常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人为模拟天然降雪的过程,将微细的水滴喷射或喷洒到冷空气中,实现由水滴到雪花的转变。通常情况下,理想的液滴大小介乎于200~700μm,也即0.2~0.7mm。这样的液滴在15s之内即可凝结。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2)

通常人工造雪使用‘雪炮’式造雪机 l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考虑到自然界天气过程尤其是降雪的不确定性,且雪上竞技项目对场地雪量的严格要求,国际赛事尤其是冬奥会,一般都会使用人工造雪来铺设雪地赛道。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3)

索契冬奥会自由式和单板滑雪比赛场地用雪量l 国际雪联

在人工造雪成为冬奥会常规操作之前,有时冬奥会也会因为雪情而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4)

除了有助减少“靠天吃饭”的不稳定因素,人造雪比天然雪更能抵御风、雨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更为稳定和持久。这也意味着,人造雪可以使赛道的雪质更好, 更为稳定,对参赛运动员来说也更为公平。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5)

人造雪的密度比天然雪的密度高很多。有资料认为,10cm厚的人造雪相当于40cm厚的天然雪 l 数据来ccsam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6)

根据QX/T 386-2017《滑雪气象指数》,24h内无降雪更适合滑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如何造雪?

通常人工造雪都是使用“雪炮”式造雪机,它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打碎成细密的雾状,这些水雾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就会在落地之前快速凝固成为冰晶,变成人们所熟知的雪花。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7)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8)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正在进行造雪工作 lCCTV《创新进行时》 探秘“雪如意”

北京冬奥会所使用的雪炮制出的人工雪,分为9种型号,号越小越接近粉雪,号越大雪则越湿。白天温度较高时,使用含水量少的小号雪。当夜间达到零下二十几度时,则使用7号雪、8号雪,这样出来的雪质更好。

不同雪上项目的造雪方案也有很大不同。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赛道成35°陡坡状,为了使喷上去的雪不滑落,工程师们在混凝土浇筑的赛道表面,铺设了人造草垫和网格状的粗绳,形成凹凸不平的赛道基础。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9)

(左)赛道铺设过程 CCTV《创新进行时》;(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武殿森摄(人民图片网)

造雪之前,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工作人员们还要清理干净自然降雪,再精耕细作的铺上人工雪。而冬季两项的赛道则是先造雪成堆,然后在雪道上摊铺开。

刚刚造出来的雪,虽然密度大于自然降雪,但仍达不到直接在上面比赛的标准。需要经过重约六吨的压雪机反复碾压,雪才能逐渐变得紧实,变身成为华丽的冰状雪。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10)

延庆赛区雪道上停靠的推雪车和造雪机等设备 l 记者马晓芳 摄

冰状雪是用来形容滑雪场上雪质的一种状态,雪花的密度约为0.65g/m³。这样铺设出来的雪道表面保持结晶状态,仿若有着一层薄薄的“冰壳”,硬度大,不易被破坏,在运动员高速转弯的情况下能保证雪道表面不变形,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的状态都是一样相对完美。

同时,为了确保赛道的质量,工作人员还会使用冰雪硬度仪、冰雪粒径仪等自动测量仪进行快捷检测,从而切实保障雪质合格,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比赛的正常进行。

冬奥会滑雪比赛的雪从哪里来(比赛用雪分9个型号)(11)

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和修整赛道 l 新华社

冬奥“冷”知识 1❄️✨

供稿:市质标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