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

近日,海南13岁女孩遭校园霸凌的事件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从网传的视频中能看到,一众女生对一个女生拳打脚踢,即使被打的女生不断求饶,其他人也没有停手的意思,反而越打越凶,让人目不忍视。

3月24日,临高县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调查后发布通报,称涉事人员均为未成年人,并对其中已满十四周岁的违法未成年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1)

据央广网报道,该名被打女生除了身体受到伤害尚未恢复外,精神状态也很差,“需要有人陪同才能入睡,见到生人手还会发抖。”

与一般的攻击行为不同,校园霸凌的重复发生,以及加害方和被害方的力量不对等加剧了这一行为的伤害力度。

学生在校园中,正处在三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一旦在这一时期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或身体伤害,很难去理性地看待并自我排解,严重者会留下严重的创伤后遗症,甚至用未来的一生都很难治愈。同时,霸凌者在霸凌的同时形成的不正当三观和陋习也会很大程度上保留下来,给社会带来更多负面效应。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2)

霸凌,或者说欺凌这一行为伴有极大的危害性,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跨文化普遍性:

日本2021年报告超过61万起校园霸凌事件;美国频发的校园枪击案背后也常有校园霸凌的影子;近期播出的韩剧《黑暗荣耀》中的部分校园暴力情节,也是取材自2006年韩国忠清北道清州女子中学发生的真实事件。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3)

(图片来源:韩剧《黑暗荣耀》剧照)

霸凌者心智不成熟、道德观念败坏;被害者具有某些方面的弱势,或者特殊性;家长的缺位、社会环境的不良教化等外部因素……不得不承认,导致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实在太多。

校园霸凌难以完全清除,但是为了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帮助更多受到霸凌伤害的孩子,能做的事是很多的。

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霸凌分为很多种,霸凌是错误的、性质恶劣的行为。

13岁女生被围攻,这属于十分典型的身体欺凌。除此之外,校园霸凌还以很多形式存在,比身体欺凌更加隐蔽,令人难以察觉,但一样能给被害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最近,四川成都一男孩因名字带“坤”,被同学起了个绰号“鸡哥”,书本、课桌也被同学写上“鸡你太美” ,最终导致男孩患抑郁症,产生了厌学、自残的情绪。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4)

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起绰号嘲笑、孤立他人……这些行为也都属于校园霸凌的范畴,甚至因为这类霸凌行为的隐蔽性,使得这类霸凌更难被发现,给被害者带来的伤害更大。

可能在那些在桌子上写名字、随口叫这名男孩外号的同学看来,自己的行为不过是玩梗,是开玩笑,但这对这名男孩来说,已经构成了相当程度的精神压力。

在大众心理的干预下,霸凌行为往往会发展成为群体对个人的局面。在群体的掩护下,个人的罪恶感被冲淡,人们更难发现自己“霸凌者”的身份。所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霸凌很有必要。

此外,还有不少老师对霸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霸凌者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霸凌行为不以为意,被霸凌者无法得到家人朋友理解,被认为是“玻璃心”等等,这些都是没有意识到霸凌恶劣性和危险性的错误认知。

在意识到霸凌是错误的同时,还要拥有反霸凌的意识和勇气。

校园霸凌涉及的群体,包括被霸凌的少数,霸凌他人的团体,以及大量“旁观者”。

对于被霸凌者,一定要时刻记住“保护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被长期霸凌的孩子,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无力感,进而放弃保护自己,或不敢向他人求助。保持自信和勇气,明白霸凌自己的人是错误的,鼓起勇气抗争,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向家人、朋友、老师、心理医生,甚至是网友来多方寻求帮助。

老师对霸凌行为的科学认知,家长增加对孩子精神状况的关心,鼓励孩子树立健康自信的心态,这些都会成为被霸凌者反抗的勇气来源。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5)

而对于旁观者,有一点必须要明确:只要没有帮助被霸凌的少数,旁观者毫无疑问就都是校园霸凌的帮凶。

那些在被害者被孤立,伤害,取笑的时候,一起哄堂大笑的人,视若无睹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扎向被害者的刀,而向他们伸出的双手,才是他们看不到光的精神世界渴望已久的救赎。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6)

这些人,可以是同学,老师,家长,甚至是陌生人,不去吝啬自己的帮助,不去畏惧本就错误的恶行是反抗校园霸凌的特效“强心剂”。

为了让更多霸凌者敢于反抗,更多人敢于向被霸凌者伸出援手,让更多霸凌者不敢肆意妄为,健全的校园欺凌治理长效机制是最根本的防线

校园霸凌的受害者与加害者大都是未成年人,单纯的处罚并不是解决校园霸凌的万全之策,预防校园霸凌工作必须要多管齐下。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加强教育、严格安全管理筛查、依法依规惩处、落实部门权责等方面详细规定了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的一系列措施。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通过,让校园欺凌防控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13岁少女被校园霸凌互殴(校园霸凌该怎样防治)(7)

202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教育部、公安部等多家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否则就会面临追责。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魏新也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学生欺凌防治的提案》,建议支持引领社会力量承担发现报告职责,着重打击校园外的“盲区”发生的欺凌现象。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快乐地享受青春,健康成长,消灭滋生校园霸凌的土壤,我们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还给孩子们一片干净的校园。

来源:泺源大街2号

转自:大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