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怎么走才是好的(走什么路不重要)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和“条条大道通罗马”相近,但因为对《道德经》理解不深,特别是受到好多专家学者那些神秘化、崇高化、玄虚化解释的影响,使我更不敢确定自己这个“浅薄”的想法。可是,通过对《道德经》主题逐步清晰的认知,我认为“道可道非常(恒)道”实际上正是“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哲学化表述。

当然,“道可道非常(恒)道”的含义要比“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意思更深刻、更普遍。“条条大道通罗马”表达的是通向目标的有限可能性;而“道可道非常(恒)道”表达的却是思维通道的无限可能性,以及认知对象对于思维的本源性意义——也就是说,“无限的可能性”和“认知的本源性”是“道”的两大基本属性。

我们先来分析“条条大道通罗马”。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初中数学题。从A点经过B、C、D、E……到达目的地“罗马”,其可能性的走法是可以通过排列组合公式计算出来的。 当然,“条条大道通罗马”并不是一道数学题,作为一条人生格言,它告诉我们: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我们可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殊途同归、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等等成语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人生的路怎么走才是好的(走什么路不重要)(1)

条条大道通罗马示意图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道可道非常道”。

在《道德经》中,老子并没有很明确地指出“道”到底为何物,这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么应该怎样来理解“道”呢?其实紧紧地抓住“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8个字,就可以非常确定:“道”就是作为我们认知对象的客观存在,是我们与宇宙自然进行能量、信息和价值交换的“通道”。套用在“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话上,“道”既是“罗马”,也是“通”,还是“条条大道”——在哲学的层面上,“道”既是人类的认知对象,也是实践的目标,更是行为的遵循。所以“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是:作为认知对象的客观存在“道”,是可以被认知和遵循的,但认知和遵循的途径并非恒定不变。

再换一种说法,我们只要抓住“道”的两条基本属性——可能性和本源性,就可以了。

可能性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我们能看到的道路——包括陆地上的各种路,江河湖海和空天中的航道,这都属于“条条大道”;而“道”是什么呢?是无所不在的宇宙空间,是林林总总的“万物之奥”。客观上来说,宇宙空间的每个地方,都有成为“条条大道”的可能性。港珠澳大桥以前有吗?可是现在有了;到台湾的高速铁路现在有吗?可是将来就会有的;人类目前的足迹已经达到月球,将来还会开辟出通向其它星球的航道。整个宇宙空间,为“条条大道”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用这个视角来思考,“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孔德之容”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所“德”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理解了可能性,再理解本源性就很容易了。类似于人们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辟出的“条条大道”,《道德经》中的“无”,指的就是德的本源性;而“有”,指的就是道的派生性。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同理,因为人类的“惟道是从”,才有了认知的“孔德之容”。作为认知对象的“道”,是“有物混成”,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大”,是“朴”。“道”之“无”,是通过“德”之“有”而显现的。

我们要通达罗马,当然要沿着条条大道;我们要“惟道是从”,就必须要“反无”而“弱有”,这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真义所在。“反”就是返回到可能性和本源性的“无”,“弱”就是弱化确定性和派生性的“有”。还拿“道路”来作喻,我们要达到某个地方,去这个地方的道路如果有五条,我们不能只依靠其中的一条,甚至不能依靠所有的这五条,这就叫“弱”;我们要根据需要还可以开辟出其它的道路,这就叫“反”。

总之,将“道可道非常道”和“条条大道通罗马”放在一起理解,大有裨益,就不会将“道”神秘化、崇高化、玄虚化。从另一层含义上理解,路在脚下,道在行中,没有实践,也就不存在什么道不道了。“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这就是道的可能性表述;“大道甚夷,惟迤是畏”,这是道的本源性表述。学习实践《道德经》就像走路,走在什么路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在路上,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给我们的启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