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圈的冷知识(撕开古玩圈里不为人知的)

“跑家”,在古董行里,是指深入乡下,挨门进户地寻古探宝,访珍觅奇。没人能说得清楚,这个略显怪异的称谓起源于哪里,也没人能讲得明白,跑家最早从何时开始就游弋于古村陋巷,似乎他们的经典形象可以这样概括:衣着有些邋遢随意,骑着破旧摩托车,扯着嗓子或是从喇叭里传来一声长得出奇的叫卖声:“旧桌子、老板凳、袁大头、老麻钱、旱烟锅锅、玉石嘴嘴、老窗子、老门扇……收老货嗷!”

这是一个江湖,江湖里有资深跑家许海涛对群体的审视与重读,老派跑家老五对江湖往事似水流年的追忆,新生代跑家岁龙对跑家的重新定义。

跑家许海涛

在文化和乡愁里自由游弋

盯着手机中线人发来的线索照片,那幅布满污垢的画像在眼里停留不过三五秒,许海涛起初惊喜的眼神逐渐暗淡下来,吐出一句“没意思”,随即将手机扔在一旁,继续讲述着他的跑家江湖。作为一个资深的跑家,这样在惊喜与失望之间起起落落的频繁转换,已经历经无数次。

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内的古董集市 魏韬/摄

“跑家们在市井间寻珍宝”,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在高陵钱币博物馆里,躺着一枚先秦时期的“铁半两”,这枚把中国铁钱铸造历史提前100多年的钱币,正是由泾阳一位一线跑家阎水平,在1994年从农户家里的旮旯拐角找寻到的——当时的价格只有五毛钱。

如果要将跑家严格定义,可以将这一群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此为生的职业跑家,长期在农村生活,他们日常游走在乡村;另一类人不在一线跑,只去一些跑家家里找货,他们是跑家上游的客户,以开古玩店的古玩商人居多;第三类人是有一份正式的职业,以跑家为兼职,他们常常在一线有线人。

古玩圈的冷知识(撕开古玩圈里不为人知的)(1)

文化艺术报记者采访小说《跑家》作者许海涛(左)

跑家们的活动范围只圈定在那些几百年上千年的古老村落。他们似乎对于古董天生有着灵敏的嗅觉,抑或是先知先觉。他们比一般人思维意识更加超前,能看到一件古玩其中的文化意味,通过经济利益的纽带,在为一件古玩赋予价值的同时,承载起文化的传承。“跑家付出了劳动和时间,正当的劳动所得是无可非议的,虽然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但客观上确实保护了古董和文化。”许海涛在讲这句话的时候,特意将“文化”着重顿了顿,“跑家们见了好东西,眼里也并不全都是钱,很多跑家将有文史价值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博物馆。”在跑家江湖里,古董分为“传世品”和“出土品”。前者指的是私人珍藏的古玩,后者指的是出土文物。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跑家来说,出土品是禁忌,是不能碰触和越界的生死红线。

古玩圈的冷知识(撕开古玩圈里不为人知的)(2)

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内的古董集市 魏韬/摄

从一个新手跑家成长为一个成熟跑家,江湖的凶险不啻于一个剑客所要面对的刀光剑影:人心险恶,赝品做局,走错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没有一双好眼力,敢在这个江湖里混?长时间练就的眼力,就是用钱堆积起来的,玩古玩耍的就是‘眼学’。”跑家江湖里,也同样注重师承关系,拜一个好的师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许海涛算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个“一颗水果糖可以换来长乐未央瓦当”的时代,他的师父老金已经先知先觉进入了这个圈子。在师父的引领下,他那些油然爱慕老东西的情愫被挖掘出来,从十块八块开始买老东西,逐渐开始走上跑家之路,练就的一双好眼力使他在鉴定古董的时候,几乎从未失过手。

一个合格的跑家需要时间的历练,但只有时间还不够。财力、眼力、胆力,缺一不可:财力是资本,眼力是学问,胆力是决心。失败者老牛是跑家们口中一个让人惋惜的极端例子。老牛或许称不上一个合格的跑家,最多只能算是发烧友,勤勤恳恳做了20多年跑家,因为底子太薄,如今依然落魄。他把家里的房子卖掉,把地流转给别人,一个人住在村子附近的旅社里。时运不济,眼力不济,谁也说不清为什么老牛会沦为跑家江湖的底层角色。落魄的老牛是光鲜亮丽的跑家江湖照射不到的一抹哀伤,也是这个江湖的隐喻。

这几年,一些大跑家开始走出国门,掀起古玩界的一场“回流热”:去海外的拍卖会去寻找,对流落国外的古董古玩进行回收。“这或许正是文化的自觉,也是源于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乡愁,就是寄托在一件件实物上,他们寻找的是文化,是乡愁,是传统文明。”许海涛更愿意将跑家们的走街串巷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可在总结的时候又无从下手,他索性称其为“跑家文化”。

古玩圈的冷知识(撕开古玩圈里不为人知的)(3)

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内的古董集市 魏韬/摄

“我的这些朋友们让沦落的‘破烂儿’走出沉沦的乡村,换了主人,放射光彩。他们却被冠以‘铲地皮的’、‘日弄人的’、‘没正事闲混的’等名头。”许海涛自问自答:“寻找什么呢?还不是先人留下的那些念想,还不就是你们嘴里天天念叨的乡愁么!”

老派老五

在惶惑中希冀成为收藏家

“正在看货呢,一会再谝。”联系老五的时候是晚上九点,电话打过去时他压低了嗓子,神秘地说了一句话后,立马挂断了电话。老五虽然也是一个跑家,但现在并不在一线跑古董。他有自己的生意,只在闲暇时间在线人电话联系的时候才会一起去主家看货。但他又是一个完美诠释了跑家概念的人,“喝酒、打牌这些事我觉得没意思,要是半夜有人打电话叫我去看石狮子,我一骨碌爬下床,兴致勃勃地就出发了。”

十五年前家里老院子雨后出现的一对石狮子,让他爱上了这一行。随后,他断断续续一直在跑。老五自豪地讲述,自己家里的床、桌椅、镜子都是清代的东西,没有一件现代的东西。

跑家经历在老五的记忆里是一段不忍回忆的岁月。“真正的跑家是下苦人,要脸皮厚才能经得起别人的谩骂。以前进户收东西时常被主家骂出来。嘴甜的人进门叫姨叫叔,隔三差五送礼寒暄,这样才有机会收到好东西。”在这样的磨砺中,老五积累了许多实用的经验:价值5000元的东西,只能出500元收,因为卖家经常漫天要价,这样才有回旋的余地;有时为了买一件贵重的东西,得先买一件便宜的,随后再以“搭上”的理由买到钟意的古董。或许买到的那件没有价值的东西出门就被扔了,但是循序渐进,跑家的关系网就这样在逐渐深入中建立;有时,一线跑家跑了一整天送来的东西他看不上,但还是得买,给他们增加跑的动力,支撑这些一线跑家的动力。

老五是一个老派的跑家,恭谨地恪守着这个行业的老规矩。刚开始上手的时候,他交了很多“学费”,不时就会“打眼”买到高仿假货——跑家们将看走眼称为打眼。此前,他看上了一座石狮子,初看觉得刻工非常精道,又有朋友介绍,加上狮子身上又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他看了又看最终花大价钱买下。回家在灯下研究了几个晚上,一下懵了:高仿石狮子。按照跑家江湖的行规,如果打眼了,也得自己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即便是退货,高仿品也只能退20%~30%,老货不允许退。老五收好高仿的狮子,权当长了一回记性。“现在的好些人一点都不讲究,打眼了就哭哭啼啼要求退货,没点规矩。”

古玩圈的冷知识(撕开古玩圈里不为人知的)(4)

跑家收藏的明清时期石狮子 魏韬 摄

十五年前,老五刚做跑家的时候眼馋得不行,看上的好东西没钱买,现在确是一片恓惶的景象,有钱了却买不到好东西。老五时常会发一些英雄迟暮的慨叹,“一个精雕的石狮子,过去的匠人雕刻一年时间,现在两三天雕刻出来的东西怎么能赶上过去的手艺和神韵。”更让老五感到惶惑的是,跑家的含义和身份正在日渐被时代所稀释。前阵子,老五从陕西出发,沿路往山西走,身上背着二三十万的现金,几天之后归来时却一分钱也没花出去。“看不上东西,跑不下东西”,让他在失落之余更加沮丧。

“天晴跑底下,下雨跑庄家”,这是跑家江湖里的一句箴言。天晴的时候,跑家在乡村里游走;下雨的时候,去拜访一线跑家。时代的更新迭代让这一传统的形式成为明日黄花。老跑家们开着车跑山西、河南等周边省份,好几天找不到一件上眼的货,而现在网络时代,微信群里照片一发,有人看上货,定位一发立马就可以出发。“网络时代把跑家的含义稀释了,以前那种在小村陋巷发现好货的惊喜现在很少再见到了。”

老五打算以后往收藏家的方向发展,在他心里,这样的境界玩的是心情和意境。“能收藏的东西都是没有价格的,如果目的是在倒卖,做不了收藏家,这个门道是很深的。”老五说。

新生代跑家岁龙

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承者

与那些历经百年而亘古不变的古董不同,跑家江湖在时光的洗礼下,不断演绎出一幕幕新陈代谢。当老五在感怀时代变迁下跑家命运的时候,22岁的新生代跑家岁龙,已经在快手等网络平台上做得风生水起。这个“12岁进入古玩行业,家里穷得没钱念完初中”的年轻人,思维超前且脑子活络,他并不讳言,称自己和传统跑家不一样,他代表着跑家的现代玩法。2014年,彼时还在上大一的岁龙开始进入到古玩与网络挂钩的世界。“第一批玩古玩的微商,在微信群里做古玩,好的群一晚上拍卖可以达到几百万。”

大一的时候还交不起学费,大二的时候,利用网络积攒的资源,他开了间古玩店铺,每个月的利润高达两万多元。那是一段飘在空中的日子,随后他就为自己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惨重代价——短短一两年后便债台高筑,欠下60多万元高利贷。在陕西古玩圈待不下去,只得跑到内蒙古做古玩生意,落魄的时候连着五天都没有饭吃。后来在山西重起炉灶,再次建拍卖群,重新做古玩生意。

“沉下心来,研究学习,把以前买到的仿品全部送人。在网络上拍摄历史遗迹,再加上古玩鉴赏,给网友普及历史遗存和收藏知识,最终在网络直播平台上获得了成功。”他白天拍一些历史遗迹,晚上回来在快手上直播,进行公益的古玩鉴赏,普及历史知识,藏品鉴赏一个小时。随后讲解一些收藏品,每一件藏品他都讲解得非常详细,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为网友鉴赏藏品,一晚上数量在1000件左右。他收获了30多万粉丝,也获得了粉丝们的认可,一晚上的直播,保守估计可以卖3万元左右。

“传统的跑家们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而我们现在打开手机,发张图片,有时候直接从朋友圈就购买了。发一张图片,也完全能够从图片显示出的基本信息鉴别出一件古玩的真伪。”岁龙在网络上为网友鉴别古董时,在看到图片的三秒钟之内,脑子里必须即刻反应出这件东西的全部信息,立刻做出鉴赏结果。

虽然他是一个受益于网络时代的新生代跑家,但在他的眼里,网络对于跑家江湖而言有利也有弊:网络把所有的古玩信息化,曝光且透明化,是对于这个市场的冲击,网络上面再也无行规可讲。“现在如果到乡下去跑货,没有宝贝,只有‘地雷’,一些人拿着做的仿品放到农村,就等着那些想捡漏的人。时代不一样,玩法也不一样了。”

几个月前,岁龙通过网络买了一个铜镜,所有的行家在看过后都啧啧称赞,说是真的。这面4000元买的铜镜在刚刚以4500元出手后,他在清理时才发现铜锈是粘贴上去的。他当即直播,告诉网友这面镜子哪里不对,然后把钱退给买家,将铜镜免费送人。“不可否认,跑家有指向生意的一面,而我不是单纯的商贩,我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卖出一件东西可以不赚钱甚至送出去,更大的是送出去的意义。”跳出生意圈的跑家岁龙,希望让别人了解一件古玩,更乐于让别人了解其中的文化。

岁龙计划明年将粉丝发展到100万人,在依靠这些粉丝把全民收藏带动起来,举办一些公益性的鉴赏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古玩,形成民间收藏的风气。“很多人意图是急着把手中的东西变现求财,而我求的是文化。客户买一个古玩的时候,也是把附着在它身上的文化往下传承。”

来源:文化艺术报,记者: 魏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