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总抠出白色小颗粒(从头皮上抠下来的)

三甲天团

卢勇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小动作,会让您“爽翻天”——手指在头皮探索,抠下一块块颗粒的成就感, 直到越抠越多。

这些从头皮上抠下来的“颗粒物”到底是什么呢?

头皮总抠出白色小颗粒(从头皮上抠下来的)(1)

有“颗粒物”不一定是病

其实,我们可以将这种“颗粒物”分为两种情况。

01“颗粒物”出现在相对比较健康的头皮

这种颗粒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的,个头不大,呈小米粒大小。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头皮的皮脂腺旺盛,导致出油太多且来不及排出, 都淤积在皮脂腺导管里,时间久了就会逐渐浓缩,变成颗粒状的白头。

在人体其他出油过多的部位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脸、胸、背部,有时候都能抠下来这种小颗粒。

一般情况下, 这种颗粒容易出现在20 ~ 50 岁的硬汉身上,这个阶段机体的雄激素分泌有点旺盛,雄激素多,皮脂腺的功能相对来说更强,出油就会更多。

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定期用一些抑制皮脂腺分泌的药物来控制,如二硫化硒洗剂,一周用2 次,每次在头皮上揉搓10 分钟,坚持使用,会使头皮变得非常清爽。

同时,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避免高碳水饮食和油腻的食物)来减少出油量。

02“颗粒物”出现在不太健康的头皮

这种颗粒一般个头比较大,甚至呈片状,大如雪花,同时还会伴随头皮瘙痒、头皮屑多等症状。

头皮总抠出白色小颗粒(从头皮上抠下来的)(2)

这种情况大概率是头皮上发生了毛囊炎, 严重时头皮上还会出现脓肿。

我们抠下来的这些颗粒物,其实就是脓肿破溃后出现的血痂、脓栓,以及细菌、真菌的混合物。一般毛囊炎都是细菌性的,真菌性的毛囊炎则大多由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引起,占了头皮真菌总数的96%。

马拉色菌最喜欢我们头皮这种油腻的环境,可以说,头皮就是它们的自助餐厅。它还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可以和人体和平共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致病。

比如, 头皮出油太多、免疫力突然下降、常年不洗头导致油脂堆积、头皮长期使用激素导致皮肤屏障被破坏的时候,马拉色菌就会由和平模式转变为战争模式,使劲儿地破坏我们的头皮。

如果您的头皮爱出油,容易抠下小颗粒来,同时伴随头皮发痒、红疹、脓疱、分泌物等,那么有很大概率是感染了真菌,建议到医院做个真菌检查确诊一下。

头皮总抠出白色小颗粒(从头皮上抠下来的)(3)

毛囊炎长期不控制,隐患多

有些人得了头皮毛囊炎,不当回事儿,那接下来的后果可就要当心了!

长期的头皮毛囊炎可不单单是头皮屑增多那么简单。

01

头皮的炎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头皮的环境会被持续破坏, 角质层会逐渐变薄,头皮的屏障功能会变弱;

02

同时,马拉色菌量大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令人讨厌的气味;

03

更可怕的是导致脱发,头皮环境越来越差,毛发的土壤(毛囊)就越来越差, 头发自然长不好,不仅变得细软,而且易掉,有毛囊炎的位置有时会形成永久性的瘢痕,形成脱发性毛囊炎,这种脱发是不可逆的。

所以,得了头皮毛囊炎,还是要积极干预,尽早处理, 才能让我们充满朝气,少年感十足。

得了毛囊炎这样处理
  • 如果得了头皮毛囊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尽量少吃高碳水化合物,以及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尽量别喝酒;
  • 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没事别挠头;
  • 每周更换枕套1 ~ 2 次;勤洗头,可以选择能抑制真菌的洗发水,如酮康唑洗液、二硫化硒洗剂。

如果您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比如,满头都是脓疱结节、头皮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了,千万别犹豫,赶快到皮肤科就诊。

|本文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