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乾陵(为何唯乾陵安然无恙)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为武则天和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

盗墓贼乾陵(为何唯乾陵安然无恙)(1)

盗墓贼乾陵(为何唯乾陵安然无恙)(2)

盗墓贼乾陵(为何唯乾陵安然无恙)(3)

盗墓贼乾陵(为何唯乾陵安然无恙)(4)

自秦汉时期开始,丧制规定,皇帝不管年龄大小,即位一年后,就要开始营造陵墓,这就是一当上皇帝就要为死亡作准备。皇帝和他人并不认为提前造墓有什么不吉利。

为什么一当上皇帝就要修陵墓呢?这是因为,皇帝和权贵们觉得帝王之死非同小可,必须要隆重安葬,陵寝也要与其 高贵的身份相适应。如果死后再修建陵寝,恐怕来不及,必须提前修好。古代帝王,活时选墓,不但要利后代,还要利当下,也就是说,武则天选墓地,对她本人坐稳江山是极为有利的。

武则天为了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恨”的遗愿,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很快,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两位名扬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

当时袁天罡接旨后几经周折来到关中,半夜子时出来观看天象,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观星望气之说,我们在后面的推背图一章中讲解)。袁天罡认定是块宝地,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但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地上再盖上浮土。

李淳风接旨后,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在一天正午艳阳高照之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盘龙、结穴、护砂、来山、去水,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恰到好处的是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两峰像乳房。整个山形,远远看去像一个少妇平躺,典型的利阴的地方,阴气弥漫,不利于阳,并且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边二峰圆滑,属金格,三座山峰虽然挺拔,但是远看很平,属土相,金克木,土生金。在主峰下修陵寝,必定导致阴气压倒阳气。

因此,此处不但藏风聚气,而且其气为阴,有利于武。李淳风又惊又喜,上山之后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后,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

武则天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派人再去复查。大臣来到梁山后,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

乾陵是一座什么样的陵墓?

这世间,要找一风水俱佳,可为帝王陵者,不止千八百处,奈何袁天罡和李淳风都找到了一处?除却这座皇陵有一特殊要求,必须是助阴之外,可为其王陵者,单长安周边,不下十余处,为何二人都找到了同一处? 为何两人中,一个放置铜钱,一个扎针,都到了那一处?一切的原因,都是武则天要的不只是一个风水俱佳的皇陵,她要一个千年永固,不进水火之地。

我们先讲乾陵所在的梁山的前生今世,既知如如何被选中。

200万年前时,梁山被千米以上的冰层覆盖,这里用的词是覆盖,也就是说下面是流水,上面是冰层。它是附近唯一的石灰岩山体。

受流水的腐蚀和冲刷,山体内形成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有数十米高,并有两个水道,通向外面。我们要特殊提到的是,这个山体基本不是碎石拼积而来的,而是接近于一个整体。因此,他的石层是不用怕地震挤压的,也不会蹦塌。

另外,乾陵在没有入驻前,内部通风干燥,周围又没有汇水条件,因此不存在地下水和排水危害。当冰层后来消退时,一些沉淀物附在上面,后来被风带来的土尘所掩埋,被新生的植物所覆盖。简单来说,梁山下有一个在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天然溶洞。山体又为一整体,不易被开挖盗窃。

所以,袁天罡和李淳风要找的地方,不只是要风水俱佳,还要解决被盗等各种问题,或者说,安全第一,风水第二。

但凡龙脉之地,必有结穴之处,此处为地脉顿停处,地形洼突,是地气所藏结处,称故为“结穴” 也叫结节,因此,对他们二人来说,找到一座山的结穴之处,是件轻而易举的事,虽然世人看能将针扎进铜钱之内实在称奇,但对他们来说,只能顺手而为之。

第一个向乾陵伸出黑手的是唐末的黄巢,他占领长安后,得知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调出40万士兵,跑到乾陵开始挖掘。后来把半座梁山铲平了,却根本没有找到入口。

第二个盗墓者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他派数万军队挖掘乾陵,却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心生恐惧,放弃盗挖乾陵的念头。

第三个盗贼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用的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在梁山下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最后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天昏地暗,走石飞沙,那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最后也不得不放弃。

其实,后两次武则天陵没有被盗,并不是因为硬件问题多难克服,都是出现了"异象",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显灵,显现出令人恐惧的鬼神之灵力,才成功地保住了乾陵。也就是说,单凭技术而言,没有明抢不了的陵墓,人们的放弃,只是因为对挖陵过程中的"异象"心存敬畏,不得已而放弃。

千百年来,可盗帝王陵者,数十计百,然真正施行者,唯有二三,凡世之间,没有明抢不了的陵墓,只有不敢侵入的"圣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