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

方苞(1668-1749),江南桐城人,生于南京,与刘大櫆、姚鼐并称桐城派三祖,为清代文学大师,曾国藩曾评价方苞文章为“国家二百余年之冠”。那么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综合前人梳理,结合本人研究,方苞一生著述丰赡,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大致分为六类:诗文类;时文类;经史类;评点类;编纂整理类;散佚类。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1)

一、诗文类著作

1.望溪先生文偶抄(初刊本)

是编现藏南京图书馆,6册,为方苞弟子王兆符、程崟所辑,乾隆十一年(1746)刊刻,侧边有“望溪集”字样,首页有小玲珑山馆印章,为方苞亲手所定文集初刊本。该本由序文、编次条例、目録、进呈文、正文、圈点、批语等构成。序文有三篇,分别是雍正元年(1723)、雍正五年(1727)、乾隆十一年(1746)由王兆符、顾琮、程崟所作。正文有圈有点无抹,无眉批、夹批、旁批等形式,文末汇集了当世147位评点者的350余条近2万字批语,评点者中不乏李光地、钱澄之、杜苍略、黄九烟、韩菼、姜宸英、万斯同、张伯行、李塨、李绂、梅文鼎、徐元梦、杨名时、蔡世远、陈世倌、王豊川、何屺瞻、乍得尹、王懋竑、陶子师、张朴村、赵国麟、戴名世、程廷祚、雷鋐、陈大受、官献瑶、沈廷芳等清初名家,批语内容涉及方苞和清代文学一些独家史料,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本依类编次,收文260篇,具体包括:进呈文10篇、读经24篇、读子史23篇、书后12篇、杂着26篇、书22篇、论6篇、序30篇(寿序5篇)、记15篇、传7篇、墓志铭29篇、墓表24篇、哀辞9篇、祭文7篇、家志铭状15篇、骚赋1篇。

此外, 是编还有节选本,内容与今天通行《方苞集》(上海古籍版)前一、二两卷和部分三、四卷内容一致,是方苞读经、子史的部分,总量为58篇,评论者99位,评论170余条。因为该本有利于科举考试,当年被从《望溪集》中抽出,单独刊行,传布稍广,目前国内主要有三个版本样式:一是陕西省图书馆藏,2册,乾隆十三年方苞弟子官献瑶所刊;二是国家图书馆所藏,1册,乾隆十四年刊,为前者的翻刻本;三是南京图书馆藏《望溪读经》,与上述两个版本内容一致,篇章顺序略有差别。

2.望溪先生文偶抄(抗希堂本)

是编为方苞弟子王兆符、程崟所辑,方苞手定,侧边有“望溪集”字样。该本由序文、编次条例、目録、进呈文、正文等构成。序文有三篇,分别是雍正元年、雍正五年、乾隆十一年由王兆符、顾琮、程崟所作。抗希堂本也有三大特点:其一,收文三百八十一篇,具体包括:进呈文十篇、读经二十六篇、读子史三十九篇、杂着四十一篇、书三十六篇、论七篇、序四十八篇(寿序六篇)、记二十二篇、传十六篇、墓志铭五十六篇、墓表四十一篇、哀辞十二篇、祭文八篇、家志铭状十七篇、骚赋一篇、补遗一篇。其二,为方苞晚年定本。一般认为抗希堂本刊行时间是乾隆十一年,实际是乾隆十三年底或十四年初,几个月后方苞去世,因此堪称晚年定本,后收入方氏家刻《抗希堂十六种》。其三,全国图书馆分布广泛,是后世方苞文集的基础。从圈点来看,有圈有评点,与初刊本相比,方苞本人的七条“自记”都有保留,初刊本评点在抗希堂本基本全部删除,仅保留一条,新增十七条。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2)

3.望溪集(四库全书本)

是编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江苏巡抚进呈四库馆,八卷本,收録在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七别集类六。全书八卷,合计一百八十二篇,其中卷一《读经》,二十六篇;卷二《读子史》(附论文)二十七篇;卷三《论文》二十一篇;卷四《杂着》二十篇;卷五《书》(《论》七篇)二十二篇;卷六《序》十九篇;卷七《序》二十一篇;卷八《记》十六篇、《传》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望溪集》曰:“苞于经学研究较深,集中说经之文最多。大抵指事类情,有所阐发。其古文则以法度为主,尝谓周秦以前,文之义法无一不备;唐宋以后,步趋绳尺而犹不能无过差。是以所作上规《史》、《汉》,下仿韩欧,不肯少轶于规矩之外。虽大体雅洁,而变化太少,终不能绝去町畦,自辟门户。然其所论古人榘度与为文之道,颇能沈潜反复,而得其用意之所以然。虽蹊径未除,而源流极正。近时为八家之文者,以苞为不失旧轨焉。”此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望溪集》为九卷,并非增加一卷,而是把文渊阁本《望溪集》最后一卷拆为两卷,但篇章具体内容有所修改。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3)

4.望溪先生全集(戴钧衡本)

戴钧衡,安徽桐城人,素仰慕方苞之文,致力于方苞文集刊刻,于咸丰元年(1851年)贷金刊刻。咸丰二年又补遗,最终形成五百九十三篇《望溪先生全集》,其中正集十八卷三百八十四篇,集外文十卷一百八十二篇,集外文补遗二卷收文二十七篇,并附録《方苞年谱》《文目编年》《诸家评论》《各家序跋》等。戴钧衡本《望溪集》特点有三:一是辑文最全,二是编次最精,三是副文本最丰富。同时,戴钧衡对方苞原文进行了充分而专业的校勘,堪称方苞去世后最完善之本。因此戴本问世后,很快取代其他诸本,成为最流行的版本,从《四部备要》《四部丛刊》《万有文库》《国学基本丛书》到《续修四库全书》《清代诗文集汇编》《基本古籍库》等,皆选用戴钧衡本。正如文献学家萧穆所言:“盖望溪先生文程刻之外,非戴君搜辑之力,则至今已不能传。”

5.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是编刘季高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初刊,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咸丰元年、二年戴钧衡所刊《方望溪先生全集》为底本,包括《方苞集》十八卷、《集外文》十卷、《集外文补遗》二卷,附録《方苞年谱》《文目编年》《诸家评论》《各家序跋》等。校点者对原作明显误植予以更正,没有出校勘记。至于原作舛误处,则文下加案语,以备参考。该书面世后,多次翻印再版,为当代流行的方苞诗文集版本之一。

6.方望溪遗集(黄山书社)

该书由徐天祥、陈蕾点校、吴孟复作序,黄山书社1990年初版,以孙葆田所辑《望溪文集补遗》和刘声木所辑《望溪文集再续补遗》与《三续补遗》为基础,除去与戴钧衡本重复者,共得文106篇,诗20首,断句2则,并按照姚鼐《古文辞类篹》分类之法厘为序跋、奏议、书牍、赠序、碑传、杂记、诗赋七类。书后有附録二,其一为方苞《评点柳文》,其二为全祖望的《前侍郎桐城方公(苞)神道碑铭》、孙葆田《望溪文集补遗序》《望溪文集补遗附记》、刘声木《望溪文集再续补遗序》《望溪文集三续补遗序》《苌楚斋六笔卷二一则》、傅增湘《望溪文稿跋》等。

二、时文类著作

7.方灵皋全稿

方苞是清代时文大家,《清史稿》评曰:“开国之初,若熊伯龙、刘子壮、张玉书为文雄浑博大,起衰式靡。康熙后益轨于正,李光地、韩菼为之余,桐城方苞,以古文为时文,允称极则。”康熙三十八年,方苞江南乡试第一名,刊印第一部时文稿。康熙四十五年,方苞礼部会试第四名,刊印第二部时文稿。方苞时文稿名为《方灵皋全稿》,又名《重订方望溪全稿》《重订方望溪先生全稿》《抗希堂全稿》《抗希堂自定义全稿》等,目前国内分布较广,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皆有藏。

据不同版本统计,方苞时文有150篇左右,其好友及弟子戴名世、张自超、刘古塘、翁止园、程崟、王兆符、张曰伦、刘师向、吴华国等参与编次,姜橚、张廷枢、戴田有、龚孝水、季咸若、陈至言等为之序,李光地、韩菼、刘大山、汪武曹、左未生、张彝叹、朱书、徐诒孙、刘言洁、张曰伦、何焯、谢云墅、胡锡参、吴东岩、王若霖、乔介夫、张大受、徐亮直、武商平、伍芝轩、季弘纾、韩祖语、朱师晦、朱东御、储礼执、钱名世、朱履安、魏方甸、刘紫涵、唐建中、程若韩、白楚唯、吴思立、方拱枢、秦雒生等为之评点。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4)

8.方百川稿一卷方椒涂稿一卷方望溪稿一卷

是编为方苞与兄方舟(百川)、弟方林(椒涂)三人时文合集,各人一卷,共6册,光绪二十年(1894)善成堂刻本,藏保定市图书馆。此外,宁波市图书馆还有《方灵皋全稿不分卷方百川时文不分卷》,6册,清刻本;贵州省图书馆与新乡市图书馆藏有方百川与方椒涂二人时文合集,后者时文附録方苞、戴田有、韩菼、刘大山、刘月三、刘古塘、王昆绳、张闇成、武商平、王溉亭、季弘纾、朱师晦、刘言洁、伍芝轩、白楚唯、张彝叹、左未生、汪武曹、刘北固、谢云墅、吴荆山、王云衢、徐诒孙、何焯、朱书、吴淳发、韩祖语、韩祖昭、顾生、龚孝水、顾亭、秦雒生、鲍季昭等人的评点。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5)

9.三方合稿

是编为方苞与兄方百川、友方楘如三人合集,星江胡韫川选评,三友山房版,藏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收録方苞时文23篇,方舟9篇,方楘如18篇,每篇附有时贤评点,评论者有胡袭参、汪家倬、王际且、韩菼、李光地、朱东御、周粹存、方若名、吴喜丙、严在昌、吴景、方若芳、刘素川、储礼执、刘北固、张日容、汪武曹、王予中、刘古塘、方粹然、刘大山、张岩举、李子固、徐文虎、刘言洁、吴思立、储六雅、李鹿友、徐笠山、徐诒孙、方越年、方百川、龚孝水、方承奎、方超然、鲍季昭、韩祖语、韩祖昭、王蒻林、朱书、张彝叹等。

方楘如,字文辀,号朴山,淳安赋溪人,方苞同年,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官丰润知县,着有《集虚斋学古文十二卷》《离骚经解略一卷》《集虚斋四书口义十卷》等。《方苞集》卷七有《赠淳安方文辀序》。胡光琦,字步韩,号韫川,婺源玉坦人,读书以朱子正学为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乾隆四十九年任盐亭县知县,着有《日知笔记二卷》等。

三、经史类著作

10.周官辨一卷

是编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分《辨伪》《辨惑》二门,凡十章,《辨伪》两章,《辨惑》八章,卷首有龚缨序、顾琮序及作者自序。正文有圈点。文末附有时贤评点,评点者有方苞友人李光地、蔡世远、李雨苍、杨宾实、李塨、汪武曹、朱轼、吴佑咸、陈鹏年、涂燮庵等,弟子黄世成、雷鋐、吴以诚等。目前存世有雍正三年刻本、雍正十年刻本、乾隆七年刻本、贵州彭昭文刻本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就《周礼》中可疑者摘出数条,断以己见。”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重庆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6)

11.周官集注十二卷

是编成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仿朱子之例,采合众说,凡十二卷,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卷首有《自序》《总说》《条例》,正文有圈点,高安朱可亭、湘潭陈沧洲参订。是编意旨,方苞于序中曰:“余尝析其疑义,以示生徒,犹恐旧说难自别择,乃并纂録合为一编,大指在发其端绪,使学者易求,故凡名物之纤悉,推说之衍蔓者,㮣无取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训诂简明,持论醇正,于初学颇为有裨。”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7)

12.周官析疑三十六卷考工记析疑四卷

是编成于康熙六十年(1721),包括《周官析疑》与《考工记析疑》,各分篇第,卷一至卷三十六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另卷一至卷四为《冬官考工记》,亦存两本别行。卷首有乾隆八年顾琮、雍正十年朱轼、陈世倌序,正文有圈点。方苞诸友海宁陈秉之、高安朱可亭、临桂陈榕门、漳浦蔡闻之、新建周力堂、高淳张彝叹、怀宁刘古塘、安州陈廷彦、青阳徐诒孙等参订《周官析疑》,受业弟子程崟、王兆符、黄世成等参订《考工记析疑》。《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旨基于宋学,就《周官》所立职官之义、属官之职掌等加以考辨,扬宋而抑汉,力诘郑注。”是书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13.礼记析疑四十八卷

是编康熙五十一年(1712),在《南山集》案狱中完成,为方苞就元代陈澔《陈氏礼记集说》所作的辨析。卷首有方苞自序,文中有圈点,同里刘古塘、高淳张彝叹、上元翁兰友同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皆具有所见,足备礼家一解”,亦“未免武断﹐然无伤于宏旨”。《郑堂读书记》则称其:“融会诸家旧说,而以己意断之,其持义多允,颇足以补正陈氏之失。”是书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14.仪礼析疑十七卷

是编成于乾隆十四年(1749),为方苞晚年著作。方苞自谓尝十治《仪礼》,用力甚勤。是书大旨在举《仪礼》之可疑者详加辨析,其无可疑者并《经》文不録。《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皆细心体认,合乎《经》义。其他称是者尚多。检其全书,要为瑜多于瑕也。”《郑堂读书记》称其“用功既深,往往发明前人所未发。弃所短而取所长,亦足为说《礼》之津梁矣”。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皆有藏。

15.丧礼或问二卷

是编成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方苞在《南山集》案狱中完成。全书顾琮参订,包含两卷:《仪礼或问二十七章》《戴记或问五十五章》。卷首録刘古塘雍正四年序,文末附兄子道希康熙五十五年跋,正文有圈点。是编由方苞之父方仲舒丧引发,方苞感叹:“时人于丧礼,百不一行;非惟不行,亦竟不知。老夫痛之,故为《或问》一书。” 当年全祖望初入京,即《奉望溪先生论丧礼或问札子》:“议论之精醇,文笔之雅健,直驾西汉石渠诸公之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重在保存古礼,虽难尽行,自系守经之论。”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皆有藏。

16.春秋通论四卷

是编成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由顾用方、朱可亭、魏慎斋参订,门人王兆符、程崟校録。卷首有雍正十年朱轼序、乾隆九年顾琮和魏定国序。正文有圈点。全书本《孟子》之意,贯穿全经,按所属之辞,合其所比之事。辨其孰为旧文,孰为笔削,分类排比,为四十篇。每篇之内又各以类从,凡九十九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其部分观点颇有微词,但也指出优点在“惟其扫《公》、《谷》穿凿之谈,涤孙、胡锲薄之见,息心静气,以《经》求《经》,多有协于情理之平,则实非俗儒所可及”。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17.春秋直解十二卷

是编成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方苞次男道兴编録,门人程崟、余焈、刘敦校雠。卷首有方苞后序、程崟后序、佚名序、缺页、方苞自序。正文有圈点。全书以春秋时期鲁国十二公来划分,每公一卷,合计十二卷。是编本意,方苞在《春秋直解后序》曰:“余之为此,非将以文辞耀明于世也,大惧圣人之意终不可见焉耳。”《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方苞《春秋》之学:“颇有宋学风气,又时杂考据其间,亦可为学风之占也。”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新疆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18.春秋比事目録四卷

是编成于《春秋通论》之后,由顾用方、朱可亭、魏慎斋参订,门人王兆符、程崟编録。卷首有乾隆九年顾琮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入经部三十一,称方苞此书之意:“苞既作《春秋通论》,恐学者三《传》未熟,不能骤寻其端绪。乃取其事同而书法互异者,分类汇録,凡八十有五类。”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暨南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19.春秋发疑一卷

此稿刊载在虞万里主编的2007 年《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上,整理者为虞先生好友严寿澄。据严先生自述,此稿乃其业师封庸庵旧藏,后归于其父。另据文后曹元忠(君直)所题“跋”语可知,曹先生1914 年曾亲见封庸庵先生关于方苞《<春秋>发疑》的家藏稿,并确定此稿为方苞手稿。经统计,《春秋发疑》共137条,除总论 9 条之外。此稿后收入2017年底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彭林和严佐之主编的《方苞全集》第六册,整理者高瑞杰认为:“其所论虽不脱于《春秋通论》《春秋直解》申发大义之范围,而所论精赅,又颇有提纲挈领之效。”

20.朱子诗义补正八卷

是编是对朱熹《诗集传》的补正之作,由门人高密单作哲编次,无序跋。全书共八卷,解读《诗经》220余首,行文时不列《诗经》原文,依照诗篇次序解说,题后即为论说文字。书名为“补正”,确有“补朱子之说,正朱子之误”的特点。洪湛侯在《诗经学史》中称此书“可取者尚多” ,李学勤、吕文郁主编的《四库大辞典》也称:“是书尊从朱说,然亦有己见,并非盲从。” 此书常见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光绪三年(1877)南海冯氏刻本。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陕西师大图书馆等皆有藏。

21.离骚正义一卷

是编取《离骚》之文,逐段解释,间或结合诸家之说,以为左证。全书重在解释离骚大义,强调“人臣之义”的思想表达,贯穿方苞的义法理念,姜亮夫评价其“既异于明以来以时文义例说《骚》之弊;亦少桐城批点之恶气。望溪学有根柢,非泛泛以文章为宗主之桐城他家可比”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虽缺少考证,难免臆测,但是“词义浅近,颇称简要。其于旧注,亦能汰其冗芜,循文诠释,往往深得骚人之旨”。常见的有乾隆刻本、光绪二十四年嫏嬛阁刻本。是书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22.史记注补正一卷

是编由门人王兆符、程崟编録,方苞讲授。方氏以《史记》有句法不甚可解,而三家注均未发明,或发明失当,故撮其文,重加注释。凡补正者三百四十余条,“足备读《史》者之一助”(《郑堂读书记》卷十五)。《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诚后世人君之高抬贵手,不止为史公之功人也。”常见的是抗希堂十六种本、光绪二十年(1894)广雅书局刻本。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等有藏。

四、评点类著作

23.左传义法举要一卷

是编为方苞口授,门人王兆符、程崟整理而成,为方苞评点《左传》代表作品,体现了方苞的义法思想。全书包括《齐连称管至父弑襄公》《韩之战》《城濮之战》《泌之战》《鄢陵之战》《宋之盟》六篇,卷首有程崟雍正六年所作的序,正文有圈点、夹批、回评等形式。该书有康煕、嘉庆桐城方氏抗希堂刻、雍正六年(1728)贵阳彭昭文堂刻本、光绪十九年(1893)金匮廉氏刻本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山西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皆有藏。

24.方氏左传评点二卷

是编为光绪十九年(1893)金匮廉泉刻本。全书以春秋时期鲁国十二公来划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下卷包括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用五色笔对左传文本进行剪裁取舍,“大抵辞意精深处用丹笔,叙事奇变处用绿笔,脉络相灌输处用蓝笔”(廉泉序)。因是编稀见,廉泉在荣成孙保田处见之,遂予以刊行,“俾当世治古文者览观焉”。由廉泉题记可知,该评点内容辑録自果亲王允礼所刊的《春秋左传》(现藏哈佛燕京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评点“亦足以阐明左氏之义法”。是书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25.方望溪评点史记四卷

是编多与归有光评点史记一起刊行,常见的有同治五年(1866)王拯编纂广州刻本,光绪二年(1876)武昌张裕钊校刊本。前者是合刊,后者是归震川评点在前,方苞评点附后,有圈点,用丹笔、蓝笔。该书北京师大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皆有藏。

26. 评点柳文

方苞评点柳文,常见者或有三种:雍正时果亲王允礼编刻《古文约选•柳文约选》所附,其中有十八篇附方氏评点;李绂《穆堂别稿》卷三十六《与方灵皋论所评柳文书》所附,其中涉及柳文四十九篇;据旧抄本整理之《评点柳文》,收入黄山书社印行之《方望溪遗集》,其中涉及柳文七十七篇。此外,上海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方苞亲笔评点明刻本《柳文》,采用圈点、尾批、眉批等形式,并辅以校勘、训诂,全书约一百七篇有朱笔评点及旁批,书法流畅,总计一百九十余处。其中约有三分之一不见于上举三种。此书曾经清末桐城派名家马其昶收藏,马氏定其评点为方苞亲笔,并广邀劳乃宣、刘廷琛、赵熙、林纾、陈宝琛等友朋题跋,至可宝贵。

27.方苞评点《世说新语》

明清时期,《世说新语》有众多评点,方苞评点是其中之一,该本现藏安徽省博物馆。评点共有50条,其中《德行》篇11条,主要是对人物性格、个性之褒贬,对了解方苞评点艺术以及明清小说评点皆有文献价值。

28.着録方苞评点的《古文辞类篹》

《古文辞类纂》是姚鼐编纂的文章选本,被桐城派奉为圭臬,影响有清一代直至民国,后世出现不少续编及评点本,其中徐树铮编纂的汇评本《古文辞类篹》,收録大量方苞对古文辞的评价和圈点,尤其是对唐宋八大家的评点,对研究方苞以及桐城派的文章理论和评点艺术都是难得的文献资料。

29.方苞评点《刘海峰稿》

《刘海峰稿》为刘大櫆时文集,由方苞、吴荆山共同鉴定,光绪元年邢邱刻本,收録时文101篇,为桐城派稀见文献,学界罕有研究 。方苞评点共有21条,涉及文法、文意、文类等不同层面,对于了解方苞时文评点以及时文义法,皆有启发,而且可与《钦定四书文》的评点相对照,以发现方苞时文评点的特征,同时也是研究明清评点学的一手文献。是书现藏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

30.方苞评点《杜工部集》

是编底本为郑沄玉勾草堂本《杜工部集》,并经姚永概过録的方苞、姚范、张裕钊三人汇评本,其中方苞评点使用黑笔,姚范使用红笔,张裕钊则用绿笔。方苞除了大量圈点之外,尚有批语18条,所论杜诗推重醇正雅洁,“其眉批之作,要言不烦,多有精辟之语” ,是研究方苞诗学、评点学以及桐城派理论传承关系的珍稀文献。是书现藏安徽省图书馆。

31.方苞评点《唐大家韩文公文钞》

是编为明代茅坤辑评的韩愈《唐大家韩文公文钞》十六卷,方苞评点,王圃过録,现藏于安徽省图书馆。

五、编纂整理类著作

32.古文约选

《古文约选》是方苞奉和硕果亲王允礼之命,在雍正十一年编选的一部古文集,其教习对象是国子监的八旗子弟,具有官修教材性质。该书与之前古文选本的区别在于,仅收録两汉及唐宋八家古文,而没有选先秦及六朝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书对象为初学者,选文不宜过深,应易于学习。全书共 363 篇,两汉文 49 篇,唐、宋八家文 314 篇,其中韩文 72 篇、柳文 46 篇、欧阳文 58 篇,几乎占全书一半。作为官修的古文经典选本,该书不仅为科举士子所重,且对后世文集编选产生影响,尤其对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篹》影响颇深。该书常见有雍正十一年果亲王府刻本、同治八年吴氏望三益斋刻本,在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有藏。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8)

33.钦定四书文

《钦定四书文》是乾隆元年(1736)方苞奉诏编选的一部时文集,主要目的是为科举主管部门提供衡文之准绳,为士子揭示作文之矩矱。乾隆四年书成,随后颁布京师、各省督抚及各地学馆。该书选録明清《四书》时文783篇,明代486篇,清代297 篇,并按照时间分为化治、正嘉、隆万、启祯及国朝五个时期。每篇正文之后,皆抉其精要评论,体现了方苞的时文理念及评点学思想。作为唯一一部入选《四库全书》的八股文选本,该书对了解明清八股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该书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刻本,《四库全书》本、光绪二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等,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图书馆等有藏。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9)

34.钦定周官义疏

乾隆元年诏修《三礼义疏》,十三年修成《钦定周官义疏》四十八卷、《钦定仪礼义疏》四十八卷、《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堪称清代《三礼》学集成之作。方苞为纂修《三礼义疏》副总裁,负责拟定纂修条例、征稽文献、组织人员等工作,并领纂《周官义疏》,且率先完成。《钦定周官义疏》对汉至清之《周礼》研究进行广泛挖掘,并作了概括性总结,卷首冠以《御制日知札》,对该书予以说明。此书采掇群言,例分为七:一曰正义;二曰辨正;三曰通论;四曰余论;五曰存疑;六曰存异;七曰总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粗精并贯,本末兼赅,博征约取,持论至平,于《考工记》注奥涩不可解者,不强为之词,实为集汉学宋学之成。”该书有乾隆十三年内府刊本、同治七年合肥李瀚章刻本、光绪十四年江南书局刻本等,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等有藏。

方苞什么年代(文豪方苞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书)(10)

35.删定荀子管子

是编成于乾隆元年,有乾隆写刻本、抗希堂十六种本等,为方苞删定,顾琮参校。卷首有方苞乾隆元年的序,交代删定是编原委始末,方苞认为:“荀氏之书,略述先王之礼教;管氏之书,掇拾近古之政法,虽不遍不该,以视诸子之背而驰者,则有间矣。而其义之驳,辞之蔓,学者病焉。”故对二书进行删定。其中《荀子》一书的《成相》《致仕》《强国》《赋篇》四篇全部删除,《管子》一书则删除了《幼官图》《五辅》《地图》《正世》《封禅》等二十篇,其他保留篇目也有不同程度的删除,同时部分语句下面附按语以简注或评点。是书国家图书馆、北京师大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江苏师大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图书馆等皆有藏。

六、散佚类著作

36.删定通志堂经解

《通志堂经解》是清初一部阐释儒家经典的大型丛书,收録了先秦、唐、宋、元、明各个朝代的经解138种,署名纳兰成德校订,实由徐干学主持编纂。是书在康熙十二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刊刻,孟森称其“欲集宋学之大成”。方苞认为是书卷帙浩繁、群言参差、价格昂贵,不利于传播和学习,遂花费三十余年时间,完成删节《通志堂经解》,达九十余万言,张廷玉曾为方苞《宋元经解删要》作序。是书几乎耗费方苞一生精力,后世多有高评,今惜不见。

37.读《尚书》偶笔

据苏惇元《方苞年谱》记载,此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前。方苞自称平生用力最勤者惟在先儒经义,于《诗》《书》《礼》《春秋》《易》皆有研究,是书或为其学《书》成果。

38.读《易》偶笔

据苏惇元《方苞年谱》记载,是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前。方苞自称平生用力最勤者惟在先儒经义,于《诗》《书》《礼》《春秋》《易》皆有研究,而自成童即治《周易》,“学之几二十年” ,是书或为其学《易》成果。

39.周官余论

是编十篇,雍正二年方苞以其中三篇示朱轼,朱氏特别推崇,欲上奏皇帝,被方苞阻止。蔡世远亦曾手録其中五六篇,欲上达被拒。后弟子尹会一欲刊刻全书仍被拒,仅言卒后可刊 。

40.诸经辨伪

乾隆刻本,蔡世远、李雨苍跋。孙勷评价此书,不但为前圣功臣,而于搜摘乱臣贼子隐私,直穷肺肝,使莽、歆二人奸魅之形,千七百余年来一旦毕现,从此至于终古,更无敢有妄托古籍以惑世行私者,其功实不在禹下也。梁邨、雨苍二君子跋语,发明尤不愧为知言,梁邨先生疑马融党于乐冀明堂位之增或以谀,冀而为之,则此篇之伪更明,接教后拭摩老眼细读数过,又深叹三礼之纂开馆自今,盖实有待于真儒裁定故迟之,迟而又久如此也。

当然,还有一些方苞审定的年谱,如《征君孙先生年谱》《汤文正公年谱》《尹健余先生年谱》等,不能归入他的著作;方苞为别人编选的诗文集,如顾琮的《静廉堂诗钞》,也不能归入他的著作;方苞参与校订修纂的文献,如《日讲春秋解义》《日讲礼记解义》等,也不能归入他的著作。

方苞一生,笔耕不辍,著述浩繁,或未及整理出版,或出版之后散佚,或尘封在世上某个角落无人知晓,或堆在图书馆库房世人难觅,或附录在其他典籍和著述中尚未析出。希冀通过大家合力对传统文献的不断挖掘整理,会有更多的方苞著述文献面世。

(本文原刊于《古籍研究》2022(02),原题为《方苞著述提要四十种》,今修改增补以简体发于今日头条。敬请批评指教!引用以原刊为准。作者:任雪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