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1)

马头寨古建筑群

开阳禾丰马头寨,元、明时期,曾是底窝紫江、靖江总管府和底窝马头驻地。寨中至今保存的90多栋明清古建筑,部分地基仍为元代所建,是黔中大地千年土司文化宝贵的遗存。

水东宋氏土司后人依山傍水,数百年来守寨亲邻,面对门前缓缓流淌的清龙江,先祖开疆拓业的故事代代相传,不仅对内,还有寻古探访的外人。

风貌

马头寨位于贵阳城东北约60公里处,沿贵开公路驱车见“十里画廊”景区路牌,循乡道路标可达。

六月的清龙河依然喧闹,除了缓缓水流还有爬桥跳水的牧童。河道与马头村村委会间有一车可入的爬坡通寨路,古树夹道,林间蝉噪,家犬尾随狂吠,接二连三。

一年前马头寨得到文保专项资金,寨中户户新建以约一米宽石板路相连

古寨建于百花山山腰,呈梯状分布;老宅多梁柱黛瓦结构,或密或疏,或高或低,四合院、三合院、均以一米宽石板巷道户户往通;循道深入,至顶部宋氏土司总管府,回望来路,700年古寨刚被穿越。

溯源

马头村因马头寨的“马头”得名。马,本是布依族图腾,明朝演变成为水东宋氏亲辖的十二个部落,每个部落的的头目就叫马头。后逐步演变为布依族聚居区管理单位或地名。

土司制度在元代兴起,朝廷“以土官治土民”,即用当地土著民族的首领管理本地区事务,根据势力大小、地位和作用分别设立宣慰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又被统称为“土司”。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2)

老屋虽几经翻建,但部分仍保留元代墙基

水东宋氏是贵州四大土司之一。水东宋氏自唐、宋以来,在蛮州一带兴起,建有大万谷落(少数民族语言)总管府,元二十年(1283年)置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相当于小州)于杨黄寨(今马头寨)。大德五年(1301年),水东宋氏土司宋隆济起兵抗元,雍真等处(今开阳县城一带)达鲁花赤(蒙古族掌印官)携带官印逃避于杨黄寨,底窝紫江4000多民众起义响应,攻毁寨内底窝紫江总管府。大德八年(1304年),宋隆济之侄送阿重生擒宋隆济并献于元朝,元廷任宋阿重为顺元宣慰同知,马头寨从此成为水东宋氏直辖地。

明初,水东土司宋钦附明,受任为贵州宣慰同知,亲辖水东十二马头(古代布依族聚居区行政管理单位),并代管贵竹(今贵阳),惠水、龙里、福泉等十个长官司。同时水东宋氏旁支宋德茂受命为底窝马头头目世袭,从此,杨黄寨更名马头寨并沿用至今。明末,水东送万化父子叛明,于崇祯三年(1630年)被剿灭,明朝于次年革除水东宋氏及宋德茂后裔宋矩等十二马头土司之职,以水东十二马头设置开州(今开阳县),彻底结束了水东宋氏对水东地区长达千余年的土司统治。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3)

宋氏土司后人,家族曾在土司总管府居住

清代咸同战乱时,马头寨建筑多毁于战火,当下古寨老宅多以元、明时期地基,于清代重建。民国24年(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红一军团经过底窝坝,司令部驻马头寨宋家祠堂,并留下大量红军革命标语。2006年5月25日,马头寨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保单位。此后,马头寨开始陆续进行修缮保护与文物挖掘工作。

记忆

马头寨目前有270户,1070人,土司后人宋姓约占70%,除此还有涂、王、穆等姓。

马头寨74岁的宋升素退休前是教历史的中学老师,十多年来本着对祖先的敬仰,扎根本寨潜心研究水东宋氏土司文化,算得上马头寨“外宣大使”。

1953年仲夏的一天,11岁宋升素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电影,开阳县幻灯放映队到马头小学放映幻灯片《孤胆英雄》,“会动的画面,还有大喇叭里传出的配音,简直太神奇”。方圆十几二十几里地的人都来看,小孩子挤不进去,就找个缝隙听听声音。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4)

三百多年的石刻尚留有“长”字

两年后,邻寨水头寨有一优秀青年被选中到县城学习幻灯放映技术,后成立禾丰幻灯放映队服务乡邻,宋升素说在当年那是令人羡慕死的活路。

1958年,马头村实行集体食堂化,“吃大锅饭,不要钱”。随之而来的“大跃进”将村民的土地、山林、农具包括房屋收为公有。16岁的宋升素学校停课,作为青壮劳动力被抽调到南江铁厂筑土高炉炼钢铁,“男女老少都去炼钢铁,成熟的谷子伏倒田里没人收”。加上接下来的旱灾、冰冻,直到1960年马头寨闹粮荒,村民不得不靠挖蕨根、采蒿草、吃树皮裹腹,饿死的不光是牲畜还有人。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5)

土司总管府正堂门槛较高,彰显权贵

周边

明末清初,自宋万化父子叛明,波及土司古寨,明军攻破总管府,古寨烧成一片瓦砾,乱平后,宋氏族人慢慢回归,重操家业。

青龙河泛滥无治,致使周遭村民长期忍受饥饿之苦。1943年10月,马头村由富户筹集资金,当地民众投劳修建黄蜡岩大沟。历时两年,挖通引渠4公里,用以寨下清龙河畔底窝千亩大田坝灌溉,此后,底窝坝号称“开阳粮仓”,又俗称“米窝坝”。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6)

依山悬建的吊脚楼

1956年,新建途径禾丰的贵(贵阳)开(开阳)公路通车,马头寨寨中石板巷道直通省城。

当地布依族人民还保留着坐夜宴、对歌、蜡染等传统习俗,尤其每年农历六月六,禾丰几个周边县、乡的布依、汉、苗等各族群众均自发汇聚马头寨,开展唱地戏阳戏、扭扁担、斗鸟等民俗活动。

伴随开阳十里画廊的声名远播,位于核心区的马头寨自然少不了寻古访史之人到访。与周遭景区村寨不同,在马头寨几乎没有吃食、娱乐等商业场景。古寨质朴,令人敬畏,探其究竟,或因其实为“国保”。

贵州世界遗产土司遗址(黔中历史开阳马头寨)(7)

来自北京的文保工作人员对宋氏土司总管府进行集中修缮

来源:黔中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