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

提起宋词一哥苏轼,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一个洒脱文人的形象。是的,用“洒脱”2字来形容东坡是再合适不过了。

有些人的洒脱是一时的,比如一直被世人认为是洒脱代言人的李白。李白得意时就对酒当歌,失意时却也直呼“行路难”。但与李白的失意相比,苏轼显然起点更高,也摔得更狠。不同的是,苏轼不会去感叹行路难,在他眼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1)

因为够洒脱,所以苏轼平时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为人也是爽快得很。但是有一次,他却扭捏起来了,这一次是为了一首《水龙吟》。

公元1081年,苏轼已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时他的好友章楶外出赴职时,写了首《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这是一首咏杨花的词。苏轼读完后感慨万千,也用原韵和了一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这首词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写得很有水平,但他却并不愿意让这首词示人。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2)

他在给章楶的书信中表示对方的词写得太好了,自己本不敢继作,只是一时太感慨,才写了一首,请章楶不要告诉别人这件事。苏轼的原话是:“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不能示人的理由,在信中苏轼也说了,他觉得自己模仿得不好,当然这个理由显然是托辞了。

苏轼模仿别人的作品还少吗?别说这位章楶的词了,当年苏轼还曾模仿过李煜、张志和、李白、温庭筠,而且仿得都是经典之作。别的不说,光说张志和的千古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就曾一连写了《浣溪沙》和《鹧鸪天》两首词来模仿。

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3)

张志和《渔歌子》的知名程度和模仿难度大家都知道,苏轼的这两首词都远不如张志和有水平,但苏轼也没有说自己这两首仿作不能示人。事实上,苏轼对模仿前人的作品,一向是很热衷的,而且以他的性格,仿得不好他也并不会觉得没面子。

由此分析,苏轼当时跟章楶说的,确实是托词。至于真实原因是什么?四川大学文学院的专家吴临川先生表示:“这词让他没面子!所以他自己都没脸拿出来示人”。吴先生也解释了,为何这词会让他没面子。

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4)

大家看词的倒数第二句,这是这首词被捧为神作的原因之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全词最牛的部分之一。这12个字的水平不用多说了,将春色分成三分,形象而又生动,充满着意境之美。

但吴先生表示,这种写法并非苏轼首创,他是模仿别人,仿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徐凝。徐凝的诗名叫《忆扬州》,最后两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很多文人都写过扬州,但徐凝这两句诗却别具一格,成为了写扬州诗中最经典的作品。徐凝创造性地将明月三分,灵动而又令人眼前一亮。苏轼的分法,很显然是在模仿。

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5)

模仿过李煜、张志和等人,哪怕失败了,都不会没面子。但独独模仿徐凝的诗,会让苏轼没面子,原因是苏轼是狠批过徐凝的。当年徐凝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不少名家觉得写得是很有水平的。但偏偏苏轼认为,这是模仿李白,而且模仿得毫无水平。苏轼为了讽刺徐凝,表示:“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这话仔细品来,不得不说东坡真的是挺狠。

苏轼最精妙的一句词(苏轼写了首妙词)(6)

读到这大家就明白了。东坡说人家模仿李白的诗,仿得很没有水平,这是不认可人家,但是转身又模仿起人家的名句,这就很没面子了。吴教授认为,这才是苏轼不敢把这首《水龙吟》拿出来示人的真正原因。从逻辑上来分析,他这样理解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东坡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也只能靠这样猜测,毕竟我们不是他。不过对于东坡的这次模仿,大家也并没有觉得他没面子,毕竟他这样一仿不但仿出了新意,也让词坛多了一首不可多得的千古名作。至于他和徐凝之间的事,我们只能看看便是。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