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

2022年已经还剩下半个月,每到年末,盘点网络用语也成了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今年流行的“十大网络用语”及出处。

1,栓q(我真的会谢)。英文短语“thank you”的不正规读音。虽然字面有谢谢的意思。但是这个网络流行词却带有无奈、无语,烦的意思,并不是要真的感谢,有点反话的意思。栓Q”来自广西桂林阳朔县的70后农民刘涛,;刘涛用一段中英文双语介绍桂林阳朔山水,翻译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后说了一句“welcome to guilin,welcome to yangshuo,thank you(栓Q)”,因此走红 ,视频中略显搞笑的发音引发全网关注。而后经网络发酵,导致词性变异。才产生了这个栓Q。“我真的会谢”该梗出自微博搞笑博主@怨男0的口头禅,创造开始就用来吐槽而不是感谢。“栓Q”火起来之后,也被塞进了“我真的……”句式。

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1)

2,PUA(CPU/KTV/PPT/ICU)。“PUA,全称“Pick-up Artist”,原意是指“搭讪艺术家”,其是指男性接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为,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让异性着迷的人和其相关行为。而在一段网络采访中,受访者口误将“PUA”说成了“CPU”,网友们觉得有趣而开始玩梗,故意将“PUA”说成“CPU”或者“KTV”“PPT”“ICU”。“PUA”是近两年网络中热议的话题,用“CPU/KTV/PPT/ICU”等常见词代指“PUA”,一方面增加了“PUA”概念的传播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PUA”的使用难度,使人们更容易描述和提出生活中此类不合理现象。

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2)

3,冤种(大冤种)。冤种,网络流行语,该‌‌‌‌‌‌‌‌‌‌梗来源于东北方言,意思是因蒙受冤屈而闷闷不乐的人,现在一般是指做了傻事,会被人称为“纯纯大冤种”。常见的搭配有“大冤种”“纯纯大冤种”“职场大冤种”等。“冤种”是一种自嘲,一些东北主播经常用“园中自嘲”。包含一种亲切憨厚的感觉,来化解生活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不快经历,还可表达又好笑又心疼的复杂情感。

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3)

4,小镇做题家。最早见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是指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引发热议,也引发了众多985、211高校已毕业、未毕业学生的共鸣——有反思,有调侃,也有自嘲。

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4)

5,团长/团。团长,本来指军队中团级单位的最高指挥官。但是疫情防控期间,线下商超关闭,线上购物平台难以下单,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畏风险,各显神通,无偿组织团购和分发生活物资,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团长”。

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5)

6,退!退!退!。一段视频记录了一位车主和摆摊大妈因车位发生争吵。视频中,大妈面对别人的质问,并不搭理,只是自顾自的一边跺脚一边用手做击剑动作,同时大喊“退!退!退!”。这种类似传统民俗中作法驱逐恶灵的奇特姿势,充满了喜剧效果,引发网友们的模仿。后来在使用中意思得到延伸,描述排除生活中可怕事物、不顺利之事以及种种遭遇的愿望,成为表达反对、抵制、抗拒等情绪的热语。比如,疫情要“退退退”,坏人也要“退退退”,霉运更要“退退退”。

时下最流行网络用语 盘点今年流行的(6)

7,嘴替。“嘴替”即“嘴巴的替代”,能够替广大网友表达心声的人。网友对一些事物有另外的见解,但是因为口才或者有顾虑,不能完美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一些人总是能够替这一部分人把这份想法表达出来,引发大家的共鸣。于是,网友用“嘴替”表达对这些精彩言论的肯定和对敢于发声者的褒扬。

8,一种很新的××。出自抖音上一些热门评论区中,早期是源自音乐圈的,由于太过万能于是被网友们到处调侃,大家在玩音乐的时候都会去融入很多的元素,当圈内圈外人都不能理解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梗来调侃。现广泛用于调侃某些不可思议的事物、超出常规的行为。经过网友们的不断传播,已经变成一个万能梗了,在很多的场景下都是比较适用的。

9,服了你个老六。服了你个老六原本的意思是指自己队伍中,有个队友像对面队伍的第六个人,不跟队友打配合,好像比赛跟他没关系。多用于调侃,老六是指擅长隐藏的透明人,游戏中一些玩家很菜,就找个地方潜伏起来,背后给其他玩家来个出其不意。后来,老六变成喜欢玩阴险手段的人,而“服了你个老六”是嘲讽别人的意思,广泛用于各大游戏和评论区。除了在游戏圈,这句话在日常交际中多用来嘲讽那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获胜或玩阴险手段的人。

10,××刺客。本来指暗杀者。在表面看不到痕迹,但是却能让人大吃一惊的事物。××刺客表示外表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就像刺客一样具有隐藏性,在结账时以远超预期的价格突然“刺”消费者一剑,使其钱包和心理都受到了伤害。“××刺客”突出了事物带给人的刺激与不适感,也反映了大众消费心态的转变——对“××刺客”要敢于说“不”,进行抵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