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夜释放新活力(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一个专注炸灌肠的摊儿”“吃堡堡,没烦恼”“在康家沟很想你”……夜幕降临,活泼有趣的文字在闪烁着霓虹灯的幸福小街上跳动,人流熙熙攘攘,美妙的夜生活正式开始。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康家沟的晚间市集正在让这条位于城中村的街道变得时尚起来。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里氤氲升腾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露天烧烤、鱿鱼炸串、麻辣烫、刨冰等小吃花样丰富,让“早C晚A”(早上用咖啡Coffee让自己清醒,晚上用酒精Alcohol助眠)的年轻人找到了更接地气儿的归处;恐龙砸蛋、海洋球、滑梯等儿童娱乐项目,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从街头传到巷尾;“幸福是棵树,和谐是沃土”“处处欢歌颂吉祥,户户纳福”的大幅标语跨街而设,氛围感十足。

消费新夜释放新活力(激发夜间消费活力)(1)

“幸福生活节”启动后,这条小街变得越来越热闹。 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今年4月底,朝阳区八里庄康家沟村“幸福生活节”启动,每天17时至21时30分,就是这条街最热闹的时间段。60台标准化小车摊位、10个特色档口,覆盖精品美食、文玩杂物、儿童娱乐等业态,集吃喝玩乐于一体。“以前的街道冷冷清清,现在热闹起来了,下班后会在街上逛一逛,吃点儿小吃。”住在附近的居民说。

“每10天会更新一批新业态,随着夏天慢慢到来,各类业态会更加丰富。”高碑店乡八里庄村康家沟党支部书记李俊利告诉新京报记者,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一条商业街道,完成康家沟商业转型,盘活区域经济,进而推动小店经济、夜间经济发展。

赶集的人“找到乐了”

推着婴儿车的父母、手挽手逛街的朋友、遛弯的银发老人……每天17时,康家沟的幸福小街就开始迎接熙熙攘攘的人群。

今年4月底“幸福生活节”开启,很快这个晚间市集就火了起来,每当夜幕降临就会迎来“逛吃”的人群。铁板凉粉、烤肠、臭豆腐、刨冰、鲜肉鸡蛋堡、烤冷面、烤苕皮……在200米长的街道两侧,特色小吃五花八门,可以说,每一辆小车就是一道美食。

一位消费者对新京报记者说,“最爱吃的就是鲜肉鸡蛋堡,这是我大学时就爱上的美食。现在每天下班都会来一个,8块钱也不贵。”还有一位消费者特别热情地给记者指路,在康家沟东门附近的10个特色档口,有露天烧烤、小龙虾等,“三五个朋友下班后在街道上喝点酒吃点串儿,十分惬意,一下子就放松了。”

除了特色美食外,市集中也有文玩杂物、儿童娱乐。天色擦黑,越来越多孩子围在“恐龙砸蛋”摊位旁,玩得不亦乐乎。在抓娃娃机前,一对母子抓到了心仪的毛绒玩具。“下了班,有了一处可以遛娃的地儿,非常方便。”这位妈妈开心地说。

消费新夜释放新活力(激发夜间消费活力)(2)

天色擦黑,市集上的人流越来越多。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闪烁的霓虹灯让夜晚的康家沟更加亮眼,市集的人流越来越多。“我就住在村里,晚上夜景、灯光都非常好看,会让人想出来逛一逛、吃一吃小吃,也省得做饭了。”除了烟火气和便民,在住在附近的居民心中,这条街道也正变得时尚起来,6米高的巨型网红兔子、屋顶的网红蜗牛、“藏不住的喜欢”心形装置,成了热门打卡点,“我的朋友圈都在推荐这条市集,可以一起来逛吃逛吃。”

商贩“赚到钱了”

90后小潘兼职经营了一辆刨冰小车,每天下午下班后就来这边出摊儿,“生活节一开始,我就入驻了市集,现在已经赚钱了。”

和小潘相似,烤鱿鱼&麻辣烫小店、烤苕皮小店、鲜肉鸡蛋堡店、烤肠店等摊位老板在接受采访时的反馈都是“赚到钱了”。经营烤鱿鱼、麻辣烫小店的于先生说,目前营业额比较稳定,他们从老家来北京经营夫妻店,已经有十多年,这里经营规范、人流量也不错,这让他们愿意在这个市集上一直干下去。

鲜肉鸡蛋堡店老板李女士称,“营业额最少是六七百,最多卖到超1300元。”因为李女士自己喜欢吃肉蛋堡,所以她从一年前开始“练摊儿”,也曾在丰台夜市摆摊儿,“这个市集比较大,也比较规范,离地铁比较近,方便来回走动。”

消费新夜释放新活力(激发夜间消费活力)(3)

在200米长的街道两侧,是五花八门的特色小吃。新京报记者 张洁 摄

新京报记者也注意到,小车摊主穿着统一的绿色马甲,工作人员则身着荧光色马甲,负责维持着街道秩序。工作人员表示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规范管理,保障卫生、安全。而这也给了消费者“踏实”的感觉,一位消费者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条街的小吃跟其他地方相比比较干净,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感觉是成系统的,不会像记忆中小时候那种比较乱的小吃。”

街道转型“有方向了”

其实,在“幸福生活节”开始筹备前,高碑店乡八里庄村康家沟党支部书记李俊利就曾带领工作人员去深圳学习“如何打造一个品质兼优的市集”,也学习了淄博的成功经验,他介绍称,霓虹灯、儿童业态等都是学习的成果。

视频/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目前,市集有60台标准化小车摊位、10个特色档口,未来每10天会更新一批新的业态。李俊利介绍称,康家沟共有119户居民,大家都同意举办“幸福生活节”,“现在还有居民反应市集时间太短了。”但考虑到周边居民需要正常休息,也要避免噪音污染,不能让运营时间太晚,“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营业时长也会适当延长。”

李俊利表示,八里庄康家沟村立足产业转型,盘活区域经济,“幸福生活节”以辖区居民为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手段引导居民参与到经济转型中,推动小店经济、夜间经济发展。而随着夜经济不断升温,李俊利希望以此时机,对康家沟进行商业转型,把这里打造成像南头古城那样有特色的街道,丰富居民夜生活的同时,提高周边居民的收入。

京城生活“越夜越精彩”

入夏以来,北京的夜市逐渐热闹起来。例如,作为夜市“新星”,盛华屯夜市主打美食解压,这里不仅能满足味蕾,摊主还会用灵动的文字填满心灵,“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如今摆摊卖西瓜”“二胖大腰子三十年一个味”……有网友称,“都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里走两步就能碰到一个。”

除了夜市,北京夜间消费场景持续“上新”,京城生活“越夜越精彩”。今年5月10日,北京消费季夜京城活动正式启动,将联动全市40余个商圈、200余个品牌、万家门店,打造“一联五夜”内容体系,围绕端午、暑期、中秋、国庆等多个促消费节点,融合商旅文体多个领域,开展百余项促进夜间消费主题活动。

北京还推出了新一批“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融合消费打卡地和品质消费生活圈,包括13个“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38个“夜京城”融合消费打卡地以及30个“夜京城”品质消费生活圈,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其中,前门-大栅栏商圈将举办“前门消夏季”“前门历史文化节”“前门京品节”等多项主题活动,钟鼓楼将开放“钟鼓楼妙会”,簋街将举办第五届“簋街不夜节”活动,华熙Live·五棵松将开展“江南花灯会”;亮马河风情水岸将举办“茶香文化节”,以船为载体开展水上音乐会。

业内认为,一系列深夜食堂、夜市、夜游等夜间模式正在拉动夜间经济的发展,引发新一轮的消费热潮,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也带动了就业。

新京报记者 张洁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