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是谁(亲缘之上的神交)

·阎晶明·

亲缘是谁(亲缘之上的神交)(1)

1952年,周恩来在西花厅与家人一起

  梳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一个突出印象是,他们之间的往来总是以神交为主。鲁迅与周恩来就是其中一例。

同宗同族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周恩来,江苏淮安人。他们二人真有同宗渊源。周恩来曾多次强调,他是绍兴人,而且是鲁迅的本家。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绍兴。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浙江绍兴人。1946年9月,在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时讲道:

  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

亲缘是谁(亲缘之上的神交)(2)

  在1962年3月2日的一次讲话中又说道:

  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说原籍绍兴,生在淮安,江浙人。为什么这样啰嗦呢?因为我的亲兄弟、堂兄弟都是绍兴人,我不能不说原籍是绍兴,否则就有企图摆脱这种关系的嫌疑。

  绍兴人,姓周,就是周树人的本家吗?对此,周恩来本人深信不疑,且有家谱等记载为证。1939年,周恩来曾回到绍兴,这是他第二次回到故乡(第一次是1909年随伯父周贻赓回绍兴探亲)。那次回乡,周恩来查看了族谱,并续上了自己的身世:

  恩来,字翔宇,五十房樵水公曾孙、云门公长孙、懋臣长子,出继簪臣为子。生于光绪戊戌年二月十三日卯时。妻邓颖超。

  据谱牒学方面的专家考证,按世系表排列,鲁迅是周敦颐第三十二代孙,周恩来是周敦颐第三十三代孙。鲁迅要比周恩来长一辈。周恩来对于与鲁迅同宗的关系曾多次提起过。1938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日,周恩来在武汉纪念会上作讲演。他一开头就说:

  我想,在今天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大家都是诚意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我自己不是文学作家,然而却参加了文艺协会,同时在血统上也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在绍兴城的周家……

  他还几次主动与鲁迅的亲属谈及这份亲缘。1952年,许广平到中南海周恩来家做客时,他再次提到这个话题,很认真地对许广平说:“排起辈分来,我应该叫你婶母哩。”许广平自然是表示不敢当。

  1969年4月中共九大期间,周恩来到北京饭店看望鲁迅三弟周建人,对他说:“建老,我已查过哉,你是我的长辈,我要叫你叔叔。”周建人忙说:“你是总理,这样叫我不敢当。”

错失见面机缘

  鲁迅与周恩来本来是有机会见面的,这要追溯到1919年。那一年的6月19日,鲁迅与周作人一起到北京的第一舞台,观看北京大学生剧团演出的新剧《新村正》。《新村正》就是周恩来等人在南开学校时编演过的五幕剧。鲁迅与周作人观看的,是由北京大学新剧团改编、排演的四幕剧。周恩来在南开学习期间,“曾担任南开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并多次参加演出……南开新剧团在社会上很有名,周恩来则是南开新剧团的出色演员。”

亲缘是谁(亲缘之上的神交)(3)

  1919年,鲁迅本已受邀到南开演讲。那一时期,周恩来在天津组织了进步团体“觉悟社”,常邀请新文化运动名人演讲,鲁迅也在被邀请者之列。可是,约定的1919年11月8日,鲁迅忽然有事,便由二弟周作人代替前往。为此事,周恩来到晚年还深深遗憾。1971年夏天,周恩来在接见日本作家、鲁迅研究专家尾崎秀树时还谈及这件事:

  鲁迅先生到了那天,忽然有事走不开,来了代替他的人——周作人,同学们略感失望,但相谈后,就说那也好吧,就请周作人先生去学校,他讲的是关于新村的事,也提到武者小路实笃先生,讲得非常有趣。

  为什么鲁迅没有成行?据鲁迅日记,其时,鲁迅刚买下八道湾的房子,要付房款,还要亲自指挥工人搞装修。家事让他忙得不可开交。为什么不让周作人盯着装修呢?这只能说,鲁迅太了解自己这个弟弟了,周作人生活能力比较差,让他写文章、讲课没问题,让他指挥装修,这种活儿他可做不了。鲁迅只好亲自盯着了。

  鲁迅在世时,周恩来十分关心鲁迅的处境。尤其是在“革命文学”论争期间,据《周恩来年谱》对1930年3月2日的记述:

  在一九二八年中共六大前,周恩来已发现上海进步文化阵营中出现某些裂痕,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之间发生论战。回国后从潘汉年和冯雪峰处了解到矛盾有新进展,决心解决这一问题。这是中共中央抓文艺工作的开始。中共中央向文艺界有关代表人物提出“停止内战,加强团结”,并决定成立左翼作家联盟。

  从鲁迅这一面来说,对周恩来也颇有好感。据冯雪峰回忆,1936年10月初,鲁迅逝世前不久:

  当时鲁迅有一点钱在我身上,我就替鲁迅买了一只相当大的金华火腿送毛主席,他说很好。也是差不多这时候,《海上述林》上卷刚装好,鲁迅拿了两本给我,说皮脊的是送给M(毛主席)的,另一本蓝绒面的送周总理。火腿、书等都是由“交通”转交陕北的。

  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本身也很复杂,但至少说明一点,鲁迅知道、惦记着周恩来。

周恩来历论鲁迅

  鲁迅逝世后,周恩来曾参加过多次鲁迅纪念主题的活动,发表过关于鲁迅的演讲和文章。例如,1938年,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周恩来发表题词:

  鲁迅先生之伟大,在于一贯的为真理正义而倔强奋斗,生死不屈,并在于从极其艰险困难的处境中,预见与确信有光明的未来。这种伟大,是我们今日坚持长期抗战,坚信最后胜利所必须发扬的民族精神!

亲缘是谁(亲缘之上的神交)(4)

  又如,1945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重庆文化界纪念鲁迅逝世九周年会上发表讲话。他首先提到鲁迅先生所说“革命的文学家至少是必须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或深切地感受着革命的脉搏的。”他说:

  鲁迅先生的许多话,活生生的在记忆之中,成为奋斗的指南针。

  再如,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

  鲁迅先生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在人民面前,鲁迅先生痛恨的是反动派,对于反动派,所谓之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

  周恩来对鲁迅身后事,对鲁迅亲属也多有关心和帮助。1946年,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后,周恩来于次日和许广平、沈钧儒、郭沫若等前往鲁迅墓地祭扫。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室内,整整放了两架子书,其中就有他十分喜爱、经常翻阅的《鲁迅全集》。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病逝于北京,她留下遗言,不保留骨灰。周恩来得知后,提出可少取一点骨灰,撒到上海鲁迅墓前的小松树旁。其中的用意不言而喻,既尊重了各方,又肯定了许广平的地位。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大事。周恩来为其准备的礼物,就是一套《鲁迅全集》。

  周恩来对鲁迅纪念场馆也十分关心。1955年5月22日,周恩来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及鲁迅故居参观。在故居后园,周恩来询问道:鲁迅《秋夜》的后园就是这里吗?那两株枣树在哪儿呢?工作人员说:《秋夜》里的两株枣树就是邻家院里伸向这边的两棵。总理抬头看看说,是这两棵吗,还活着呢。当他听说原来的两棵已死,这是解放后按原位置补种的两棵时,不免有些惋惜,同时又热情地赞叹道:《秋夜》写得不错呀!  

  (摘自《雨花》2022年第8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