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习俗与诗句(中秋轶事与诗词里的中秋)

一、中秋轶事 中秋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月亮的祭拜,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亲人团圆的节日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礼制,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了记载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团圆的习俗,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至于中秋的来历,目前至少三种说法:,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中秋的习俗与诗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中秋的习俗与诗句(中秋轶事与诗词里的中秋)

关于中秋的习俗与诗句

一、中秋轶事

中秋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月亮的祭拜,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是亲人团圆的节日。古代帝王有春祭日、夏祭地、秋祭月、冬祭天的礼制,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了记载。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团圆的习俗,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至于中秋的来历,目前至少三种说法:

1、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又正好们于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了中秋节。

2、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

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便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3、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二、诗词里的中秋

经过千余年的岁月沉淀和洗礼,蕴含着智慧、凝聚着情感和祈盼的中秋情结早已融进了中华民族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了,拥有丰厚的感怀和记忆。从古到今中秋与诗意总是密不可分的的,仅唐诗宋词中以中秋为主题的诗词就达二百多首。面对中秋明月,人们虽怀有不同的心境,然诗词总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那些集诗人思想、感情、智慧、创造力于一体的千古名句,虽历经千载沧桑,仍熠熠生辉,从未被后人遗忘。

1、《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2、《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3、《中秋》——唐代: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译文】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4、《中秋登楼望月》——宋代: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译文】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为他修治,桂树枝恐怕会撑破月亮。

5、《中秋月二首·其二》——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