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1)

数脉类包括数脉、促脉、疾脉和动脉四种脉象,其共同特点是脉来快,脉搏搏动在一息五至以上,八至以下。

数脉

【脉象特点】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2)

脉率快,一息五至以上,七至以下(相当于每分钟脉搏搏动90-120次)

【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热证(包括实热证、虚热证)、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气血两虚证、阳虚证、阴虚证、亡阳证、亡阴证等),亦可见于寒证(包括实寒证、虚寒证)和饮停心包证(急性心包炎)等。

【脉象常见疾患特点分析】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3)

邪热内盛,或阴虚火旺,邪热、虚火迫血运行加速,故脉数。前者为实热证,脉多数而有力;后者为虚热证,脉多细数。

气血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气血不足,形体失养,机体通过自己的调节作用,使心脏搏动加快,导致脉动加速而脉数,但多脉数无力。

阳虚,虚阳外驰可致脉数无力。心阳虚,心舒缩无力,不能有效射血,行血不足,形体失养,则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鼓动心阳勉强为之,使心脏搏动加快而致脉数。

亡阳证,因阳气迅速外脱,致脉浮细数无力;亡阴证,因阴液亡失,阳亢内热迫血行加速则脉细数疾,按之无力。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4)

实寒证,因寒邪内侵,机体正气迅速奋起抗邪,脉气鼓动血行加速而致脉数有力,若因寒性收引,致脉道拘急,则形成数而绷急的紧脉。

饮停心包,阻抑心气心阳,心脏舒张受限,排血量减少,形体失养,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心脏搏动加快导致脉数。

总之,寒、热、虚、实诸证均可出现数脉。

此外,饮酒、饱食,喝浓茶、咖啡可致脉数;情绪紧张、激动及强烈活动可致脉数;某些药物,如阿托品、硝苯地平、肾上腺素、麻黄素和甲状腺素等亦可致脉数,临证时应予以注意。

促脉

【脉象特点】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5)

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一息五六至,甚则七八至,在此脉率快的基础上,出现无规律性的停歇。【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阳盛实热伴气、血、痰、食等实邪阻滞,肾元衰惫、心气心阳虚衰、洋地黄及奎尼丁等药物中毒。

【脉象特点常见疾患分析】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6)

阳热亢盛,迫血运行加速则脉数疾,气滞、痰浊、淤血、食积等阻滞,脉气时有不续,故脉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肾元衰惫,气虚阳浮,脉气时有不续,致脉动数而时有歇止,止无定数。

心气心阳虚衰,无力行血,形体失养,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鼓动心阳勉强为之,使心搏加快而脉数疾,心搏时有歇止,致脉气时有不续而脉促。

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损伤心阳,使心脏搏动失常,脉气时有不续,而致脉促。

另外,妇女妊娠,可出现促脉。正常人情绪紧张、激动、惊恐,喝浓茶、烈酒等亦可出现促脉,多没有临床意义。

疾脉

【脉象特点】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7)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疾脉脉率比数脉快,每分钟脉搏搏动120~160次。

【临床常见疾患】

多见于阳热盛极、阴虚火旺重证、心阳欲脱、亡阳、亡阴等。

【临床常见疾患特点分析】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8)

阳热盛极,迫血运行加快,致脉数疾有力,小儿尤多见之。阴虚火旺,虚火迫血运行加速,脉多细而数疾,肺痨重证多见之。

心阳虚甚欲脱,致脉搏搏动急疾。亡阳病人,虚阳欲脱,故脉浮而数疾无力;亡阴病人,因阴亡,阳亢内热,迫血运行加速而致脉细数疾无力。

动脉

【脉象特点】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9)

脉形如豆,滑数有力,关部明显,动脉具有形圆、滑、数有力的特点,同样的指力按在寸口脉上,动脉搏动关部明显,形圆如豆,应指滑数有力。若尺部和寸部稍用力亦可触及动脉。

【临床常见疾患】

主痛与惊恐等。

脉象常见疾患特点分析】

因惊则气乱,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阻,阴阳相搏,故致脉行躁动而见动脉。

《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曰:“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古代医家有点自圆其说,作出了有悖常理的论述。若动脉只见于关部而不见于尺部和寸部,则关部之脉从何而来?又搏动到何处?尺以候肾,尺部无脉是肾气败绝之兆。

28种脉象图解动态(看脉象动图解读数脉)(10)

肾气败绝,无以激发、蒸动,脉气又何以能动?明代医家李中梓在《诊家正眼·诊脉法象论》中说:“动之为义,以厥厥动摇,急数有力得名也。两头(尺、寸)俯下,中间(关部)突起,极与短脉相类。”指出动脉虽然脉搏搏动关部明显,但尺部和寸部并非没有,只是尺部和寸部脉动部位偏

沉而已。

从有些文献可以看出,有些古籍经典也是需要大家擦亮眼睛,反复斟酌分析的。

欢迎评论留言,大家一起涨知识!

本文为徐启锋团队原创,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明作者信息、网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我们会及时及时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

更多医学科普知识,每日持续更新中,喜欢记得关注@医然为您。

本文参与#健康乐享官#、#健康科普排位赛#、#健康#、#健康瘦一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