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孟子经典语录(礼记中庸君子极高明)

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庸孟子经典语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庸孟子经典语录(礼记中庸君子极高明)

中庸孟子经典语录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

我们上篇说了"尊德性,而道问学",这篇接着讲"致广大,而尽精微",广大和精微是两端,要说广大能包含宇宙,那么精微就能包含微尘。我记得国外一句古老的哲理说:"在上如在下。意思就是,如果我们能明白日月星辰,天地山水之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微小的变化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致广大,而尽精微"也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君子的智慧即可以知道天地间的显著、巨大的变化,也可以知道人心中微妙的改变。

在解释"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前,我先澄清一下,《礼记·中庸》篇像比孔子早。有人说"中庸"是解释《论语》的,我想说,怎么可能。大家公认的,孔子删《诗经》、《尚书》,增《礼记》、《乐传》(据说《乐传》已失传),我学习《礼记》,就能很明显看到有些篇章末尾出现"孔子说",所以,孔子功德也很大,否则很多篇章我们根本不好理解,或者容易有失误,人家孔夫子都给补充了一下,我是非常感谢的。

我们回到原题,《礼记·中庸》原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意思是"喜怒哀乐没发出来就是中""中是天下的根本"。为了给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们还是看王阳明先生怎么讲中庸的。

"中就是天理。摒弃私欲,就知道什么是天理了。天理不偏不倚,就像明镜一样,通体晶莹,无一丝灰尘沾染。这时候虽然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平时好色、好利、好名的私欲并不是没有,既然并不是没有,就是有这些念头;既然心中有私欲,也就不能说没有偏倚。就像有疟疾的人,虽然有时病症未发作,但病根却没有根除。必须平时把好利、好色、好名等私欲杂念彻底清除,不留一丝一毫。这样的一颗心就完全至精至纯,算是天理,才能说是喜怒哀乐未发作出来的中正,这才是天下的大本。"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了,"中庸"之道,多么难得,在王阳明先生看来,只有去除自己的私欲才能得到中庸之道。那么,就有点难办了,我们平时工作,上班是为了挣钱,中庸之道的意思就是说,我的工作就是用一己之力,帮助别人过得更好才工作的。有多少人敢拍胸脯说,我是为了大家的幸福才工作的,我也不要名,我也不要利,我也不贪别的什么东西。

我感觉有点难度,但也算是有点挑战吧。我正在努力去做,但愿大家也都在路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