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防洪纪念碑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段江堤上发现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水位标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着滔滔江水,多少让人激情壮怀,唏嘘感叹。多少世事沧桑,多少波澜壮阔,都如这东逝的江水幻化为历史的烟云。

今年长江遭遇有水文记载的历史低水位,河床裸露,许多静静躺在江底的老物件重见天日,前段时间大家都热捧在江底发现粤汉铁路遗迹,今天,又一件见证历史文物露出水面,很值得去研究,真让人涨见识了。

武汉防洪纪念碑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段江堤上发现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水位标尺(1)

粤汉铁路遗址

从武昌区大成路下到江堤,沿着江底河床往鹦鹉洲大桥方向前行,会看到一个叫黄花矶的亭子,这个亭子也是长江防汛的一个重要地标,每年防洪期间这个亭子会整体没入水中。

武汉防洪纪念碑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段江堤上发现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水位标尺(2)

淹没有江水里的黄花矶

走到这里会发现有一段大理石修筑的防水堤,与周边的水泥大堤显著不同,说明这段大堤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悠久的大堤上,有两条清朝年间的水位标尺。

清朝名臣林则徐在道光年间曾两度督鄂,林则徐在道光17年的日记里就有在此视察水情的记载:“六月初一,至皇华馆江边视察水情,水誌近露三尺余,泊岸仅两三石”。日记里的水誌就是水位标尺。

这两道水尺由整块大理石制成,每条高6米多。在丰水期,水尺整体都在水中,只有到了枯水期,才得以显现。加之水尺所用的大理石与大堤采用的大理石基本一致,没有明显色差,因此并不容易发现,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武汉防洪纪念碑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段江堤上发现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水位标尺(3)

水尺上面篆刻着非常清晰的刻度,标明为同治五年建,对应公历为1866年。 此时正值回民骚乱、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政府内外交困,焦头烂额。朝庭每年还要拨付银两修建堤防设施。从这个水位标尺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对水利堤防设施还是很重视的。

眼前的这个水位标尺,经受156年的江水冲刷,字迹依然清晰,这段江堤依然坚固,从清朝一直延续至今,称得上是精品工程。

在长度计量上,我国直到1959年才统一采用国际通用的米制单位。清朝的一尺等于0.315米,两丈等于6.3米。用尺子测量,和现在的尺度几乎没有误差。

清朝时,这个地方叫皇华矶,是一个重要的码头,旁边建有清朝的招待所皇华馆。皇华馆是清朝科举考试乡试时钦差驻地,每到乡试时,钦差考官的船到码头,地方官员会到码头上的这个亭子里迎接,这个亭子的历史更为悠久,里面的石刻记载着这个亭子始建于康熙元年,也就是1661年,比这个水尺早200年。

武汉防洪纪念碑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段江堤上发现清朝同治年间建造的水位标尺(4)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皇华馆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这个亭子也是仿建的,皇华矶因为谐音演变为现在的黄花矶, 如今的黄花矶不再是喧嚣的码头,成为了市民休闲的江滩。能见证历史的水位标尺,隐藏在无人的江堤角落,无声地诉说着前世今生,繁华与落寞。

一个不起眼的水尺,背后的故事却让人感叹。在历史的长河里,一切终将消逝,而这个水尺依然䇄立在那里,任凭江水冲刷岁月洗礼。不知不觉脑海里又响声那首熟悉的歌,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