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东个人资料(林亚球坚守火化炉29年)

致敬最美民政工作者

林亚球

林亚东个人资料(林亚球坚守火化炉29年)(1)

“对于我们来说,完成逝者的心愿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谈到对自己职业的理解,“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珠海市殡仪馆火化车间主任林亚球(右)如是说。这29年来,作为“生命最后的送行者”,他总是以最大的尊重之心面对逝者,让逝者走得有体面和尊严。受访者供图

逝者家属“情礼”一概不收

1990年,28岁的林亚球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珠海市殡仪馆工作。第一天报道时,馆长就告诉他:“殡仪服务是新社会一种新型的服务职业,通俗地说,就是给逝者提供殡葬服务的,你要有思想准备,能做就做,不能做趁早走人,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掉链子。”年少的林亚球并未被这几句话吓退,仍然选择了这份工作。

在入职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994年,珠海市前山镇某纺织厂发生火灾,导致厂房倒塌,造成了80多人死亡的事故。彼时珠海市殡仪馆只有30多门冰柜,从事故现场接运回的遗体只能放在青松园遗体告别厅,用冰块进行防腐。

当时从事故现场废墟中运回来的遗体不少已残缺断肢,甚至面目全非。而火化车间只有林亚球等四位工作人员,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林亚球仍然仔细地给每一具遗体消毒,然后用毛巾轻轻地为逝者的脸部擦干灰,对那些残缺断肢的遗体,经公安部门确认后,他用针线为遗体缝补好,为逝者保持最好的遗容。

他还为逝者的遗体洗干净,穿好衣服等,经家属满意后,再对遗体进行火化。为了完成工作,他连续两天两夜不曾合眼:“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丧属们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可想而知,我们殡葬工人更不应该怕辛苦,每一步都做到最细致,尽最大能力去减轻丧属的悲伤。”

对于逝者家属的“情礼”,他一概不收。曾有一次,他接到火化任务正在做炉前准备时,其中一位逝者家属把他叫了出去,掏出一个大红包和两条中华牌香烟,对他说:“我父亲吃了一辈子苦,没有享受到儿子的清福,希望请您能在火化的时候对逝者更多尊重,烧得更好一些。”

面对“情礼”,林亚球婉言谢绝了,并对家属说:“死者为大,我们一定会以最专业的技术做好火化工作,这点请你放心。”

破解火化设备难题 节约资金逾百万元

作为一名火化工人,林亚球始终认为,只会操作,而没有一定的维修和保养技能是不符合优秀工人标准的,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干中学,学中干”的工作思路。每天,他都要检查火化设备的每一个操作环节,观察设备在运行中有无不正常运行,对火化设备的工艺流程以及电器、电路的配置等熟记于心。

火化设备炉膛里经常是七八百度高温,还发生过炉门开了关不了等问题,但是不管多辛苦多累,林亚球都坚持冒着高温把炉门修好。多年下来,仅在维修费用上,他和同事们就为单位节省了50多万元。“我们只有五台设备,不管当时流再多的汗,也一定要把炉膛修好,火化遗体的时候尽量不让丧属等得太久,以免造成群众不满意。”林亚球说。

此外,在火化设备上,他也不断摸索,推进科技创新,解决了火化机喷耗油过大的难题,使火化业务的柴油消耗量每年至少节约3万升,年均节约资金20多万元。他说,作为一名火化技术员,自己对火化设备的技术革新有着深厚的兴趣,每次在技术上有所提升,都让他感觉到很大的满足。

在这个岗位能够坚持29年并不容易,林亚球也经历过不少的不理解。“曾经,老乡和同学们只要知道我选择了殡葬服务行业,就会有意无意地开始疏远我,逢年过节去别人家拜访还可能被借口婉拒,刚入行时确实会感觉有些难受,但是后来一想,如果大家都不干这项工作,那最后谁来做呢?总有人要做这样的工作。”

林亚球说:“经过近30年的职业生涯,我也释然了,不再为我的选择而彷徨和迷茫,相反,我对选择殡葬服务这份职业充满了满足和自豪,也对殡葬服务职业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李宛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