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刘少奇长子(他是刘少奇长子)

1957年10月,32岁的刘允斌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中南海里一所平房外,刘少奇早已等候在那里,见到刘允斌,刘少奇高兴地迎了上去,说道:“允斌,你回来啦!”

刘允斌说道:“回来了!爸爸,你好”

没错,刘允斌正是刘少奇与何宝珍的长子。

因为父母投身革命,形势艰难,刘允斌很小就被族亲带回老家寄养。母亲在不久之后被捕入狱、壮烈牺牲了,父亲刘少奇在十多年后才将他接到延安。

当时老家条件也很差,加上族亲害怕被牵连,没几个人愿意亲近刘允斌,都拿他当长工使,给口饭活下去。

1939年,15岁的刘允斌和一群烈士遗孤、高干子弟被党中央送到苏联学习。因为局势和身份的原因,刘允斌在苏联生活得也很艰难。

他是刘少奇长子(他是刘少奇长子)(1)

所幸刘允斌性情坚韧,不仅克服了生活困难,还出色地完成了学业,考入了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研修放射化学专业。

此前他已经进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学习,但见到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威力后,他认为原子能对中国前途有重大意义,于是义无反顾退学重考,一心扑在了原子能事业研究上。

1955年,刘允斌取得了副博士学位,到莫斯科大学化学研究所担任高级研究员。也是在这时,他接到父亲刘少奇的家书,心中写道:“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当时他已在苏联娶妻,孕育了一双儿女,生活温馨富足。收到父亲的来信后,他曾试图劝说妻子来中国生活,而妻子不愿离开苏联,还发动很多人劝他留下。

他是刘少奇长子(他是刘少奇长子)(2)

在家庭与大义面前,刘允斌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苏联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中国只生活了14年,却在苏联生活了18年,我对这里比祖国还熟悉的多。我热爱苏联,但我不能不回去,因为贫穷的祖国需要我……”

怀揣着赤子之心的刘允斌,冲破了重重阻碍,抛妻别子回国效力。后来因为中苏关系破裂,刘允斌与苏联的妻儿彻底断了联系。

刘允斌归国后就投身到核材料的研究工作中。1962年苏联撤走了专家,带走了全部资料。党中央在内蒙建立自己的核料化工厂,即包头202工厂,可是专业人才奇缺,刘允斌临危受命,不拘一格选人才,带领科研人员废寝忘食地做实验、搞研究。

头发乱蓬蓬的没时间理,胡茬长了又长;一身工装日夜不离身;翻毛皮鞋磨得漏了脚趾也不舍得丢。后来再娶妻,生孩子的时候,他只露了一面就又钻进实验室了。

他是刘少奇长子(他是刘少奇长子)(3)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刘允斌喜极而泣,转身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去了……

工作中,刘允斌专业又敬业,待人谦和,每当有工作人员提意见,他都会静静听完再发表建议。生活中,工人遇到困难,他总是热心的帮忙。工友们都说,在他身上看不出一点高官子弟的架子,将其视作最可敬的领导、最可信的战友。

文革爆发后,尽管党中央一再严令,禁止到军工厂搞串联,可造反派还是跃跃欲试。刘少奇被打倒后,造反派们更是无视军工重地的禁忌,冲到202工厂,揪斗刘允斌。

刘允斌甚至成了各大造反派争抢的批斗对象。厂里、包头市里,再拉到北京,刘允斌的批斗会无休无止。造反派们对他拳打脚踢、羞辱折磨,要他揭发父亲刘少奇的罪行……连他的妻子、孩子都受到牵连。

他是刘少奇长子(他是刘少奇长子)(4)

从前敬仰他的同事下属成了打手施暴者、曾受他帮助的老工人叫嚣着打倒他、少数同情他的人也只冷眼旁观。

刘允斌看不懂这个时代怎么了,但他始终相信父亲是光明磊落的!

1967年11月21日晚,被批斗一天的刘允斌,带着一身伤痕和疲惫回到家,他对妻子说:“我一生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地方。只是对不住你和孩子,被我连累了……”妻子只当是他受了委屈有感而发,并未在意。

那天深夜,刘允斌顶着风雪,离开了家,卧轨自杀了。那年他才43岁,离开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或许,那个放弃优渥生活、抛妻别子回国效力的优秀核专家,正是以这样决绝的方式宣告自己的意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