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声虫的来历是什么(应声虫到底长什么样)

应声虫,是一个三字成语,用来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应声虫的来历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应声虫的来历是什么(应声虫到底长什么样)

应声虫的来历是什么

应声虫,是一个三字成语,用来比喻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

应声,其实是一种怪病,在很多古代书籍中都有记载,据说有一种专门寄生在人身体内的虫子,只要人一说话,肚子里的虫子就会发出声音模仿,而且一开始是很小的声音,后来就会越来越大声。这种病被叫作“应声病”,这种虫子就被叫作“应声虫”。

宋朝陈正敏写的《遁斋闲览》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宋·陈正敏《遁斋闲览·人事》:“余友刘伯时,尝见淮西士人杨勔 ,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辄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之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所不应者,当取服之。’勔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饵数粒,遂愈。余始未以为信,其后至长汀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环而观之者甚众。因教之使服雷丸。丐者谢曰:‘某贫无他技,所以能求衣食于人者,唯借此耳。’”

淮西有个人叫杨勔(mian),说自己中年时得了一种怪病,只要自己一说话,肚子里就有个细小的声音跟着模仿。而且几年之中,这声音越来越大。

后来,碰见一位道士,道士大惊:“你这是应声虫啊,如果不赶紧治,会传染给老婆孩子的。”

那这病应该怎么治呢?

道士也给了办法:“你赶紧去诵读《本草》,如果读着读着,读到有虫子不应声的药物,就去拿来服用,就能治好了。”

杨勔按照道士教的办法去做,读到一种叫作“雷丸”的药物的时候,应声虫忽然就不出声了。于是,杨勔服用了几粒雷丸,病果然就好了。

陈正敏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怎么相信的,后来他去长汀这个地方,遇到了一个乞丐,说巧不巧的,这个乞丐也有应声病,大家伙都很好奇,团团围住他观看。

陈正敏就告诉这个乞丐服用雷丸治病,谁知道这个乞丐却不想治,并且说:“我一个乞丐,啥也不会,就指望这个应声虫来吸引别人,向别人乞讨一些吃穿的东西了。”

这个故事中就没有提应声虫到底长什么样,但在宋代的另一本《夷坚志》中,有一个差不多的故事,永州有个官员也是得了应声虫病,也是一个道士让他念《本草》,不过这次应声虫不吭声的药物是“蓝”。这个官员喝下“蓝汁”,结果“吐出肉块二寸余,人形悉具“。

原来,应声虫是长得像人的肉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