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经典老歌(歌声远去木鱼残)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东莞大岭山经典老歌(歌声远去木鱼残)(1)

木鱼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鱼歌的唱本 东莞时报记者 李梦颖 摄

说起有着400多年历史,曾经家喻户晓的东莞木鱼书,许多人会一脸漠然:木鱼书是什么书?

原来,木鱼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鱼歌的唱本。木鱼歌曾是东莞的“流行音乐”, 拥有数以万计的爱好者。因此东莞木鱼书,亦几乎家家必备,是东莞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的是,世易时移,如今东莞木鱼歌式微,几成绝响,往日盈箱积椟的东莞木鱼书,今日也成断简零编,踪影难觅,濒临消亡。可喜的是,一直以来莞人对此念念不忘终成回响。尤其近十年来,在杨宝霖、张铁文等文史学者,在东莞市文广新局、市文化馆、莞城图书馆等单位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项传统文化的传承队伍中来。

前世:东莞木鱼书曾流行海内外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曾经木鱼歌在东莞的待遇也如柳永的词。“每逢佳节、农闲的时候,在榕树下、厅堂中,妇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请识字的人按着歌本唱木鱼歌。一听到木鱼歌声,大家就群起围而听之。”杨宝霖回忆说,稍微富裕的人家,往往请当时的明星、以唱木鱼书为职业的盲艺人上门演唱,一唱就是半日,有时连唱几天。

因为木鱼歌的流行,木鱼书也随之应运而出,且几乎是家家必备。杨宝霖考证发现,康熙五十二年之前,东莞木鱼书已很流行。东莞是广东木鱼歌的三大重镇之一,且质量最高。“到民国初,东莞刻木鱼书的书坊至少有9个,一首木鱼歌的唱本刚刚刻印摆上街叫卖,又有新的作品创作出来。”杨宝霖说,他根据海内外现存的木鱼书统计发现,东莞木鱼书共有刻本一百多种、抄本三十余种(同一书名,不同版本,作一种)。国内外研究广东木鱼书的学者,公认广东木鱼书最佳之作《花笺记》《二荷花史》,存世的最早刻本,作者和刻板都来自东莞。

东莞木鱼书过去还是妇女的识字教本和精神生活的读物,其内容大多是改编自前代盛行的历史小说、戏文或是诗词,非常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张铁文在《东莞木鱼书前言》中说,木鱼书包罗万象,单民间风俗,就随处可见,如今要研究许多东莞旧风俗,可在木鱼书查找,比如《双凤奇缘》中有东莞的求婚习俗。其中很多直接唱东莞人、东莞事,说《金山信》《岳母谏婿》《孤儿忆母》《十八丑》等都是此类,尤其是《金丝蝴蝶》,直接把东莞明代进士王希文、戴铣写进去。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木鱼书还流行世界各国,不少优秀的版本收藏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荷兰、法国、日本等等国家,这些国家更有不少学者都有研究、挖掘木鱼书。据杨宝霖介绍,在莞人原创作品当中,以《花笺记》与《二荷花史》最富盛名,享誉西欧。《花笺记》更是被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称赞不已。

今生:莞人再续木鱼传奇

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多元化文化的影响,目前木鱼歌和木鱼书日渐式微。往日盈箱积椟的东莞木鱼书,今日也成断简零编,踪影难觅,濒临消亡。可喜的是,东莞对木鱼歌和木鱼书的抢救挖掘、传承一直不曾断绝。其中,杨宝霖、张铁文等本地学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和推广;东莞群艺馆等单位也编辑出版了《东莞木鱼歌》系列丛书;东莞图书馆、莞城图书馆等近年来也积极搜集与保藏东莞木鱼书,其中木鱼书还成为莞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之一。

在学术研究和推广上,杨宝霖是目前研究东莞木鱼歌最权威的学者之一。他专注木鱼歌的研究已有数十载,先后发表了《东莞木鱼歌初探》《<花笺记>研究》《东莞木鱼书研究》(上下)等学术论文。2012年, “杨宝霖讲东莞木鱼书”系列专题讲座在莞城图书馆开讲,历时数月,他用说唱结合的方式,将以东莞为视点,系统地对东莞木鱼书的历史、流传、唱法、取材、体制、语言、刻印等进行详细讲解,以期增强广大群众对东莞木鱼书的认识与重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