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夜思的七律诗(静夜思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很多人都错解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关于静夜思的七律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静夜思的七律诗(静夜思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很多人都错解了)

关于静夜思的七律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可能是古往今来最老少皆知的一首诗了吧!但很多很多人其实都错解了。因为我就曾问过不下一百个人,至少九十个以上的人都认为这开头的一句意思是月光洒在床前的地面上。而不这样认为的人说,总觉得这个不应该是咱们睡的床,但是具体啥意思也表示不太明白。

所以,为了把此事弄明白,我查阅了许多典籍,包括古人室内家具摆放的位置有什么讲究?

一、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

二、即便是卧榻的意思,古人在室内摆放床都是距离窗户远的地方,以避免“寒气杀”!因此,秋月绝对不可能洒到床前。

三、“床”通“窗”更是无稽之谈!早在唐以前就有“窗”这个字,例如北朝乐府《木兰诗》这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其实更早在《诗经》里都有:在墙曰牖,在屋曰窗。有“窗”还用“床”?不有病吗?

四、李白此诗大致作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年秋天,李白抵达金陵(南京),本欲“谒见诸侯”以求报国之仕途,结果“十谒朱门九不开”,只得纵情山水,游览名胜,聊以自遣。第二年(726年)春天,李白由金陵(南京)至扬州。在扬州呆了一段时间后,又一路南下镇江、苏州、杭州,直至剡中(今天台县)的天台山。再回扬州时,已是秋天。回到扬州的李白,得了一场病!因又身处外乡,因此诗人才有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试想,都思乡了恨不得立马回到故乡!哪还能耐着性子在屋子里?明显不符合情理!

五、为什么要在井边?

答案是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

六、为什么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因为在古人看来,水井不但是生命之源,他还是祖宗之脉!古人在文化中给予了祖宗崇高的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一生所能创造的价值,享受到的财富,乃至生命的长度,都是祖先给予的。而水井,便是接通祖宗的福荫与后世生活的一个重要的通道。为什么说水井是这样一个通道呢?因为水井里的水,是从地下冒起来的,而祖先是“生活在地下”的。这样一种巧合,让古人不由得会思考,水井是不是就是祖先向我们后代传递福荫的一种通道呢?水井里面冒出来的水,会不会就是祖先给予我们后代的一种福荫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井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人生命的来源,也是一个人所能获得的各种生活享受的来源。当我们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去生活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再获得土地,也许可以再修建我们住的房屋。但是,水井是不可能迁移到异乡的。或者说,也许我们可以重新凿一眼井,但是却并不能通过异乡的水井,与我们的祖先接通。祖先的福荫,也不可能通过异乡的水井传递给我们。因而这样的人生,我们就称之为“背井离乡”。“背”是离开的意思,也就是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多指由于生活不下去,被迫离开家乡。也作“离乡背井”。因此,本质是郁郁不得志加异乡窘迫更在“井”边等综合因素影响下!诗人才感怀万千作下此诗。

综上所述,全诗翻译成白话应该基本是这样的:井上围栏前洒满了明月光,好像地上泛起了白霜。我不由得抬起头,看那天空中的明月,却又禁不住低头思念那遥远的故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