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常规(颈椎病诊治思路)

原创作者:天下无疾人体上部常见的筋肉类疾病,包括颈椎病,及肩、肘、腕、指诸关节病,大都发生在关节附近究其理,筋肉之用在运动,运动之要在关节身体运动,大到弯腰踢腿,小到点头屈指,无不是在筋肉牵引下的骨骼运动,而关节正居两骨之交,枢纽之处故筋肉之布多在其上下,至其损伤也不离其左右以下先看一例颈椎病合肩周炎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颈椎病诊疗常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颈椎病诊疗常规(颈椎病诊治思路)

颈椎病诊疗常规

原创作者:天下无疾

人体上部常见的筋肉类疾病,包括颈椎病,及肩、肘、腕、指诸关节病,大都发生在关节附近。究其理,筋肉之用在运动,运动之要在关节。身体运动,大到弯腰踢腿,小到点头屈指,无不是在筋肉牵引下的骨骼运动,而关节正居两骨之交,枢纽之处。故筋肉之布多在其上下,至其损伤也不离其左右。以下先看一例颈椎病合肩周炎案。

刘某,女,51岁。2012年7月诊。

诉患肩周炎一年半,服药、外敷膏药等,治疗效果欠佳。查左臂上举略受限,后伸受限明显。查手阳明经肩髃穴以下有压痛,不甚;未及明显结节条索。复查颈部两侧,可及应结;肩井部及其下方,筋肉僵硬明显,左侧尤甚。察双手脉象调和。

此病在阳明、少阳,属肩周炎与颈椎病并见,故仅在肩部以下施治,效多难及。先于颈项部行快针点刺;复于左肩井部探寻应结,并在左肩髃穴,留针约10分钟;起针后,复刺右手合谷、二间,嘱向后背伸左臂,活动约20分钟。起针后,疼痛尽失,活动如常。

无疾按:这是一例典型的经筋病案,其诊疗思路具有一定代表性。首先察脉象,断气病有无。此例患者两脉调和,说明体内气机未出现明显异常,可专门针对局部经筋施治。

继而诊察患病局部,从两处下手:一审其运动障碍,评价其大体经脉病位;二按其疼痛部位,确定病变经脉及具体病位所在。关于前者,有一点需要说明。因为筋病导致的活动受限,在判断病位时,有一条基本原则:向哪个方向活动受限,往往表示相反方向的经筋有问题

如此案中,手臂向后伸受限明显,主要考虑前方手阳明经筋有异。类似的,如果无法低头弯腰,向前活动受限,往往表示太阳经筋病变。道理不难理解,经筋病后,身体出于对局部筋肉的保护,会收紧,进而挛缩。上述反向运动,则刚好要求挛缩的筋肉伸展,自然不便。

此例患者主诉为肩周炎,但在肩周局部按察,虽有压痛,并不严重,且未及其他明显应结,说明局部问题并不严重。既然问题不重,患者又在积极治疗,但仍经年未愈,就需要考虑,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果然,患者颈项部应结明显,单从按诊结果看,其颈椎病的程度甚于肩周炎。再从出现应结的具体部位看,以阳明、少阳二经为主,至此诊断已明。

凡经筋病,选择治疗部位注重以痛为腧,故在颈项肩臂部应结明显处快针浅刺,以激发正气;再于应结处留针,以助滞气疏散。经筋病所患,一在痛,二在动,且常表现为运动时疼痛。治疗在疏散局部气血的同时,可反其道而行之,令患者在针刺状态下,活动患处。《配穴》章中对此方法有过一些介绍,这里再补充解释一下机理:感应。

《针理》章中曾讲过,感应发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固有频率相似,二是要动,这个“动”很重要。所谓的“动”,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运动。打个比方,一条小河蜿蜒前行,河水始终在流动,但这样的流动,是河水的常态,我们通常不会觉察到流动的存在。当一些特殊情况出现,比如某段河流出现淤堵,河水泛滥,淹没了附近的农田,这种异常的变动,才是我们强调的“动”。

当身体某部发生异常,无论气滞、寒凝、热炽、痰湿,气在局部的运行失常,即发为“动”。这种动会在周身与其相应的部位引起感应,属因病而生的动。施行针刺治疗时,针刺局部犹如外敌入侵,局部气血被大规模调动以逐邪,同样表现为“动”。这种动同样会在身体相应部位引发感应,是从治中来的动。前者成为诊察的基础,后者则是治疗的凭据。

如果身体发生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外踝扭伤,身体骤经此变,局部气血大动。此时局部无须再行针刺,仅在远端相应部位治疗,二者间即可以发生明显的相互感应

相反的,如果损伤之初未经恰当治疗,久而久之,迁延成慢性损伤时,局部气血难再大动(《选经》章中,足太阴父子喻可参)。此时若希望通过感应效应促进局部修复,有两个方法可以考虑:一是在局部与远端同时针刺,通过治的方式令其动;一是在远端针刺的同时,令患者自行活动患处

前者不难理解,两处同时激发,直求感应;后者表面看来,只是躯体的简单活动,实则不然。其背后的过程是:运动中,既往存在的旧伤会被掀起,如同往伤口上撒盐;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对陈旧损伤过程的一种模拟。也正是这种损伤再现的情形,令此处沉睡的正气重新被激发,在远端遥相呼应的配合下,展开修复。

对此治法,针灸界有多种表述形式,如运动针法,动气针法,互动针法等,所指内容基本一致,且皆以“动”为名。对经筋病,无论急性扭伤,还是慢性劳损的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撷其要领:局部疏解,循经求纬在远端对应处针刺,令其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患者为农妇,平素体力劳动为主。与高压下城市白领阶层相比,其对精神气血的损耗相对较少。从脉象看,初始即六脉调和,是气无大病象。之所以疼痛迁延日久,是因为主要精力都放在肩局部,而颈椎病的“结”没有被发现,没有被解开。此结一解,气血得周,痛即大失。

以上内容,选自《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