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

知乎

上个月突然收到知乎官方的消息,说我获奖了,要给我寄送奖品。

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1)

才发现之前随手发布的一个回答,居然排到了第十名,而回答的这个问题是有品牌赞助的。(说要45个工作日内寄送,实际一个礼拜就赶在平安夜那天收到了)

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2)

总之很开心啦,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解锁了新成就。谢谢知乎,谢谢中国人寿。

说到和知乎的缘分,确实对我影响深远。

早在大一那时候正迷茫,在知乎看到各种大神的高赞回答,如醍醐灌顶打开新世界大门,三观和认知都被刷新,许多观点和思想一直沉淀到现在。是真的融进了我的血液灵魂,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知乎奉为至宝。像高中时遇见百度贴吧一样兴奋、心潮澎湃,有种“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感觉。

只是后来百度作死,自己把曾经最好的互联网社区搞没落了,贴吧文化也戛然而止。那些与战友们奋战过的岁月则永远留在了青春的记忆中。

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3)

倒也给了知乎兴起的机会,毕竟中文互联网从不缺大神,哪里的氛围好就在哪里聚集。可惜知乎后来也变味了,成了好吹牛皮抖机灵的“逼”乎......

但在最初那段时间,知乎真的是大神遍地走,各种高赞回答都是纯纯的干货。用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答主虚怀若谷有教无类。言必谢邀,答皆诚恳,没有杠精,没有举报。大家的注意力都只在具体的观点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博古通今畅谈中外大事小情,仿若文艺复兴的繁华盛世。

可随着用户增多、更广泛的引入商业化,知乎就逐渐变味了。问答不再纯粹,文中挂链接,文末加推广,还有开头就留公号的,充斥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装B句式。

再迟钝的用户也会感觉到怎么现在看知乎,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焦虑。知乎都是人均百万年薪的成功人士吗?不买你的课程书籍产品就不能让生活过得好点了?那是我不配了,曾经最好的问答社区也不复从前了。

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4)

不过还是要理性点分开来看,互联网平台要发展就必须商业化扩张,用户多了良莠不齐广告植入都是很自然的趋势。这点不能怪知乎,毕竟做平台得追求盈利,而大神也还是有的,并且确实留下过许多发人深省的经典。

对于拥有独立思维和信息辨识能力的人来说,也够了。知乎依然是目前中文互联网最好的问答社区,至少我还没发现更好的。(如果有欢迎告知,感谢)

但知乎做的有一点我不是很理解,那就是推视频化,甚至专门做了个文章自动转视频的工具。实话实说这个工具挺好用的,回答和文章转成视频还可以再发布一次。看不下去大段文字的人看视频有点像懒人听书,确实方便一些。

但感觉有些鸡肋,有多少人会在知乎看视频呢?短视频上抖音,中长视频上B站,不愿切换应用的中老年人直接刷微信视频号。人家还是专门做视频内容的,不香吗?

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5)

而知乎最具吸引的是文字内容和互动氛围,文字的优势是可以让人产生联想、记录、形成系统化思维。就像纸质书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网络上的内容太泛娱乐太碎片化了,对于真正想有深度了解的人来说还是文本的最有用。尽管现在能看进去长文的人越来越少了,但真正的明白人不会抛弃文本阅读,因为这才是精华。

现在确实是视频化时代,大家都想放轻松点,能直接视频呈现的就懒得靠自己想象了。长而久之,人会越来越没有想象力,而且不愿做太累的事情。但就像读书,需要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才能领悟得越多,彻底吸收。很多时候对的事情,往往就是累的。

什么都视频化其实并不好,就像很多小说,如果改编成影视剧,那感觉是不一样的。读小说时从文字间想象感受到的,和直接从荧幕上看到的,可能是两个世界。也不是说有绝对的好坏对比,至少别放弃本应有的另一种美好。

也许是看到视频太火了,知乎也想从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但我觉得知乎本身有自己的优势,做好最具自身特色的就够了,不必非得学别人。就像当初支付宝老想着做社交,分微信的一杯羹,结果证明行不通。

知乎怎么弄文字(知乎为什么也要推)(6)

我相信大多数人来知乎是看文字的,体会最纯粹的观点表达或干货分享。同样的,很少有人会在B站看专栏,即使大V的阅读量也少得可怜。做事还是要讲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最有可能成功。

我真心感谢知乎这些年带给我的,让我从一个迷茫的汲取者逐步淬炼出自我的独立思维,到这两年我也开始尝试输出表达,感受新阶段的成长。

希望知乎越来越好吧,视频顺带做做可以,但别忘了最根本的立足点,文字才是发展的源泉。


作者:康见life

看见人间,感受生活

谢谢你看我的文字

或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