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

存在的具体化是存在的分类。存在可以分为两大类——实体和属性。可以说,存在不是实体,就是属性,不是属性,就是实体。关系 当然是存在,但关系归根到底还是属性。

黑格尔把实体和属性摆在客观逻辑的结束的地方,摆在现实 《本质论》的最后一部分里。他认为实体这个概念是个比较高级的、复杂的概念,从时代来讲也是比较晚的,因为他认为代表这个概念的主要的哲学就是斯宾诺莎的哲学。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1)

这个概念还是比较初级的,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只是比存在和无要具体一些,因为,如果我们只承认物质实体的话,它在哲学史的最初阶段就出现了,古希腊爱奥尼学派的基本概念就是物质实体。那么,实体是什么?属性又是什么?实体,我认为就是物质,或者叫物质实体,根本不存在精神实体, 尽管有些哲学流派承认精神实体的存在。

实体和属性这一对概念,是相互依存的。实体是承担属性的实体,属性是依附于实体的属性,实体和属性是不可分的。或者也可以这样讲:实体是属性的基础,是属性的承担者;属性是实体的表现。实体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概念 斯宾诺莎讲的实体就是自然界。

斯赛诺莎的《伦理学》第三定义,就是实体的定义。他说:“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理解的东 西。”也就是说,要领会它的概念不需要借助于他物的概念。这话就是讲实体只能通过它自己来被理解。也就是说,它是个独立的东西,是不依附于其他的东西的。他给属性也下了个定义,即第四个定义。他说:“属性是理智认为构成实体的本质的那种东西”,也就是实体的基本特性或本质特性。他认为自然界有两个属性:一个是广延性,一个 是思维。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2)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把实体理解为独立存在的东西,这个理解是正确的, 这个概念也是可以采纳的。说思维是一种属性,也是对的,但是笼统讲它是自然界的属性,就不很确切。思维当然是自然界的属性,是物质的属性,但不是指整个自然界,而是指某种物质,那就是人的大脑, 思维是大脑这种物质的属性,不是自然界的任何东西的属性。

讲广延 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这当然是对的。广延性就是空间性。空间是种关系,把它说成一种属性,也是可以的。物质是不是只有这两种属性呢?当然不是,还有其他属性,时间是它的属性,运动也是它的属性, 等等。

但是不管怎样,斯宾诺莎对实体和属性的这些规定,是可以供我们吸收的。黑格尔采纳了斯宾诺莎关于实体的观点,但斯宾诺莎的实体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而黑格尔的实体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进行了唯心主义的改造。他不仅采用了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还用莱布尼兹的单子来补充斯宾诺莎的实体。

他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有许多 缺点:它是整体,不是个体;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是物质的,不是精神的。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性质同实体相反,正好加以补充。实体这个概念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实体是独立存在的,黑格尔采纳了这个思想。这点,我也认为是应该保留的。黑格尔说,实体是“它有, 因为它有”这样的有。它是“任何存在中的存在”,它存 在由于它存在。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3)

这些说法是什么意思呢?不外说明它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别的东西。他还这样讲:实体就是一切有中之有,既不是不反思的直接物,又不是一个抽象的站在存在和现象背后的东西,而是直接的现实本身。这个意思就是说:一方面,它是最根本的存在,也就是独立的存在 ——不依赖于其他东西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不要把它看成是现象背后、现象之外的什么东西,某种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像康德的自在之物那样。

他认为属性是实体的属性, 是实体的某些侧面,是不能够离开实体的。黑格尔对实体和属性的这 种理解显然有合理之处。

实体这个概念,在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里没有使用,是因为哲学史上实体这个概念有唯心主义的理解,有唯物主义的理解。就是说, 唯物主义者讲的实体就是物质,而唯心主义者却把“精神”、“上帝”, “灵魂”这些东西也看成实体。

现在看来,有没有必要恢复实体这个概念呢?答案是有这个必要。从经典作家的许多论述来看,他们也并不完全否定这个概念。马克思讲过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认识的主体,而是基础,就是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马克思认为讲运动总要讲是什么东西在运动,虽然他没有用实体这个词。恩格斯也没有用过实体这个词,但是恩格斯讲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的时候,也有这样的意思。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4)

运动是物质的属性,物质必然是运动的;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的物质和离开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思议的。在这些言论里面,实际上肯定了实体这个概念。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讲得更加明确。阿芬那留斯、马赫攻击物质概念和实体概念。阿芬那留斯的著作一《纯粹经验批判》 的任务之一就是消灭、推翻实体概念,他认为推翻了实体概念,就把唯物主义推翻了。所以,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批驳了阿芬那留斯,捍卫了实体概念。

列宁批判唯能论的时候,也捍卫了这个概念,因为奥斯特瓦尔德否认运动有一个承担者或主体,即实体,我认为列宁把实体这个概念同物质这个概念是等同起来使用的, 物质就是物质实体,实体也是物质实体。马赫主义者攻击实体概念时总是先把它歪曲成什么不变的最后的不可提摸的东西,其实,实体或物质实体不过是一切具体事物的最高概括:它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 即其存在不以意识为转移,而且实体与实体之间彼此具有独立性,即 彼此的存在不以对方为条件。

而因为列宁物质定义里这一点不十分明 确,所以引起一些混乱。列宁讲物质就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他讲的这个客观实在就是物质实体。但是, 他在定义里没有明确地把这一点讲出来,所以有的人就这样讲:阶级 斗争也是物质,因为阶级斗争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5)

我们说阶级斗争不是物质,而是物质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不是实体,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就是说不能脱离物质实体而存在。 时间、空间为什么不是物质呢?因为它们不是实体,因为时间、空间不能脱离实体而存在。但是,一个原子就是一个实体,它是承担者, 它是基础,它是各种属性的主体。必须要有这个概念,才能把这些复杂的东西讲清楚,才不至于引起混乱。

没有实体这个概念,就很难同马赫主义划清界限。马赫主义认为世界是由要素构成的,亦即是由各种特点、质构成的,质、特点就是感觉,所以就是由感觉构成的。一个苹果就是由红的要素、青的要素、 圆的要素、光滑的要素、甜的要素等等构成的。我们说,不对。撇开要素是感觉这一点不谈,也不对。当然苹果离不开这些东西,但是这 些东西只是些质、属性,它还要依附于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作物质实体,就是分子,就是原子。

它为什么甜呢?甜这个质哪儿来的呢? 是糖的分子的属性,苹果里面有糖,所以甜。为什么你摸到它感到是 光滑的呢?光滑也是分子的属性,因为它的分子是这样排列的。为什么它是圆的呢?因为它的分子排列成圆形。所以不管怎么分,不管分 得多么细,一直分到什么层子,或者甚至比层子还要小的东西,总得有个东西,总得有个实体。

如果不讲实体这个概念,只要有属性就行 了,那么,世界就是属性的总和,这同马赫主义很难划清界限,因为马赫把世界说成只是要素的复合。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6)

现代物理学把以波动性为主的物质叫作场,以微粒性为主的物质叫作实体物质,物质实体和实体物质会不会混淆起来呢?不会,二者在概念上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物质实体是总名,而实体物质只是一 种物质或实体,场是另一种物质或实体。

例如电磁场是一种物质,即 种实体,因为它可以离开别的物质而存在,太阳光可以离开太阳面存在,无线电波可以离开电台而存在,它具有能量、质量,能运动、 变化,具有时间、空间的属性等等,具有实体物质的基本特性。当然, 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用词上的混淆,与其避而不用物质实体这一概念, 毋宁给实体物质另起一个名称。

在《哲学笔记》里,列宁对实体概念摘录不多,评语也少,看来 除了批评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而外,列宁对实体概念还是肯定的。 黑格尔说:“实体是观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列宁评论说:“应 该读做:人类对自然界和物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黑格尔把实体概念和因果关系联系起来论述,说:“实体只是 作为原因才具有...现实性。”

列宁评论说:“一方面,应该从对物质 的认识深人到对实体的认识(概念),以便探求现象的原因。另一方 面,真正的认识原因,就是使认识从现象的外在性深人到实体。”这些评论说明,列宁不同意把实体看成客观观念,即不 同意存在着什么精神实体,但认为实体概念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世界 认识的一定水平,实体必然表现为现象,因而通过现象可以认识实体。 列宁的这些思想是唯物主义地改造黑格尔实体概念的结果,足见列宁 对实体概念并不是完全否定的。

物质组成维度(物质实体和属性)(7)

属性依存于实体,没有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的属性,只有实体才能离开别的实体独立存在。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说,实体也依存于属 性,这是指,实体不一定依存于某一种属性,但总有一些属性,实体总是通过一些属性来表现自己,黑格尔上面说的实体是原因、现象是 结果,即指此。

没有任何属性的实体是没有的。任何实体至少有时间性(连续性)、空间性(广延性)、与其他实体的关系、运动等属性。 除了实体而外,凡可以在思想上被区别开来的都是属性。从属性中可以分开出来加以论述的是关系。

关系与属性表面看来有明显的区别,关系必须涉及二者,即两个关系者,而属性只涉及一方,即实体。关系至少是两个关系者的关系, 属性则可以是一个实体的属性。但事实上,关系和属性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关系从某种意义说是属性,属性从某种意义说是关系,因为归根到底,关系是实体的表现,而属性表现实体离不开实体与实体、实体与属性、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前面提到的四种属性,也是四种关系。时间性意味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空间性意味着实体的组成部分之间或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物体的颜色意味着物体和 不同光波的关系。物体的音调意味着物体和敲击者的关系。因此,总 起来说,实体以外都是属性,但我们仍可把关系从属性中区别开来。

有关系必有关系者,关系者至少是两个。关系者当然可以是实体, 但不一定是实体。属性可以作关系者,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的意识 就是属性。关系也可以作关系者,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中的生 产关系就是关系者。

这样,唯物辩证法的最初几对范畴便是存在和无、物质实体和属 性、关系者和关系,这些范畴是对客观世界的整体之最抽象、最简单、 最表面的描写,于是,我们把这些范畴称为整体范畴。

存在概念既然是唯物辩证法的开端,而它又是最一般的最广泛的概念,那么,由它就可引出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命题。世界是存在的, 即客观实在的。或者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客观实在的,因为这个 世界不外是物质及其属性、关系。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它的属性、关 系因而也是客观实在的。

人类社会,作为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 的,意识、精神、思维、认识,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客观实在的。 但是,像杜林那样,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和属 性虽然可以用存在概念加以概括,但它们不是并列的,属性从属于 物质实体,必须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命题。因此,从 存在开始,唯物辩证法不仅有了一个开端,而且奠定了它的唯物主 义基础。

有了一个开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内容就可以逐步展开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