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儿行千里母担忧)

今年的春节假期即将过完,有的朋友甚至已过完,已经纷纷奔赴工作岗位。这真是人生无奈之事,为了生存都要背井离乡各奔东西。几千年来自古如此,也因此在中国古代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歌,比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等。但是如今的分别似乎已经少了古代那种无限凄楚的痛苦,因为有手机等通讯设备,似乎随时都可以打电话,但是也正是这种东西冲淡了人们的感情,甚至原本浓浓的亲情。但是有一种亲情是不该被冲淡的,说起这种感情就想到在古代流传至今的一句话,这是一句任凭一万部手机都无法替代的话,这句话叫:“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儿行千里母担忧)(1)

今天,在这个充满离别气息的时日里,让我们再次回顾这句话,甚至哪怕让我们自己重新在心里默默念叨一遍也行,以提醒我们在转身的瞬间,背后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目中的深情。从这个角度来看,重新叙说这句话,意义重大,也非常有必要,因为此时我们说的已不再是一句话几个字,而是那快被淡忘的离别仪式和传统。我们已经有多久都是急匆匆来去,心里只惦念着工作或别的事情,总之,我们已经忘记了有这么一句话了吧。今天,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的出处,根据有限的资料显示,“儿行千里母担忧”出自小说《隋唐演义》。

(附:补充一点小常识,那就是《隋唐演义》的作者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而是一个叫褚人获的清朝人。褚人获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才华横溢、名气很大,但是却一生没有去考过功名,而是专心致志做了一名小说家。这在读书人只能通过考取功名的古代,确实十分另类,因为连我们熟知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都不能免俗,还去考功名,一下考到71岁才考了一个贡生而已。这个褚人获是一个创作力非常旺盛的小说家,他一生写了大量著作,比如《坚瓠集》《宋贤群辅录》《退佳琐录》《续蟹集》《读史随笔》等。)

接着我们继续看“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出处,在《隋唐演义第二十四回:豪杰庆千秋冰霜寿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儿》这一节中,好汉秦琼和单雄信等一帮好汉吃酒,因为高兴,多吃了几杯,又一块说话,直到五更天,秦琼见时机很晚,就先告辞回家。可是等秦琼到自家门前时才发现,大门大开,母亲立在门前,旁边是媳妇在扶着老太太。秦琼大惊问母亲为啥不休息?母亲很不高兴,回到房间,满眼都是老泪纵横。秦琼吓了一跳,赶紧跪下。要知道,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正史中,秦琼都是以孝顺出了名的,堪称隋唐第一知名孝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儿行千里母担忧)(2)

母亲说你这孩子,去了什么地方喝酒,为何这么晚才回,你都不知道儿行千里母担忧?看到街上有人被打,很多人都过去看热闹,我却不敢,我生怕你出了什么闪失。

通过这一节,虽然寥寥数语,尤其“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句,就把一个母亲对于儿子的牵挂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万分感动。但是在“儿行千里母担忧”后面还有一句话,值得天下儿女都来读一读、想一想、思考一下。后面这句话就是:“母行千里儿不愁。”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一目了然,但是这句几乎人人都懂的话,却令人遗憾的是它是一个现实情况。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被“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时候,却经常犯两个错误:第一是不但无法理解作为母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种唠叨和念念不忘的牵挂,反而还感到母亲年纪大了啰嗦。第二是不能对母亲的担忧进行健康、正确的回应,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儿行千里母担忧)(3)

另外,对于“母行千里儿不愁”这句话,我们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之外,很少去关注和思考这句话本后的意义。亦即它的深层意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其中原因也有两点:第一点即是我们作为儿女的从母亲那里获得爱获得习惯了,在索取母爱方面养成一个惯性,即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或忽略回报,而且认为索取母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从来不想回报母亲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第二点我们或许不愿意承认在这方面的自私,我们会说我们有回报之心的,但是却没有回报的能力等等,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回报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作为母亲,她渴望你给予她的回报,并非你一定要给予她多少钱财,她要的只是你的安好,以及你把你的安好的情况及时告诉她,让她感到安心,同时,在这样的前提下,你还能及时关心她内心的忧愁和快乐,如此而已。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儿行千里母担忧)(4)

结语: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真是一语道尽千古母子关系,却也一语道尽我们存在的严重问题。正如歌中所唱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愿离家的游子们不要忘记或忽略自己的远行对母亲内心造成的影响,以及她那割舍不断的牵挂。更愿天下儿女能够在母亲远行的时候,能够多一份牵挂和问候,以慰藉母亲那落寞的心。(喜欢请关注【说历史的女人】)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点不假(儿行千里母担忧)(5)

参考资料:《隋唐演义》、褚人获个人资料、古代诗词大全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