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比较好玩的地方(来六安一定要去的地方)

大家好啊,今天来给大家讲讲六安哦

首先还是游玩线路和景点介绍哦

Day 1皖西大裂谷——毛坦厂老街

1. 皖西大裂谷

皖西大裂谷位于六安市南边25公里处,原名避王岩,据说因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此作战而得名。当地老百姓称这为“三道闸”,整个景区状如三节莲藕,最好玩的便是在峡谷中穿梭攀爬,峡谷两侧峭壁耸立,窄处仅容一人通过,有些地方只是简单地架着垂直铁梯,向上攀爬很有挑战性,有些地方甚至要踩在峭壁上借力,悬崖顶上时有水帘跌落,峡谷虽然不长,但攀爬的乐趣十足。

三道闸的每一道闸景色都不同,一道闸南北山崖壁立,谷底难容一足,出一道闸,南面山崖上有一巨大的石洞“石窟王宫”;二道闸比一道闸更加窄长、险峻,两侧悬崖形成“一线天”,抬头只见几缕阳光射入谷底,闸内还有一高约50米的水帘;三道闸有三层楼高,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此外,景区还有大王井、雄起岩(点将台)等景点。

三道闸属于大裂谷,即体验区,是需要走狭窄的岩壁缝隙和攀爬的地方,经过大裂谷可到达山顶观景,然后走另一条好的山路返回。节假日来景区游玩的游客不少,比普通景点的拥挤更加令人汗颜,想象下大队人马堵在一线天里,左右前后都动弹不得的情景,所以最好挑选工作日前往。

因为在大裂谷中攀爬需要一定体力,所以1.2米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禁止走大裂谷那条道(体验区),可以由好走的那条山路到山顶看看风景,然后原路返回。

六安比较好玩的地方(来六安一定要去的地方)(1)

2. 毛坦厂老街

据说老街始建于明初。当年朱洪武打下南京,甫践帝位,为抗衡元人的骑兵,乃令苏皖一带州县养马输军。其时,六安州南部山区有一片空旷的平川,茅草丛生,蒿艾遍地,是牧马的绝佳之地,于是州官便于此设厂饲马,称为茅滩厂。后谐音转字遂书作“毛坦厂”。明统一后,马放南山,毛坦厂因领一方风水,商旅辐辏,渐成山南重镇,从此历五百年风雨而不衰。如今,随着文明创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毛坦厂新镇崛起,姿貌恢宏,而老街仍岿卧一隅,为人民留下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保留了一片怀旧的境界和氛围

六安比较好玩的地方(来六安一定要去的地方)(2)

Day 2 大别山

大别山横跨鄂豫晥三省,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相传李白曾到此,登上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放眼南北二侧的风光,感慨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山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

大别山不但景色雄壮,风光无限,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是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在安徽省霍山和岳西县的交界处,最高的三大峰均在此处,三峰呈品字形排列,主峰白马尖和次主峰多云尖紧紧相依,南面的第三高峰天河尖遥相呼应,气势磅礴。

六安比较好玩的地方(来六安一定要去的地方)(3)

Day 3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

马鬃岭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北麓一座独具特色的自然宫殿,是一原始、古老、完整的绿色宝库。

马鬃岭核心区及周边自然鉴赏点多达60处,奇峰、奇松、奇花、怪石遍布全区,山景、水景、林景错落有致,相互辉映。

马鬃岭前挂气势恢宏的百米飞瀑;核心区内深藏耐人寻味的三叠泉和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岭头一座石佛遗址,其间还残存着四尊石佛像,一块石匾,相传其古寺为宋朝年间所建,是善男信女求神拜佛之场所。

六安比较好玩的地方(来六安一定要去的地方)(4)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六安的风俗民情哦

1.大别山民歌

大别山民歌是安徽皖西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了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的本土的大山山歌之特色,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安徽省六安市申报的“大别山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76Ⅱ-77。

  在皖西在六安,大别山纵横千里,淮河水穿境而过。皖西大别山民歌以山而生、以水而传。山水相连,生生不息。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劳动号子为主。皖西大别山民歌在音乐上,传承了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古代时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体现了近现代时期的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面貌。如:有反映皋陶治法、大禹治水、楚汉之争,以及辛亥革命、红军起义等民谣民歌;还有反映社会建设时期的生活、生产的民歌;以及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六安社会风土、人情、民俗等民谣民歌。最有影响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革命民歌唱遍全国。在原汁原味本乡本土的皖西大别山民歌中,最有影响的是《挣颈红》、《慢赶牛》等曲调,曾在安徽乃至全国产生过巨大的反响。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有:1、原生态特征;2、明显的地域特征;3、综合的艺术特殊。主要价值有:1、历史学价值;2、美学价值;3、社会学价值、艺术学价值。

  皖西大别山民歌以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域性,兼收了通过水路流传来的其他不同形式民歌艺术特点,又不失自己的本土的大山山歌之特色,既具有山的沉稳、豪迈、厚实之特点,又具有水的流畅、悠扬、灵动之风格,是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格特点

  大别山民歌[2]带有明显的吴楚风格与南北兼容并蓄的特点,这种复杂性又使得它更加奥妙无穷,丰富多彩。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修辞手法和演唱形式。

  大别山民歌大多保持了原始音调,其曲调大致有两类:“挣颈红”和“慢赶牛”,其中前者曲调较为高亢,后者曲调较为婉转。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

  大别山地处江淮交界地带,其文化和音乐均有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中性色调,曲风明朗活泼,刚柔兼容。民歌亦具中音色彩,旋律音调更添一股清新的山野风韵。大别山民歌具有口头说唱艺术的特点,许多民歌都有口语化倾向,朴素、简洁、明快、生动。由于歌唱者的方言、语音、语调的地方性特点,大别山情歌的声腔变化、情感抒发各不相同。这些歌唱往往是“信口开河”、“触景生情”、“以情带声”,因而既具有山的阳刚粗犷,又具备水的婉转悠扬。其声韵旋法受江南文化影响较多,音乐风格偏于婉转优美。

  在修辞上,大别山民歌“赋比兴”皆用,以“兴”为多。以副抒情法如:“俺跟二哥隔个墙,顿顿吃饭他来望。吃个麻虾留个腿,吃个鸡蛋留个黄。人家疼妻俺疼郎。”内容自然朴实,以内在感情作底,以直陈其事作面,没有丝毫的做作,韵味很浓。大别山民歌的比喻“类繁”而“切至”,有明比、暗比、排比、对比、反比等等。如:“小妹生得乖又乖,远远见她飘过来。走路好比蝴蝶舞,打伞好似牡丹开。爱坏多少好人才!”将走路比喻为蝴蝶舞,打伞比喻为牡丹开,更突出了姑娘的美丽多姿。又如暗比:“新打塘埂溜溜光,里栽杨柳外栽桑。东风刮来桑缠柳,西风刮来柳缠桑。树叶落在树根上。”歌中无一情爱字眼,却借桑柳相缠的形象,把情人相恋的热烈程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兴”的修辞手法在大别山民歌中用得最多,比如以实物起兴的民歌《草鞋扒子五个桩》唱道:打双草鞋送情郎/礼物虽贱情意重/愿郎把妹记心上/切莫穿双丢一双。

  “重叠”手法,是大别山民歌的又一常见修辞,主要是借“重叠”句子强调旨意和感情。大别山民歌中月份歌,如《盘茶歌》、《十二月花》、《孟姜女送寒衣》、《十二月望亲人》、《十二月想郎》,其结构手法及布局均如出一辙。大别山民歌中衬字用得也很多,衬字在民歌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涵义,它只用于补足歌曲语气感或渲染歌曲气氛,在歌曲中似于陪衬的位置。但是,由于它们都不受歌词(曲)陈述关系的束缚,能自由、尽情地作音乐抒咏,因此,对充实歌曲内涵,丰富音乐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大别山民歌经常在句子的中间或尾端使用一些衬字,以增强歌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呀、啊、啦、哪、哎、哇、哈、嗷、嚎也乃啊、哎咳嗬是嗬、一子呀儿哟、一么那厢嗨”等等。凡当地习惯用的语虚衬词,都在民歌0现过。如著名的《采茶歌》:“春季里来采茶忙(哎),哥妹双双上山冈(哟),哥在前面昂头唱(哎),妹在后面爱俏郎(啊依子哟)”,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热烈欢快之情。

  代表作品

  大别山民歌所表现的艺术内容来自于大别山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跟大别山地区的生产生活内容紧紧相连,是他们劳动的创造,生活的结晶,感情的宣泄。大别山区处于鄂豫皖交界。由于地理条件局限,大别山区农业生产主要依山而耕,大别山人多以营林伐木、种茶采茶、畜牧养殖为业。山民的生产活动大多在山地林间,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山歌,如采茶歌、放牛歌、长工歌、号子等,表现的手法比较简单、直接。

  比如当地结婚闹新房和建房起梁时常以合唱的演唱方式歌之,既热闹喜庆又风趣幽默。如《闹新房》[领:一进新人房。众:喜呀!领:新人房里亮堂堂。众:喜啊!领:左边摆的箱和柜,众:喜啊!领:右边摆的柜和箱,众:喜啊!领:一床锦被盖鸳鸯,众:喜啊!鸳鸯成对,凤凰成双,夫妻和爱,地久天长,百年好合,五世其昌。]一领众和。这种“现编现唱”形式最为灵活,最能吸引观众。

  情歌永远是民歌的之殇,大别山民歌也不例外,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爱情的各个方面,它包括赞慕、初识、试探、诘问、初恋、相思、热恋、起誓、离别、送郎、思念、苦情、抗争、失恋、逃婚等,如表现赞慕的有:日头看看往西飘/路上走个花娇娇/十指尖尖描花手/扇子隔脸不让瞧/青竹挑鱼馋坏猫。表现相思的有:好个明月挂天心/好个乖姐在邻村/望着月亮难当饼/看到乖姐难成亲/害哥得了相思病。

从艺术欣赏和审美的角度看,这些民歌直白朴实,实际上是大别山人民人性美、人情美的极好体现。

2.淮河柳编工艺(霍邱柳编)

 柳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上溯历史达500多年。相传北宋岳飞的副将刘琦命百姓编筐,令将士在黄岗西抬土筑台,庆贺败金兀术胜利,此台史称“贺胜台”。每逢重大的民俗节日,当地人以柳条扎龙舞凤,以示吉祥。柳编编织工艺流程复杂,做工精细,而且工艺原始独特,纯手工编织而成,就传统花瓶而言,从上经盘底到收口、拿沿,几乎不用什么工具,即使是樑棍、模具也都是土产的“手工造”,但是编织出来的产品,结构严密,形体圆润,其精细程度,令人叫绝,可谓是传统柳编工艺的精品!“径编”、“立编”为沿淮蒙洼柳编艺人独创的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传承价值。柳编工艺精美,历代艺人代代相传,是一项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产品通过着色、渲染,显得古朴、高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柳编产品坚固耐用,朴素大方,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然而,由于柳编工艺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工序复杂,如刮皮、烘烧,做起来特别辛苦,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一部分工艺失传,面临濒危境地。柳编在相当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淮河两岸人民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保护、发展这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庐剧(六安市)

庐剧原名“倒七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皖西大别山一带的山歌、合肥民歌、巢湖民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锣鼓书、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的,因其创作、演出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最后定名为庐剧。庐剧的传统剧目分本戏、折戏和花腔小戏几种,本戏以爱情、公案等为主要内容,折戏是从本戏中抽出的精彩部分,花腔小戏以小喜剧和闹剧为主。较有影响的庐剧剧目包括《彩楼配》、《药茶记》、《天宝图》、《柴斧记》、《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放鹦哥》、《卖线纱》等。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上路以六安为中心,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带有山区特色,称为“山腔”;下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丽婉转,细腻平和,显出水乡风味,称为“水腔”;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的特色,明快朴实,自然清新。

庐剧唱腔分主调、花腔两大类,主调是本戏和折戏的主要唱腔,既可叙事,也可抒情,适合表现复杂的情感;花腔多为民间小调,轻松活泼,常用于小戏。庐剧唱腔板式丰富,老板常有帮腔,满台齐唱,称为“吆台”。传统的庐剧没有管弦乐伴奏,只用锣鼓进行起奏、间奏和伴奏,俗称“满台锣鼓半台戏”。早期庐剧的表演比较简单,基本上是地方小调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动作一般不配合剧情。演出多为幕表制,基本没有固定的台词,多采用临时串词、套词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庐剧在表演艺术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庐剧具有很强的吸收性、包容性和普及性,它在唱腔上吸收了地方民歌小调、山歌、情歌、麻城“高腔”等的音乐,表演上吸收了鄂东的“花鼓戏”、“端公戏”、“嗨子戏”等的手法,不少剧目中融汇进了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观念和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庐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哦,大家记得关注我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