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红痢怎么治疗(仔猪红痢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该病往往无任何先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

该病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一旦流行会导致大批动物死亡,但造成年龄稍大的猪死亡的报道很少。北京市郊区某猪场保育仔猪发生一起病例,经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经过严格诊治,疫情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下面祺茂堂生物小编就具体来讲一下,猪红痢的症状,原因,治疗方法和用药!

仔猪红痢怎么治疗(仔猪红痢的临床症状有哪些)(1)

发病保育小猪有4窝,共35头,全部发病,死亡24头,发病率100%

一、猪红痢的发病情况和症状表现

1、发病情况 

发病保育小猪有4窝,共35头,全部发病,死亡24头,发病率100%,死亡率68.57%。本次发病突然,死亡快,有的猪死前无明显变化。出现下痢后,2~48 h内死亡,传播迅速,一般是整窝发病,死亡率高。

2、临床症状

近几年,养猪场出现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仔猪,在仔猪身上出现仔猪红痢,仔猪红痢本病又名仔猪梭菌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周龄以上仔猪少见发病。猪群中各窝发病率差异很大,病死率20-70%。病原抵抗力很强,并广泛存在于病猪群母猪肠道及外界环境中,故常呈地方性流行。

病猪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酸臭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体温升高到40~41℃,饮欲增加,病猪鼻镜干燥,皮肤、四肢末梢、耳尖发绀,口鼻流白色泡沫,呼吸困难。

腹部隆起,后躯沾满稀粪,发病后期出现血痢,有的拉含有灰白色组织碎片的红褐色稀粪。很快昏迷倒地,死亡。仔猪红痢常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2天发病,发病后数小时至两天可死亡。

在急性病例中,病状很不明显,生后吃奶及精神还好,常突然不吃母奶,精神沉郁,病仔猪不见拉稀即死亡。在虚脱或昏迷、抽搐状态下死亡。

病程稍长的病例,可见病仔猪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独处,怕冷,四肢无力,行走摇摆,腹泻,排出灰黄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故称红痢。

仔猪红痢怎么治疗(仔猪红痢的临床症状有哪些)(2)

患猪体温升高不明显或略微升高,达40.0-40.5℃

粪便很臭,常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及多量小气泡。体温不高,很少升到41度以上。大多数病仔猪死亡,甚至整窝仔猪全部死亡,极少部分仔猪耐过后可恢复健康同一猪场不同窝之间和同窝仔猪之间病程差异很大,按病程分为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为1日龄的仔猪发病,当天或第2天死亡。

部分病例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或只见到精神委顿,拒食,或尖叫等。初生仔猪突然排血便,后躯沾满血样稀粪,病猪衰弱无力,处于濒死状态。少数人没有下血痢,便昏倒或死亡。

急性型:患猪体温升高不明显或略微升高,达40.0-40.5℃。病程2d左右,常维持2-3d后死亡。

病猪开始出现急剧腹泻,排出含有灰色坏死组织碎片的红褐色液体粪便。患病仔猪皮肤干燥无弹性、重度脱水,表现不吃奶,后肢与肛门周围沾污暗红色血样粪便,不愿运动,日益消瘦,衰弱无力,衰竭死亡。

亚急性型:病猪呈现持续的非出血性腹泻,初排黄色软粪,其后粪便呈清水样,内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呈类似“米粥”状粪便。

表现食欲不振,极度消瘦和脱水,一般在出生后第5-7d死亡。

慢性型:病猪在一周以上时间呈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粪便是黄灰色,带黏液,会阴部和尾部附有粪痂。

病猪逐渐消瘦,生长停滞,不死者多成为僵猪,几周后死亡。

仔猪红痢怎么治疗(仔猪红痢的临床症状有哪些)(3)

有的病例可见到胸水及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出血

3、剖检症状

临床上以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腹泻为主,病猪可见消瘦,排出含有黏液、血液性质的粪便。

典型的病理变化在小肠。剖开腹腔后,清楚地看到某一小肠段(多数在空肠)呈深红至黑紫红色,病变和正常肠段两端界限明显,剪开肠管可见NV内充有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其内混杂多量气泡,肠粘膜潮红伸胀、出血,甚至出现灰黄色麸皮样坏死。

有些病例在肠浆膜下及肠系膜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腹腔内有多量红黄色积液。有的病例可见到胸水及心包液增多,心外膜出血。肝淤血或出血,色泽深浅不均,质地较脆。脾脏边缘和肾皮质部有小点出血。

特征性病变主要集中于直肠,可见肠壁高度水肿、增厚、褶皱消失,肠粘膜出血,肠腔内充满血样稀便,病猪脾脏稍肿大。

4、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测,初步诊断为猪密螺旋体感染。临床上该病要和猪增生性肠炎相鉴别。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猪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导致的一种肠道疾病,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和结肠前段。

同时,本病还要和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以及伪狂犬、猪瘟等相区别。取病死猪肠内容物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尖细、中间有3个左右弯曲的革兰氏阴性菌。

仔猪红痢怎么治疗(仔猪红痢的临床症状有哪些)(4)

这种病原体时常存在于发病猪身上 场里的猪群里,特别是种母猪的肠道中更多些

二、仔猪红痢的病原和发病原因是什么?

猪红痢又叫猪血痢、黑痢,是由猪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猪的一种传染性、黏膜出血性结肠炎。

仔猪红痢的病原为c型魏氏梭菌(又叫c型产气荚膜梭菌)。此菌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是长的大杆菌,长4-8微米,宽1-1.5微米。

本菌能形成芽孢。芽抱大于菌体的宽度,位于菌体中央,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英膜,是本菌的特点之一。

本菌为厌氧菌,在马丁氏血液琼脂平皿上,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隆起,周围有明显的透明的溶血坏。

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较快,如在37度条件下培养2-3小时即开始生长,肉汤呈均匀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厌气肉肝汤中生长,可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根据毒素种类不同,用以鉴定不同的菌型。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中。梭菌繁殖体的抵抗力并不强,一旦形成芽胞后,对热力、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就显著增强。

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原体时常存在于发病猪身上 场上的猪群里,特别是种母猪的肠道中更多些。

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后,污染圈舍、栏杆、垫草 和泥土等,新生小猪接触母猪的乳头、被污染的 垫草和泥土时,将细菌的芽孢吞进胃肠道而感染发病。

红痢病主要使刚刚出生的乳猪感染发病, 绝大多数为出生后1 ~3日龄内发病。本病不受 品种、气候的影响。

仔猪红痢怎么治疗(仔猪红痢的临床症状有哪些)(5)

主要成分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柴胡、鱼腥草等

三、仔猪红痢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说明

1、首先是,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和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对产仔房、仔猪舍、地面、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分娩母猪的腹部皮肤和乳房也应彻底消毒,用消毒药液擦洗乳房后再挤出少许乳汁才能让仔猪吃乳,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实施“全进全出”的育肥制度,定期消毒,”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2、发病后治疗 大群: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肠炎康来防治小猪拉稀,腹泻等问题。主要成分杨树花、白头翁、盐酸小檗碱、柴胡、鱼腥草等,能够预防和治疗猪腹泻病,黄白痢、红痢、针对畜禽肠炎,腹泻,痢疾所致的消化道损害等问题。

3、发病后,及时隔离病猪,对发病猪只及时治疗,未发病猪只立即使用药物预防,可有效减少发病和死亡。

4、为防止从疫区购进带毒猪只,外购猪只时,要了解当地疫情,新引进猪只隔离15d后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不良情况时方可混群饲养,但最好还是坚持自繁自养。

5、彻底消灭本病主要是采取综合防疫措施。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必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检疫一个月;在无本病的地区或猪场引进。一旦发生本病,最好全群淘汰,对猪场彻底清扫和消毒,并空圈2个月-3个月,经严格检疫后,确认无此病方能再养猪。

猪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粪便要及时清除。对于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只要出现病猪最好及时采取淘汰处理,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扫,进行严格消毒。

以上内容由济南祺茂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欢迎您留言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