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

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在武功长宁镇始设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在今县址设湋川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撤扶风县,贞观八年(634年)改湋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元和三年(808年)撤岐阳县。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1)

扶风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湋河流域。扶风县是西周文化发祥地、佛教古刹法门寺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周原遗址所在地,该遗址被列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出土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被誉为海内三宝、国之重器。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2)

扶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文化、汉唐文化、佛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东汉时期“班马耿窦”四大名门望族(史学家班彪、班固,伏波将军马援,耿家列侯耿弇,窦家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滔)功卓国家。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3)

那么,扶风二字是因何而来的呢? 扶风,原为官职名称,后将该官所辖区域以其官职称之,逐渐演变成地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地处京畿之地的关中中部地区,设立三个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京,是极大的意思,兆则表示数量众多,取国都的气派与规模宏大之意。左冯翊:冯(pÍng),意为辅,翊,意为佐,冯翊二字完整地可以读解为辅佐,取辅佐君王之意。右扶风:扶:扶助,风,风化,取扶助京师,以正风化之意。后来演变成这三个官员管辖的地区,史称“三辅”。后来诗句“城阙辅三秦”就是这个“三辅”。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4)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分布图。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5)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6)

三国魏以右扶风改置扶风郡,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南佐村)。西晋改为扶风国,移治池阳县(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十六国复为郡。北魏移治好畤县(今陕西乾县东好畤村东南),永安元年(528年)移治始平县(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随始平县移治今兴平县东南南佐村。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移治雍县(今陕西风翔县)。唐初改置岐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扶风郡,至德元年(756年)改名凤翔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在今扶风县址设立湋川县,在今武功县长宁镇设立扶风县(俗称东扶风),唐贞观元年(626年)撤扶风县,唐贞观八年(634年)改湋川县为扶风县(俗称西扶风)。从那时起,中间除金天眷三年(1140年)更名扶兴县,随即金皇统二年(1142年)又恢复扶风县名,以及公元1958年至1961年扶风县并入兴平县以外,扶风县名一直使用至今,约1380年之久。

扶风风味小吃

1、豆花泡馍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7)

豆花泡馍是陕西省西府宝鸡扶风地区汉族风味名小吃,其馍采用独特工艺加味料烙成,厚过寸,锅形,敲之有声,俗称“锅盔”,对火候、口感要求严格,色金黄,外脆内韧,嚼之劲道麦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叶;豆花用品质上乘的黄豆土法做成,鲜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馍在宝鸡一带非常流行。

2、功夫锅盔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8)

扶风功夫锅盔一个都有40余斤重,金黄颜色格外诱人。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这和锅盔的用料及制作方法密不可分。扶风功夫锅盔的制作方式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鏊中,烙制过程中,要用麦草文火烘烧八小时而成,可见费了不少功夫。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10天半个月也不会起霉变质,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

3、一口香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9)

一口香即扶风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一碗面就一口,一筷子挑起来就吃了,扶风的一口香在岐山燥子面的基础上精工细做,只吃一口,就让你流连忘返,一般年轻小伙要吃好几十碗。来法门寺玩,若没吃一口香,等于没来过扶风。

4、扶风面皮

扶风县位于关中腹地,地处“八百里秦川”核心区,土层深厚,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六百毫米上下,无霜期二百天左右,日照时间较长,很适宜小麦生长。成熟后的小麦,拿上几粒用牙咬开,满嘴麦香,可以看到呈半透明玻璃状的角质胚乳,细腻紧密,光洁如玉。

扶风地图形状(好听的地名扶风)(10)

扶风面皮又叫御面、凉皮,据说是古代皇家贡品,从唐代的“冷淘面”演变而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