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与马德华(马德华师兄六小龄童)

心有灵犀一点通

大家熟悉的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原名叫章金莱。我和他从 1982 年认识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们之间的情谊就像一壶醇香的 老酒,愈酿愈醇。

在拍摄《西游记》的时候,我们两人住同一个宿舍,所以关系要比 旁人更近一些。他比我小,但是戏里戏外我都喊他一声“猴哥”,其中 浓缩着我们二人不需矫饰的兄弟之情。

六小龄童与马德华(马德华师兄六小龄童)(1)

大家在看《西游记》的时候,都觉得我们师徒四人就像是一个整体, 每一个人都形象鲜明,却都为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走在西行之路上。久而 久之,我们都找到了属于我们戏中的身份认同,戏中的关系也逐渐地成 了我们之间的默契。

《西游记》拍到后面的时候,我们都达到了一种“情之所至”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我们在演,而是剧中的人物真的在做。比如我们进了 一间屋子,一进门看见了一个座位,我就自然而然地抢先几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这个时候猴子就跳到我的身后,拽着我的耳朵说:“呆子, 师父还没坐呢。”我揉揉耳朵说:“你这该死的弼马温,这是我给师父占的地儿,你一边去!”

类似这样的情节都不是剧本上有的,全是我们根据一个故事轮廓即兴的表演。正是因为我们熟悉了自己扮演的人物,同时对彼此有了这样 “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才能让我们师徒四人浑然一体,表演得更 加真实。

两次难忘的生日

我一直比较低调,不爱公开过生日,一般有影迷问我,也被我含糊地岔过去了。前几年有一次,忽然有很多人在 8 月 10 号给我发来了生 日祝福。我不明所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有一次一个记者朋友打 听我的生日,我不好回绝,因为我是 1945 年出生的,所以就回答说:“我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那年出生的。”结果记者朋友误以为我是 8 月 15 号前后出生,网上便流传出了 8 月 10 号是我生日的笑话。

六小龄童与马德华(马德华师兄六小龄童)(2)

其实我的生日是在 5 月,有一年生日正好是在金莱的绍兴老家拍摄《西游记》。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到金莱家做客。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把 我带到他们家,一路上我还在想这猴子又想耍什么鬼把戏,可到了他家, 刚一进门,他的老母亲就给我端上来一碗醪糟,里边还放了两枚鸡蛋。

我一下子有点蒙,就问他的老母亲:“伯母,您这是什么意思?” 金莱的母亲南方口音很重,我听不太懂,但是大概意思是: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特意给你做的鸡蛋醪糟。知道你是回民,这里面的东西你 可以放心地吃。

我当时是含着眼泪把这碗醪糟吃完的,拍戏时受的委屈和苦难全都 被这碗热乎乎的醪糟消散了。我一边吃,金莱和他的母亲一直笑盈盈地 看着我。我想,只有一辈子的好朋友和真心疼爱自己的母亲,才能想到这一点吧!

六小龄童与马德华(马德华师兄六小龄童)(3)

另外一次是在云南保山。拍完戏之后,金莱过来跟我说:“呆子,咱们今天别吃饭了,出去转一转吧。”

我一听也好,也没多想,就和金莱出去了。那个时候保山特别闭塞, 没有多少户人家,也没有来往的游客,发展比较滞后。金莱带我绕着山路走了半天,到了一个像冷饮店一样的小食铺,说道:“咱们今天在这 儿吃点吧。”

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就为吃点东西,至于跑这么老远吗?

正在这个时候,于虹提着一个盒子走了进来。于虹是“二炮”基地 文工团的演员,被借调来《西游记》剧组当场记。在《扫塔辨奇冤》一集中扮演外国使节,在《天竺收玉兔》中扮演王后。当时她和金莱正在 搞地下恋情,因为金莱的父亲六龄童— 章宗义先生和杨洁导演有一个 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允许章金莱在拍摄过程中谈恋爱。但是当爱情的火花碰撞出来,哪里能抑制得住?只不过金莱一直瞒着剧组。

六小龄童与马德华(马德华师兄六小龄童)(4)

我一见于虹走进来了,更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这个猴子又在耍什么把戏,如此一来我不是成电灯泡了吗?

没想到他们两个人对视了一眼,于虹笑着说:“德华大哥,金莱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让我出去给你买个生日蛋糕。可我在保山找了一大圈,就找到了一个糕点铺子,买了个不太像样的糕点,我俩一块给你过个生日。”

她说完后,金莱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在云南的那一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这个时候还能够有 一个人记着我的生日,那种感动真像寒夜中的一束火把,温暖极了。

事后我说:“金莱,我感谢你。今日往后不管你怎么对我,我都拿你当一辈子的兄弟!”

六小龄童与马德华(马德华师兄六小龄童)(5)

文章摘自《悟能》作者:马德华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表演艺术家、央视版《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的首部自传。书中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从艺道路、拍摄《西游记》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艺术理念、恩师朋友、家庭故事、业余生活等。马德华老师以他特有的诙谐幽默,为我们讲述了另一种视角下不一样的西游故事。书中插入大量珍贵照片,很多都是从未向外界公布的,可以让读者一饱眼福。此外,本书中所传达的“甘愿做男二号,但永远用男一号的标准来诠释男二号”“不能把角色演脏了”“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极致”“用笨办法做事”等精神和艺术理念,都会对当下的读者有很多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