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农村建设新政策(新农房韵育新江南)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这两天,常州经开区横山桥芙蓉的136户村民领到了宅改新居的钥匙,粉墙黛瓦的新中式风格别墅令村民们赞不绝口。

在溧阳市上兴镇龙峰村、竹箦镇姜下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老家,因为不仅老宅翻新、住得舒适了,还能就近找到工作。

目前,常州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现代化宜居农房,打造新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今年计划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6000户,到2025年末,全市完成5万户和500个村庄的改造任务。

常州新农村建设新政策(新农房韵育新江南)(1)

横山桥芙蓉农房改造项目

农房改得有“韵味”

常州在推进农房改造过程中,加强了新建农房的设计引领,努力建设一批饱含“常州韵味”的“样板房”,让农房成为未来乡村的风景。

记者上月走进横山桥镇芙蓉宅改项目。穿过江南园林特色的圆形拱门,独栋或联排别墅、多层住宅错落排开,楼宇间隔宽阔疏朗,并点缀有灌木丛、竹子、巨石等精致小景,置身其间,移步换景,别有风韵。当天同行的参观者都频频感叹,非常羡慕芙蓉村民。

该项目位于横山桥镇梁家桥村北界,还建有1万平方米公建配套区,包括“芙蓉湖畔”新型社区服务、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业态。“比城里的别墅还好!”“功能配套齐全!”在农改房交付现场,村民们的称赞不绝于耳。

在钟楼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已建好的10栋新中式风格小楼样板间,也让村民们满怀憧憬。“这样的别墅,比现在家里住的房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家里的老人看过后已经等不及要搬新家了。”在杏塘村住了36年的村民胡忠兴告诉记者。

农房改造的同时,周边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原来的违建、破损围墙等都一起得到整改。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常州力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强化乡村特色风貌规划引领,逐步完善各类功能配套,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促进新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优美成片、城乡有机融合。

“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农村差异大,农民需求多,很多村民有改善住宅的愿望,但对改建房屋部分农户存在难处。为此,各地充分尊重村民的需求,帮助解决问题,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常州新农村建设新政策(新农房韵育新江南)(2)

溧阳上兴镇龙峰村改造后农房

“要让村民在农房改造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一规划的同时必须尊重个性化需求。”溧阳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强裕介绍,溧阳市坚持规划先行,给每家每户进行统规统建、建筑风貌管控引导,聘请设计单位结合每户村民的需求免费提供图纸方案,房屋内部装修实现“私人定制”。

当地百姓习惯选择乡村工匠建造房屋,为此,溧阳市住建局针对乡村工匠进行培训,采取全过程质量管控举措,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杜绝安全隐患。

常州新农村建设新政策(新农房韵育新江南)(3)

常州新农村建设新政策(新农房韵育新江南)(4)

溧阳竹箦镇姜下村改造后农房

竹箦镇姜下村的困难家庭苏金凤家中拮据,他们将自己在主干道旁的宅基地跟村集体异地置换了一栋小楼。新家距离原宅基地仅10多米。置换后,村集体给的置换金还有结余,可供持续改善生活。姜下村村委书记吕岗华介绍,他们也在探索集中安置失独家庭等特殊人群,解决住房问题的同时解决养老等生活难题。

位于新孟河畔的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涵盖殷村、杏塘、泰村3个行政村,计划为780户农户进行集中居住区域提升改造。杏塘村委妇女主任季凤介绍:“我们以‘政府投资一点、乡贤支持一点、农户出资一点’的方式,高标准进行建设。不同户型、不同面积,农户出资不同,村民可自行选择。”

常州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的农房改造办法和细则,让农户们都对农房改造充满了期待。

家门口兴业创业

农房改造还有“下文”。村民住房条件好了,还要解决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问题。常州正在积极配套支持政策,努力打通制度瓶颈,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唤醒农村的“沉睡”资源,促进乡村产业迭代,带动农房价值跃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持续的增收来源。

“‘五一’长假来游玩的车辆一直排到了一号公路,有个卖冷饮的村民一天就赚了几千元;我们将继续引导村民选择合适项目进行创业,优先给予创业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竹箦镇姜下村党总支书记吕岗华告诉记者,该村的“鹅村”品牌已成“网红”,由此形成了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一站式配送服务、田园乡村文旅四大产业,年产总值超8000万元,年接待游客预计可达50万人次,已经带动村民就业、创业800余人。

在产业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姜下村村民吕华军和妻子原本在外地到处打工,2020年,夫妻俩回家把老宅翻新建起了3层小洋房,吕华军在镇上企业工作,妻子在村上的游乐园工作。“村里机会越来越多,我正在跟村委商量找项目进行创业。”吕华军说。

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提升,还将对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城乡布局形态带来大变革。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继续贯彻落实“532”发展战略,助力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以农房改造为契机,在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努力跑出美丽宜居新常州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度”。(黄钰 李佳 傅康)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