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道德经齐名的书籍:和道德经的天道

首先先说下什么是马太效应?

和道德经齐名的书籍:和道德经的天道(1)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

和道德经齐名的书籍:和道德经的天道(2)

马太效应常被应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反映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经常看《道德经》的朋友,肯定还知道这样一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两者一比较,好家伙,异曲同工之妙啊!

看来马太效应和《道德经》中的人之道一样一样的。

也就是说:对于弱者,没有人同情,反而会被强者掠夺。

这个是人道,也是马太效应说的意思。

另外需要提一句的是:世界书籍发行量排名,《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

我们这里说到《道德经》就得说说天道与人道。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增补不足的;

而人道就不是这样,而是减损不足的,增补有余的。

天道即自然规律,自然整体是保持一个平衡状态的,有阴就有阳,有盈就有亏。我们可以从物极必反,万事万物都有盛衰变化的角度去理解。

人道不同于天道,只要是人,就肯定有七情六欲,有善恶好恶。比如有钱的人通过开公司、做金融投资、搞房地产等创造更多的利益,而穷人只能通过简易劳动获得较少的生活费,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二八法则,也就是马太效应。

和道德经齐名的书籍:和道德经的天道(3)

人道是和天道有巨大差别的。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就是说天道对于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好恶,没有善恶。

我们的社会如果能遵崇天道,那么这个社会将是大同社会。

把多余的东西拿出来奉献给天下百姓,只有得天道的人才会这么做。

马太效应”的出现实质是社会强势群体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平等权的掠夺,必将加速社会财富与权力的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最终会引起社会的震荡;它造成了局部的繁荣,却扼杀了作为整体的生命,就像癌细胞的过度繁殖必将危及到作为整体的人的生命,而人生命的丧失却又使癌细胞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最后也必与个体的生命一起消失,连局部的繁荣都将不可得。

很显然,“马太效应”在小范围内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但同时也是消极的。人道也是消极的,而《道德经》中的天道就可以消除马太效应和人道的不利影响。

我们在整体上应该防范“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就像一只脱缰的小马,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发挥作用,但是同时要做好限制。

而老子《道德经》中天道就是对人道(马太效应)很好的限制,这个就是辩证思维,我们最好能较好的把握它。

总结一下:

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一般人,我们最好要遵循马太效应和人道,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潇洒,我们最好做那个20%,这样我们就能强者恒强。

但是,作为管理者或者得道者,我们就应该更加升华一下了,是不是应该这样:

和道德经齐名的书籍:和道德经的天道(4)

学习孙中山先生和孔子提到的天下为公,不做小我,做大我 ,也就是我将不我,奉献社会,这样才是更加的符合天道,才更有意义,也就像我国近代哲学家冯友兰说的那样,我们达到人的四个境界的最高境界:天人境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