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名来历(法国地名的起源与演变)

巴黎地名来历(法国地名的起源与演变)(1)

巴黎地名来历(法国地名的起源与演变)(2)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国家。根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资料,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人口已经相当稠密。这些居民开始使用语言,并给一些山脉河流命名,产生了最初的地名。随着历史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王朝的更替,经济的盛衰以及语言文化的发展,法国的地名经历了许许多多纷繁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一部内容丰富色彩斑烂的法国地名演变史。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法国地名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01 古凯尔特时期

在高卢语形成之前,影响法国古代地名的主要是古凯尔特语、古伊比利亚语、古利古利亚语、希腊语和古印欧语。其中古凯尔特语的影响最为明显。至今在个别法国地名中还留有古凯尔特语普通名词的痕迹。例如在比利牛斯山区有三条河,名叫le Gave de Pau.le Gave d'Aspe'le Gave d'Ororon。它们的名字中都用了gave。这个词来源于贝亚恩人的语言中gabe一词。而贝亚恩人的这个词则来源于古凯尔特语的gabe,原意是“山口”。还有一些地名虽然无法从古凯尔特语的普通名词中找到词源,但是它们的词缀或语音是与古凯尔特语有关系的。例如l'Aralle,l'Aure,是两条河流的名字,它们都用了古凯尔特语的前缀aura。法国南方城市Cannes与古凯尔特语中kan〔kan〕发音相同。

据考证。古利古利亚语对地名的影响主要是三个后缀:一asko,—inko,—êlo如法国有两个小镇名叫Venaska和Manosque,它们显然与—asko有关系。上阿尔卑斯省省会Gap,在九世纪时称Vapincum,这个名字与一inko是有关系的。

公元前500年,古伊比利亚人越过比利牛斯山来到法国。他们的语音给法国的地名也带来了一些影响。比较典型的一个词是ili—berri(新的城市)。法国现在有个小镇名叫Elne,旧时叫Illiberi,就是从这个词演变来的。

希腊语对法国地名的影响较小。能证明来源于希腊语的地名有法国南方城市Nice和Antibes。Nice在公元前一世纪叫做Nicaia或Nicaea这两个名字来源于希腊语词nikeé(胜利)。Antibes在公元前五世纪叫做Antipolis,希腊语中解释为“对面的城市”。法国现在还有两个地名也岀自希腊语,它们是Agde和Leu-cate。

除以上四种语言外,法国人把其它无法确定归属的史前语称为古印欧语。人们对这种语言了解甚少。唯有一点是确知的:在古印欧语里,前缀ar—是河流的意思。法国的河流I'Arance,Iarize以及瑞士的河流I'Aar,都用了这个前缀。

02 高卢时期

凯尔特语传到高卢后逐渐变成了一种高卢人特有的语言,称为高卢语。髙卢语的构词法一般是“限定成份 被限定成份”。出现在地名上最常用的被限定成份是ialo(地方)。它在法语和奥克语中分别变成一euil和一uejols,是许多地名的后缀。由这两个后缀构成的地名有Mareuil,Vendeuil,Vandeuil,Cassujoéuls等。用来构成地名的高卢语词还很多。如bona(基础),briga(高地、要塞),briva(桥),magos(田野、市场)等。

高卢地名中还常借用凯尔特语中dūnos一词作后缀。此词拉丁化以后变为dūnum。现在上塞纳省的一个小镇叫Meudon,公元前一世纪叫Meclodunum,就是这个后缀与高卢语词mello(丘陵)相结合构成的。这个后缀还常和人名结合构成地名。如Laudun,Verdun,Embrun三个地名就是这样构成的。直到罗马人入侵高卢时dūnum还常常和其它词一起构成复合地名。

高卢地名除复合词外也有一些是简单词。例如dūnos除了作为后缀岀现在地名上.本身也构成一些地名。在法国的阿里埃日省、歇尔省、安德尔省、默兹省和涅夫勒省都有名为Dun的村镇。它就是从dūnos演变过来的。又如briva在高卢语中是“桥”的意思。现在法国地名中的Brèves和Brives就是从这个词演变而来的。

法国许多河流的名字都有古老的历史。高卢人曾为不少河流命名。在高卢语的普通名词中dubron是“水”的意思,它常出现在河流名字的后一部分。如在小河le Verdorble,le Berna-zobre,le Vernoubre的名字中都可以找到dubron的痕迹。在高卢时期还常用凯尔特语构成河流的名字。例如rhin在凯尔特语中是“河流"的意思。到高卢语中变为renos或rinos。从这个词派生出来的河流名字有le Rhin,le Reine,le Renon等。

03 高卢一罗马时期

这是民众拉丁语逐渐代替高卢语的时期。

公元前五十八年,罗马人征服了整个高卢。但是在他们统治的最初阶段,居民们仍然使用高卢语。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法国南部和东部以外,大家继续用高卢语来命名地名。当时的城镇多数采用部落名字的夺格。这些部落的名字大部分是高卢语,也有一些是古凯尔特语。例如法国首都的名字Paris就是从部落名Parisii变来的。另一座城市Angers,六世纪时叫Andecava civita,这个地名是从他们的部落名Andecavi变来的。法国中部城市Limoges也是从部落的名字Lemovices变过来的。

随着罗马统治的延续,拉丁语逐步代替了高卢语。许多城镇的名字出现了两种语言混用的情况。它们常常用高卢语作限定词,加上拉丁语的词尾,然后前面安上罗马帝国创始人César(恺撒),Auguste(奥古斯特)的名字。如古地名Augustodum就是这样来的。发展到后来混用现象逐渐消失,拉丁语取代了高卢语。

还有不少城镇以神的名字命名。如Beaune,Baulne,Beaunela等地名是从高卢神的名字Belnus演变而来的。Bellême,Bleomes等地名系从高卢智慧女神的名字Belisama演变而来。Mercuès,Mercoeur等地名则以罗马神的名字Mercure为其来源。

这一时期的一个标志,是罗马文明的语词被用于地名。例如,罗马人称“驿站”为muta-tio,由此产生了Mudaison和Muizon两个地名。罗马人称“店铺"为tabaerna,现在法国的村庄名Tavernes就是从这个词来的。

在这个时期,高卢语中一部分表示水文地理的名词逐渐被拉丁语取代,根据这些拉丁语产生了许多地名。如表示“河流汇合处”的名词condate被confluentes取代,从而产生了Confrans,Confolens,Conffoulens等地名。表示“边界"的名词équorande被fines代替,从而产生了Fins,Hinx,Hings等地名。

由于耕作业不断发展,还有些地名往往是土地所有者的名字加后缀构成。常用的后缀有—acos(拉丁化后变成一acus),—acum,—anus,—one,—inus等。

04 法兰克时期

随着法兰克人的入侵和罗马帝国的崩塌,日耳曼语对法国当时的主要语言——民众拉丁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上日耳曼人操着不同的方言,所以这个时期法国的地名出现了混杂的局面。

当时用日耳曼语的普通名词来命名地名成了一种时尚。在日耳曼语中fera是“家庭”或“领地”的意思。因此在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和西哥特人占领过的地方有Fera(现用名LaFere),Phara(现用名La Fare),Lafare这样的地名。又如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日耳曼人把“小溪''叫做bach因此出现了叫Rohrbach的地方。在弗朗德地区把教堂叫作kerk,法国北方城市Dunkerque就是因这个词而得名的。

在这个时期还岀现了在拉丁语的普通名词前加上日耳曼人的名字命名的世袭领地。例如在拉丁语名词monte,valle,ponte之前加上日耳曼人的名字,出现了新的地名Radepont,Herbeuval,Giraumont另一种命名地名的方法是在要人的名词后加后缀。到后来还出现了单纯用日耳曼人名命名的地方。

法兰克人入侵时,法国的主要河流都已有了固定的名字。受日耳曼语影响的只是一些次要的小河。如在加来海峡省有一条河,公元723年时叫Agniona,但是在法兰克人到来以后,它就根据日耳曼语aha(水)一词改名为Aa.延用至今。还有一些小河的名字与日耳曼语bek—(西北风)有关,例如诺曼底省的le Bebon,鲁昂市内的le Robec以及芒什省的le Houlbec。

尽管在法兰克时期日耳曼语对法国地名有很大影响,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用拉丁语命名的新地名。如用拉丁语词maceriae(遗址)取名的城市Mézière以及用这个词取名的村镇Mézière。另外还出现了用拉丁语的后缀来命名的新地名,例如用一ăria构成的地名Bagnères—de—Bigorre,用—ǒlum构成的地名Bagnols等。

在法兰克时期并不是所有的地名都来源于拉丁语或日耳曼语。九世纪西班牙的瓦斯康人入侵法国,带来了用巴斯克语命名的地名。布列塔尼人从英国的威尔士和康沃尔地区来到法国,他们取的地名常以plou,gwik,tre或lan开头。另外,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与基督教有关的地名。

05 封建时期

到十世纪末,法国结束了入侵带来的动荡,建立了稳定的封建社会。山脉、河流、村镇、城市的名字也基本固定。但是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仍然给地名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名。城堡是封建时期特有的建筑物,因此人们常把表示“城堡”的名词放入地名。如根据castellum(小城堡)一词产生了Castels,Castel-nau,Le castellet等地名;根据fert'e(古堡)一词产生了LaFertJe—Bernard,LaFert'e—Macé,LaFerte—Milon等地名。marka这个词当时指“边境地区”、“领地”,从而就岀现了Lamarcke这个地名。另外,当时还产生了以后缀一ière或一aie加上领主的名字命名的新领地。

由于手工业的兴起,当时除了继续用表示“路”、“桥"的名词来取地名外,还岀现了与“工场”、“作坊”有关的地名。Faverges,Fargres这两个地名就是从fabrica(作坊)这个词起源的。塔尔纳省的Ferrières与炼铁铺的大量出现有关。由于风磨坊的岀现,名叫Moulin或Moulins的地方也相继产生。

封建时期宗教文化发展迅速,因此与宗教有关的地名也大量涌现。例如Naucelle,Naucelles这两个地名就与当时指“修道院”的名词calla有关,它们现在分别位于阿韦龙省和康塔尔省。又如la Mongie原先是一个女修道院的名字,后来就出现了名叫La Mongie的地方,现在位于上比利牛斯省。那时cappela这个词是“小教堂”的意思,从这个词出发便产生了cappelLe,La Cappelle—et—Masmolène,La Chapelle等地名。另一种与宗教有关的地名来源于圣人的名字。此种取地名的方法始于加洛林王朝到封建时期风行一时,以至当今法国有八分之一的村镇名来源于圣人的名字。用得最多的圣人名是Martin Pierre,Jean,Germain,Maie。从而产生了Domartin,Dampierre,Dammarie等一系列地名。当时还常用“Saint 主保圣人名 原有地名”的方法更改地名,后来往往将原地名也去掉。像Saint-Venant,Saint-Claude等地名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封建时期与植物有关的地名越来越多它们的构成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从表示植物的名词产生的,如与Saule(柳树)有关的地名Sauze;与bruyère(欧石南)有关的地名Bruyeres;与avoine(燕麦)有关的地名Avesnes等;但更多的地名是用表示植物的名词加后缀构成。在北方,阳性名词后加一ay,—oy;阴性名词后加一aie,—aye。在南方,阳性名词后加—et;阴性名词后加一èda。如le buis是“黄杨",这个名词加后缀就产生了Boisset、Boissay等地名。le chéne是橡树。这个名词加后缀产生了Chenay,Chanoy等地名。与此同时,表示地形的名河对地名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在拉丁语中“山峰”为mons,因此法国许多地方取名叫Mons。拉丁语中“山谷”为vallis,因此法国有Valbonne,Vallières这样的地名。

从词的结构来看,封建时期产生的地名也有许多新的特点。一、变“限定成份 被限定成份”为“被限定成份 限定成份”。例如在Chătel—Guyon这个地名中Chătel是被限定成份,Guyon是限定成份。Guyon是从人名Guy变来的。二、在有些地区,作形容词用的形容词放在名词后面。如在地名Chateauneuf—en—Thymerais中形容词neuf(新的)放在Chateau(城堡)后面。三、在十一到十五世纪期间出现的地名中开始用定冠词(Le,La,L',Les)。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判断某些地名产生的时间。

06

近代

十五世纪至今是法国地名变化最小的一个时期。

工农业的发展造就了个别新的城镇。它们之中不少是沿用旧的地名。如位于巴黎西面的城市Versailles是路易十四扩建的,但是它用的仍然是原先那个村落的名字。也有一些新地名是在附近一个地名的前或后加形容词构成。如在Marseillan附近出现了一个海滨小镇,就取名为Marsaillan—plage。在农村中还出现了人名加后缀派生的地名,如从人名Robert派生的地名La Robertière,从人名Ménard派生的地名La Ménardière等。

十九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中,旅游活动日趋频繁,人们喜欢到海边、山区度假,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胜地。例如东比利牛斯省的Font—Romeu市,比利牛斯山区著名的冬运场所Superbagnères,还有像位于法国东北角的海滨城市Paris—Plage(又名Touque Paris-plage)等,都是近代旅游业的产儿。

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更改地名的现象。如1840年,为了纪念王后Marie—Amélie,名叫LesBains—d'Arles的城市改名为Amélie—les—Baíns。又如一个叫Vinaigre的小渔村,按照居民的意愿改成了Mont—Mège法国大革命时期,更改地名之风盛行。国民议会把Saint—Denis改作Franciade,把Saint—Lô改作Rocher—de—la—Liberté,把Arpajon改作Francval等等。这些地名中都含有“自由”的意思。他们甚至把Marseille(马赛)和Lyon(里昂)分别叫作Ville—sans—nom和Commune—Af-franchie。但是这些新地名历时很短,不久大部分又恢复了原名。

来源:《法国研究》1991年第02期

作者:庄乐群

选稿:周辰

编辑:黄馨烨

校对:林丽婕

责任编辑:黄海红

巴黎地名来历(法国地名的起源与演变)(3)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巴黎地名来历(法国地名的起源与演变)(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