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执笔方法图解(标准的执笔方法和腕法)

上节我们讲到《历史上的执笔方法执笔方法的重要性》,那么本节我要讲的是《标准的执笔方法和腕法》。

标准的执笔方法

关于执笔的方法清代的陈绎曾总结最为详尽清晰,他将执笔方法分为指法、手法腕法和骨法,并对四个部分进行述,集众家之说,但是有些内容显得过于繁缛。下面我们从古代众多关于执笔的论述中选择较为简洁明了的解说进行介绍。

从总体上来说古人对于执笔方法的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手与毛笔的整体关系来闻述,二是从五个手指的具入手的解说。

(一)从手与毛笔的整体关系看,古人有韩方明的《授笔要说》

正确执笔方法图解(标准的执笔方法和腕法)(1)

第一执管: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执,其要实指度掌,钩撅讦送,亦日抵送,以备口传手投之也。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面无神气,每作一点画,虽有有解法,亦当使用不成。曰平腕双苞。虚掌实指,妙无所加也。

第二(扌族)管:亦名拙管。谓五指共(扌族)其管末,吊笔急疾无体之书,或起藁草用之。今世俗多用五指(扌族)携管中则全无筋骨,慎不可效也。

第三撮管:谓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书或书图幛用

之,亦与拙管同也。

第四握管: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力书之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霹柱裂,书亦不輟。当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用也。后王僧虔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本为也。近有张从申郎中拙然而为,实为此笑也。.

第五搦管:谓从头指至小指,以管于第一、二指节中

之,亦是效握管,小异所为。有好异之辈,窃为流俗书图幛用之,或以承凡浅,时提转,甚为怪异,此又非书家之事也 。

(二)五个手指的具体分工

唐朝的林提有《拨镫序》一文,强调用笔的核心四字要快即“推、拖、捻、拽”。《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推、拖、捻、撚、拽,诀尽于此。”

林韫并没有直接说明四字为执笔的方法,后人将此四字逐渐演绎并总结为执笔的方法。唐人陆希声有拨镫五字法,五代时,李煌于五字之外又增加了两字,称为七字法。

虽然不同的人表述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基本保持了最初四字诀所蕴含的本意。明人朱履贞《书学捷要》进行了简化使用了五字法。五字执笔法是用撅、押、钩、格、抵五字来说明五个手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达到灵活自如的效果。

其所说的五字执笔法的具体含义是:

(扌厭),是用手指按的意思,是指用拇指指肚前端在笔管左侧按住笔管。

押,通压,是从上而下用カ的意思,是指食指第一节在笔管右侧从上而下用カ与拇指相对夹住笔管。

钩,是弯曲,钩住的意思,是指中指弯曲如钩,用第一节指肚前端钩住笔管前面。

格,是抗拒的意思,是指无名指用甲肉相连之处从后向前推挡笔管。

抵,是推、抵抗的意思,是指小指紧靠无名指辅助它向前推挡笔管。

正确执笔方法图解(标准的执笔方法和腕法)(2)

五字执笔法是被后世普遍认可并沿用的执笔方法,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在《书法论丛》中说:“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之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王传下来的,经唐朝陆希声所阐明的:(扌厭)、押、钩、格、抵五字法。”

四,腕法

一般将腕法分为:枕腕、悬腕与悬肘。

正确执笔方法图解(标准的执笔方法和腕法)(3)

(一)枕腕

明陈绎曾《翰林要诀・第一执笔法》:“枕腕,以左手枕

右手院。”左手放在右手院下面,将右手腕支撑起来。

(二)悬腕

写字时手腕悬空。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翰墨真迹辩》:“山谷乃悬腕书,深得《兰亭》风韵,然行不及真,真不及草。”说的是黄山谷悬腕书写同《兰亭序》的韵味相同。董其昌书写时也是用悬腕的方法,清昭摙、《啸亭杂录・成王书法 “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握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

本期内容先到这,下节是《用笔的方法》。想了解更多书法的朋友,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们下节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