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天台(tāi)山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地。

这可是一本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驴友宝典”,徐霞客历经30年的考察,足迹遍及21个省市自治区,写出了这本60万字的地理名著。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2)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的 “千古奇人”徐霞客曾经三次游览天台山,写了两篇游记。

徐霞客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游记,还给百年后的中国人增加了一个节日——

5月19日的中国旅游日。

那么为什么偏偏定了这一天呢?

就是因为1613年的这一天,徐霞客正走在第一次去天台山的路上。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3)

图\来自网络

三百多年后的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

其实啊,天台山的名气还不只如此,在古代它的知名度简直可以秒杀现在的一批“网红打卡地”。

这座山怎么就成了古代的“文艺青年聚集地”?它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4)

天台山,神秀者也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北,因对应天上的星星——“台宿”而得名。

其西南与仙霞岭相连,一路向东北延伸,在宁波市境内扎进东海,冒出海面时“化作”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

当然,舟山群岛并不是大山“潜水”形成的,而是在 10000 ~ 8000 年前,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起伏的山峦,露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山峰而形成的。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5)

浙江舟山东极群岛东福山岛。图\视觉中国

天台山由花岗岩构成,平均海拔500多米,四周的群山围拢过来,簇拥着海拔1098米的主峰华顶峰。

整座天台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巍峨壮丽,重峦叠嶂,随处都能看到奇石、幽洞、飞瀑、清泉。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6)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7)

山中树密林深,古木参天,有隋梅、唐樟、宋柏,最吸引眼球的要数华顶峰附近山坡上密布的杜鹃树。

这些树最老的有上千岁,最小的也有400岁,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平均海拔最高、体量最大的杜鹃之王

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8)

云锦杜鹃。图\视觉中国

每年5月,云锦杜鹃花树争相竞放,淡红、嫩黄的花朵大而艳。每株树上的逾千朵杜鹃又每每分作7至13朵小杜鹃花蜷成一团,形成一簇碗口大的花束,花束再一团团地簇在一起,看上去似锦若霞,十分艳丽。

因此云锦杜鹃又有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千花杜鹃”。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9)

大团云锦杜鹃。图\视觉中国

徐霞客登上华顶峰时,看见了它们,赏花之余,他还总结道:山顶的花开得没有山坡上的好,是因为山顶气温低。

东晋以前,没人知道天台山是一处人间秘境。寂寞的天台山一直等啊等,终于等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孙绰,是王羲之的朋友、东晋文学圈的“大咖”

饱览一番秀色后,孙绰写了一篇《游天台山赋》:“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0)

图\视觉中国

天底下竟然还有这么好看的地方?!

东晋人民坐不住了,南北朝人民也坐不住了。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拉上一帮人组了个“旅游团”,直接来到天台山。

天台山一时成为文艺圈热门话题,很多故事四处流传,“刘阮遇仙”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故事,给天台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佛、道两教,也纷纷进驻天台山开宗立派。

到了唐朝,有着“八大景、八小景,有名有姓三十景,无名无姓数不清”的天台山成为文人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1)

浙江台州天台山国清寺冬雪。图\视觉中国

无数诗人从长安出发到达浙东,沿着曹娥江、剡溪一路奔赴天台山。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孟郊、刘长卿、白居易、元稹、韩愈等 300 多位诗人,留下了 1300 多首吟诵天台山的诗歌,从此“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2)

天台山,石梁飞瀑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孟浩然诗中的石桥,就是天台山著名景点“石梁飞瀑”中的石梁,飞瀑就是剡溪的源头。

这样的美景,徐霞客自然不会错过。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3)

图\视觉中国

“石梁飞瀑”位于华顶峰北坡,由石梁和瀑布两部分组成。石梁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像一座桥横架在两座山崖之间。

石梁长7米,厚达3米,最窄的地方不到0.3米;石梁下面有一个2米多高的大洞,湍急的瀑布穿洞而过,再从30多米高的峭壁飞流直下,坠入深潭,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连着两天,徐霞客都陶醉在石梁“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的壮观美景里,“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

这都是什么意思呢?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4)

天台山瀑布。图\视觉中国

就是说石梁飞瀑太美了,换了好几处观景点,仍然看不够,看的觉也不想睡、饭也不想吃。就这样还嫌不过瘾,趁天气好,徐霞客到石梁上走了一趟, 结果把自己吓得不轻:“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其实,石梁是一种桥状地形,也称作“天生桥”,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创造。它两端与地面连在一起,中间悬空, 一般多在石灰岩、砂岩地貌出现。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5)

天台山石梁飞瀑。图\视觉中国

据地理学家考证,石梁飞瀑的形成纯属巧合,大洞原来和石梁是一块完整的花岗岩,因为恰巧内部存在断层和裂缝,又很巧合地处在瀑布冲击的位置上,瀑布经过几千万年不停地碰撞,终于撞出了一个大窟窿,诞生了这座闻名天下的天生桥。

天生桥在天台山有好几处,不过,徐霞客觉得都不如石梁飞瀑精彩。

图\视觉中国

20年后,他旧地重游,在游记里写下“观石梁奇丽,若初识者”,意思是说,虽然是第二次跟石梁飞瀑见面,但感觉和初次见面没什么不同,石梁的美丽依旧令人惊艳,动人心魄。

唐诗300首精选夜宿山寺(一座天台山半部全唐诗)(16)

台州椒江白云阁。图\视觉中国

今年的5月19日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出游远行也没关系,拿出那本闲置很久的《全唐诗》,看几首古代大诗人们面对美景发出的传世感叹,来一场云旅行那也是相当快活呀。

-END-

编辑丨笑笑

参考资料 | 《给孩子的中国国家地理》

插图来源 | 视觉中国

首图 | 视觉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