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

满目疮痍举国同悲

2008-2021

13年

4700多个日日夜夜

弹指一瞬间

漫漫时光

或许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

但却冲刷不掉

那份刻骨铭心的记忆

今天

我们发布了两条稿件:

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

13年前,去过汶川的战友请举手!

稿件发布后

网友纷纷留言

看了这些留言

小编不禁热泪盈眶

13年前

地震发生时的画面

很多人都还历历在目

@Dentist C:当时坐在教室里,讲台上班里最胖的同学在跳绳,突然看见头顶的灯在晃,感觉自己有点晕,大家还笑话他把楼都要震倒了,后来才知道是汶川地震了。一眨眼已经13年过去了,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也要感谢那些不畏生死的战士们!

@咯咯咯咯咯咯~:那一天我和对象回了北川的他家,那一刻的来临,真的觉得天塌地陷。我与对象和他的家人虽然安然无恙,可是满目疮痍让我们不知所措,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后来他们来了,我们一起抢险救灾。那一天2008年5月12日,虽然今年是距离和对象分手的第12年,可是每逢今天他都会发一条短信告诉我,谢谢当时的陪伴。

@浩天:13年前那个下午,我弯下腰捡笔,发现怎么都抓不住。抬起头来,一个同学突然说:老师,这地好像在动。数学老师往外看了看,面目忽然变得狰狞:快跑!快跑!

我跑到楼下,都清晰地看见教学楼在晃动。手机已经打不出去电话了,事后我知道妈妈在地下商场,没有感觉到晃动,出门看见满大街狂奔的人群。

那年我们连着睡了一周的大街,家家户户都把被子掏出来铺在大街上,天地为席不再是一个文学表述。

我们知道了一个名字:汶川。一个月后,这个名字变得具体了起来——一个灾区的班级来到我们学校上学,我的第一感受很清晰:他们黑黑的、小小的、怯生生的。

六年后,我在建川博物馆看到了被复原的地震现场,卡在天上的摩托,卡在地里的残肢,还有尚未垂老的猪坚强。

@填迁:我是北川人,当年在北川上小学,我父亲就是被子弟兵救出来的。现在的我也成了家、有了小孩。每当5·12的时候我总是会感慨万千。我还记得那个抱着我安慰我但是自己也悲痛万分的兵哥哥,也还记得那个在5·13号晚上11点,还开车带我和爷爷去绵阳富临医院的警察大叔,更记得从北川转移到绵阳的一路上,那些给我这个在当时无依无靠的小孩儿买吃的、买水的公交司机和各位好心人。

我的孩子预产期在国庆节,希望他以后能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所有的能力。

真的,我没有办法不去爱这个国度。

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是温暖的,这个国家的心是滚烫的。

@柏昊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对于那一年记忆犹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我是一名人民子弟兵,一幕幕令人窒息的场景,让人心痛的场景随着记忆涌入脑海,我和我的战友不曾退缩,我们始终坚持一线,以前如此,以后也如此,国有难,召必回!!!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2)

2008年5月18日,地震后的北川一片废墟。

地震发生后

解放军、武警战士、医生

消防官兵、警察、志愿者……

从四面八方赶来救援

在我们的稿件留言中

网友们讲述了当时的经历

@小呀嘛小二郎昂昂:5月16号领完结婚证就随部队去了。这应该是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jiangjie: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时间,从那时起,开始了我们一段永远不会忘却的记忆。面对灾难,我们武警部队闻令立行,全员机动化急赴汶川。全团战友们在汶川四十余天,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搜救转移,送粮送药,灾后重建……突草坡,挺耿达,救银杏,汶川各个重灾区都有我们战友,我们与汶川父老乡亲和全国人民战斗在一起,赢得了汶川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

@戈戈:2008年,我在西安读大二,汶川地震发生后西安受到的余震也不小,当时很多同学哭着跑到了宿舍楼下,当时担任学生骨干的我马上清点班级同学人数,好在大家都平安。晚上大家不敢回宿舍住,都在操场上打地铺,后来又搭了小帐篷,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特别紧。我们每天关注灾区实时的新闻报道,关注抗震救灾的进展。我在2008年5月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第二天去向党组织缴纳了特殊党费,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配合抗震救灾的工作中,从那时候也展示了“80后”的责任与担当,现在我们已经“奔四”,但是我们曾经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为灾区的人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内心也不停地为他们祈祷,13年前的那段记忆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孙波:那一年,我是一级士官第5年,5月13日凌晨到北川县城救援,5月15日下午进村入户,翻越5座海拔1500米左右大山,到达禹里乡,负责禹里、旋坪、桃龙、小坝救援及恢复重建,8月底归建。祝灾区幸福安康!

@独钓寒江雪:当时我还在西安上大三,我还是参加了陕西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者队,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我的任务是装卸救灾物资和组织协调伤员转运、医疗陪护志愿者,我和我的志愿者团队在医院陪护伤员整整几个月,饿了啃一口馍,渴了喝一口矿泉水,中午挤在电梯口、过道里休息,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有一位老大爷叫罗宜树,不知道老大爷过得怎么样了。

其实我想说,作为80后,国有难,我不曾缺席,我能扛得住!国有难,召必回,同样是我们青年党员的信条!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3)

还有一些网友

回忆起自己当年捐款的经历

一元、十元、一百......

或许他们自己也并不宽裕

但却依旧愿意慷慨解囊

不论多少

都代表了心中

那份沉甸甸的心意

@逆光捕手:那年我们大一,全班30个同学一起出动,两天之内筹集了3万善款。当年全校班级捐款我们班总共捐了将近5万,也是全校最多的。现在想起来这还是自己做过最骄傲的事情之一。

@冬月十五:那年我在我们县城读高三,高考临近,我妈特意每个月给我生活费加200元,学校组织捐款,我毫不犹豫地把那个月多加的200元捐出了,钱虽然不多但那是我的一点心意。祈福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东东:那年,跟我老婆捐出了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2011年的512正好路过汶川,看到了新建的县城,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

@你最珍贵:那一年我十二岁,我捐了八毛钱还上了县城电视台,因为那是我包里仅有的想买零食的钱,我东奔西跑帮着电视台发放捐款捐物传单。我们学校也变成了危楼,停工停学。但是我们更心系灾区人民。

@L:还记得2008汶川地震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候捐了十块钱,十块钱是我半个月的零花钱,毅然决然地捐给灾区人民。

人们常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毫不犹豫地决定当兵,成为小学时期我眼里那颗最闪亮的星!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4)

灾难无情

人间有爱

时光穿越灾难

我们也在见证重生

@岁月如歌:今年五一去九寨沟旅游,归程路经灯火辉煌的汶川新县城,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路边“汶川要自强,不负国人心”的标语,诉说着这个县城涅槃重生的不屈和感恩。13年了,汶川雄起!中国雄起!

@jiangjie :2018年5月,汶川地震十周年,我和几个战友重走救灾路,再次回到我们牵挂的地方!一座座美丽的房屋在昔日废墟挺立。十年后再见当年父老,每到一处,都是全村人列队相迎,献哈达、拥抱、流眼泪……锅庄跳起来,米酒喝起来,腊肉摆满桌……

重走汶川救灾路,让我们欣怡地看到了汶川新变化,看到了那片经历浩劫的土地,已经是山清水秀,美丽富饶!再次感受了这片土地和灾区父老顽强不屈的力量和信念。

今已地震13周年,每到5·12,我都思绪纷飞。祝福汶川,新时代新征程,日新月异!祝福坚强乐观、知恩奋进的汶川父老,幸福安康,越来越好!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5)

这是2021年5月8日拍摄的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摄

如今

活着的人们

带着对逝者的思念

奋斗不止,不断向前

一些来自四川的网友

也表达了内心的感激

@菊真:缅怀逝者!致敬重生!身为四川人,我们虽然不在主震区,依然从电视和各种媒体上感受到了那些天崩地裂的场面,那一幕一幕犹在眼前!感谢我们国家派出那么多士兵去救援灾区,感谢各界爱心人士与志愿者们对灾区的无私奉献!四川人会永远记得你们!

@可乐:作为四川人,想对他们说声谢谢,13年过去了,那段惊恐的日子历历在目,感谢救援者,感谢志愿者,马路上来自全国各地救援的车辆,横幅上写着“四川加油!我们和你们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任何困难都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深深地凝聚在一起。愿以后的日子国泰民安。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6)

这是2021年5月9日拍摄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新城一角。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摄

一转眼

十三年过去了

十三年

汶川灾区早已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十三年

我们穿越灾难,奋勇向前

震感已经过去

痛感一直铭记

今天

我们缅怀那些逝去的生命

也致敬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

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

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给消失的网友留言(今天后台网友的留言)(7)

13年了

你有哪些记忆和故事

请写下你的留言

讲述你的记忆和感动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总监制:钱彤

监制:刘洪 张立红

统筹:梁甜甜

来源: 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