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军政大臣、湘乡派古文的创立者。著有《曾文正公全集》,其“家书”,是《全集》的一部分。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1)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和家里人的书信集,记录曾国藩十年的生活阅历,内容涉及面广,既有读书的方法,又有人生处世之道,看完后若多加品尝,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极大的作用。不多废话,在此选取其中最为经典的10条处世智慧,与大家分享: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2)

1. 受人恩情,当为将来报答之地,不可多求人也。

——出自《与纪泽书》。

接受了别人的恩情,就要想着日后要报答人家,不可接受别人过多的恩情

2.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出自《与九弟国荃书》。

但凡处理大的事情,一半是由人决定的,一般是由上天决定的。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3)

3.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出自《与纪泽书》。

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4.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出自《与纪泽书》。

心思经常动动就会变得灵活,不动就会变得迟滞;经常动动就会变得细致,不动就会变得粗疏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4)

5. 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

——出自《曾国藩家书》

我有一位好朋友名字叫吴竹如,他的的格物功夫很深,每当遇到一件事物的时候,他都要从中找出事物的道理

6. 凡好名当好有实之名,无实则被人讥议,求荣反辱。

——出自《与九弟国荃书》。

凡是爱功名的,就应当爱有实际的功名名不符实就会遭人讥讽议论,想求荣耀反而惹来了耻辱。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5)

7. 至于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出自《与纪泽书》。

至于做人的道理,圣贤们已经千言万语的说了许多,大多都离不开敬、恕这两个字上。

8. 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

——出自《曾国藩家书》。

既然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就一定要懂得《大学》中的纲领,都是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6)

9. 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知晓一句便要按照做一句,这便是身体力行,从实际行动。同时做到格物和诚意,就可以得到渊博的知识与高贵的地位。

10.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

诸位兄弟,在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教育子侄们要能够做到勤劳和敬畏。我在外面,有了权利和地位,家中的子侄们便容易骄傲放纵起来。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7)

这10条可谓“字字珠玑,蕴含哲理”,曾国藩就是以这样严谨的态度教育子女,使得曾国藩的子孙后代没出一个“败家子”,实现了曾国藩“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遗愿。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言“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很看中培养子孙“读书”,不光是对男丁如此,对于女孩子,他也一视同仁。据曾国藩的外孙女,崇德老人曾纪芬回忆,曾家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样读书,她在十一岁的时候就读过《幼学》《论语》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8)

曾纪芬

他们就是一直秉承着《曾国藩家书》中的处世之道,实现了曾氏子孙绵延十代,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9)

这本家书的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政治从军等好几个方面

以书信的格式在平淡的家常中向大家传扬一个家庭走向成功的秘籍。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10)

读此家书,感觉就像自己的兄长孜孜不倦,谆谆教导一样。言语亲切,苦口婆心般提醒做人,做事,学习的方法。

此书也被教育部收录在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中,可见《曾国藩家书》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曾国藩家书经典名句100句(曾国藩家书10句处世信条)(11)

闲来无事读一读,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就可获得曾国藩让曾氏家族十代长盛不衰的秘籍, 何乐而不为呢?

仅需不到50元,却能学习到曾国藩家族延续的秘密,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此卷更甚,书香予君。

请上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